針對有的領導幹部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餘權」創造條件的現象,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文批評老人干政,引發網友熱議。
8月10日《人民日報》第7版的《思想縱橫》欄目,發表了一篇《辯證看待『人走茶涼』》的文章,作者署名「顧伯沖」。文章批評有的領導幹部在退位後仍不願撒手,讓新領導左右為難,不便放開手腳大膽工作,而且導致一些單位庸俗風氣盛行,甚或拉幫結派、山頭林立,搞得人心渙散、正常工作難以開展,削弱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文章還分析說,有人堅持要「人走茶熱」,主要有兩類原因。一是一些領導幹部認為自己在一個單位好不容易站穩腳、有威望、說了算,不甘心退休後落個 「人走茶涼」,於是千方百計延伸權力,不管政策如何、不顧政德影響,努力讓那杯「茶」始終熱著;其次還有一些領導幹部並沒有搞「餘權」之意,只是離開領導 崗位後極不適應,加之有些親朋好友指望其繼續為自己的利益發揮「餘熱」,便為這杯「涼茶」不斷添柴加火。
文章指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這種「茶涼」是一種常態,應辯證看待、正確對待。對領導幹部來說,從崗位上退下來,不再負責那份工作,自然也就沒有那份權力與責任,應及時調整心態,適應人生轉變,以免陷入無窮煩惱。
網民評論
對於《人民日報》罕見地發文批評退位領導仍然干政,不少中國網友在社交平台上都紛紛發表評論。
其中一位網友問道,「說誰呢,這話要得罪多少人啊?」
另一位網友則明確認為,「人民日報說的事情,就不會是一般的人,那麼也就一個人,他想幹嘛」
還有一位網友表示,「這是下最後通牒了。退而不退,能有幾人?說了多少遍的『政治規矩』了?不聽弦外之音?那就只能坦白說了–要認這個『人走茶涼』。」
署名「香港商報副總編輯周剛」的網友「西蒙周」則在微博上留言說:「1. 老人政治始於高層,解鈴還須繋鈴人;2. 要以制度說話,對老人干政明確限制;3. 三年前已有人做出裸退榜樣,得大張旗鼓宣傳。」
署名黃雨湖的網友表示:「說得好,一針見血!某些位高權重的官員不願大權旁落,退休后搞『垂簾聽政』,對繼任者指手劃腳事事插手,這種現象的危害比腐敗更嚴重,應該強力清除。」
有網友人甚至把文章和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連在一起,有媒體人在微博表示,「『干預之手』說的是誰呢?」「明顯是在說江,看來是要徹底翻臉了。」「黨報稱退休老人不撒手暗指『老老虎』?」
胡錦濤和江澤民的關係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小媳婦」被「惡婆婆」操控的局面。2002年,胡錦濤接任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但江澤民繼續保留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直到2004年。江澤民在中南海的「江澤民辦公室」,也讓胡錦濤一直處於「老人干政」的陰影下。
習近平接任以來,打下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三隻大老虎,都是江澤民一手提拔起來的。外界一直認為,江澤民利用權力提拔親信為的是「垂簾聽政」,在幕後繼續干預、把持朝政。
以下是《人民日報》:《辯證看待『人走茶涼』》的原文:
「人走茶涼」是對世態炎涼的一種形象表達, 經常有人以此慨歎離開工作崗位後處境的變化。但對於「人走茶涼」也需辯證看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這種「茶涼」, 應當成為一種常態。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長期以來, 我們黨的許多領導幹部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 正確對待身份地位的變化,對新班子的工作自覺做到不插手、 不干預,體現了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寬廣胸懷和高尚情操, 贏得了大家的尊敬。然而,也有的領導幹部不僅在位時安插「親信」,為日後發揮「餘權」創造條件;而且退下多年後, 對原單位的重大問題還是不願撒手。稍不遂願,就感歎「人走茶涼」 ,指責他人「勢利眼」。這種現象不僅讓新領導左右為難, 不便放開手腳大膽工作,而且導致一些單位庸俗風氣盛行, 甚或拉幫結派、山頭林立,搞得人心渙散、正常工作難以開展, 削弱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照理說工作上的「人走茶涼」是常情,為何有人執意「人走茶熱」? 就當事人本身來說,主要有兩類原因: 一些領導幹部認為自己在一個單位好不容易站穩腳、有威望、 說了算,不甘心退休後落個「人走茶涼」,於是千方百計延伸權力, 不管政策如何、不顧政德影響,努力讓那杯「茶」始終熱著; 也有一些領導幹部並沒有搞「餘權」之意, 只是離開領導崗位後極不適應, 加之有些親朋好友指望其繼續為自己的利益發揮「餘熱」, 便為這杯「涼茶」不斷添柴加火。兩種原因,儘管動機有異, 但都對其原單位的工作帶來了不良影響。
其實,「人走茶涼」是一種自然現象。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友誼好比一壺開水,一旦離開了爐子,就會逐漸涼了下來。」 仔細琢磨,確實不無道理。從事物本質上理解,「人走茶涼」 是一種自然規律。這杯「茶」是主人用來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 主人就不會再續熱水,也沒必要再保持茶水的溫度, 只會把喝剩的茶水倒掉。因此,人走了茶非涼不可,不然就會變餿。
從工作層面上剖析,「人走茶涼」是一種社會規律。 當領導幹部離開原來單位、原有職位後, 自然就不能再擁有原來那份權力和待遇。只有「在其位、謀其政」 的人,才會履行與其責任相匹配的職責。因此,這種「人在茶才熱, 人走茶自涼」純屬正常。
從情感角度來體會,「人走茶涼」是一種人情規律。 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當個人離開單位、職位後, 與以往同事、部屬、熟人的聯繫往往逐漸減少,久而久之, 關係淡了也是正常的。因此,過去門庭若市,現在車馬稀少; 過去請示、彙報、問候的電話不絕於耳, 現在可能幾天聽不到一次電話鈴聲;過去被邀請出席各種慶典、 宴會、研討會、論證會,現在難得收到一份請柬;凡此種種, 均屬情理之中的事。
可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這種「茶涼」是一種常態, 應辯證看待、正確對待。對領導幹部來說,從崗位上退下來, 不再負責那份工作,自然也就沒有那份權力與責任, 應及時調整心態,適應人生轉變,以免陷入無窮煩惱。 對於組織而言,應立好規矩,把尊重感情與明確職責區別開來, 杜絕說情之風、擋住干預之手,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當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提倡把工作上的「人走茶涼」作為常態,絕不能影響對老黨員老幹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關心、 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關懷,絕不能影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老有所為。但是,應處理好情感與原則的關係, 切不可將本該涼了的茶水加熱後再端上桌子。■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0日 07 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