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看似隨意的一句話,把全世界都嚇了一跳,朝鮮自稱擁有了氫彈——這豈是能開玩笑的?氫彈至今也是只有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掌握的「國之重器」,朝鮮居然說有就有了?但是作為一國元首,金正恩的講話也不大可能純屬信口開河,那麽究竟朝鮮擁有了什麽樣的「新玩具」?這可能對朝鮮半島乃至東亞局勢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氫彈——這種只有安理會「五常」掌握的武器什麽時候出現在朝鮮手裡了?
南韓國情院表示,2015年9月就曾發現朝鮮新建核設施開始運轉,判斷這個設施是用於生產氫彈的重要原料氚的,但根據朝鮮的技術水平判斷,他們更可能造出來的是「增強型原子彈」。
這事實上也是目前對朝鮮可能獲得「氫彈」的最「靠譜」解釋。目前除了5個常任理事國外,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所掌握的核武器,一般認為最多也僅達到「增強型原子彈」的水平。
那麽,什麽是「增強型原子彈」呢?有這種東西意味著什麽?朝鮮要建造什麽樣的設施才能造出「增強型原子彈」?
我們今天所說的「氫彈」,一般是指「熱核武器」,或叫做「多級熱核武器」。這種武器研制的開端可以追溯到1950年,杜魯門針對蘇聯1949年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要求美國科學家們研制一種「超級炸彈」,利用聚變能量就成了一種必然。於是美國人發明了「泰勒-烏拉姆」構型,出現了「兩級核武器」,也就是我們一般概念中的「氫彈」,這種炸彈分為「初級」和「次級」,利用初級爆炸發出的X射線,可以在「次級」被炸飛之前引發它的聚變反應。人們一般認為,氫彈中「次級」聚變爆炸時放出的能量遠遠大於初級,因此還形成了一種說法,即聚變能量超過50%的核武器叫做「氫彈」。
而今天5個常任理事國裝備的實戰型戰略核武器通常用「三相彈」結構,整個爆炸過程是裂變-聚變-裂變三重互相作用,如果按照約定俗成的說法, 其實不算「氫彈」。「三相彈」一樣有「初級」和「次級」,這兩者之間會發生複雜的互影響。此外還有一個「推送層」,一般由鈾-238構成,它可以保證初級爆炸後1微妙內次級的冷卻;之後又能在初級和次級爆炸發出的大量中子作用下,發生核反應,釋放出能量——其實這一層鈾-238發生的裂變才是今天5個核大國的戰略核武器的主要能量來源——這也就是為什麽業內人士基本不用「氫彈」這個詞的原因。
據資料,理論上還可以進一步增加「級數」,來制造超級核彈。例如,美國曾做過「七級」核彈的概念設計,其爆炸當量將遠超過三級的蘇聯「沙皇」炸彈,後者爆炸當量可達5000-1億噸TNT。只不過,威力如此誇張的核彈,已經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了,因此也就沒有進入實際制造階段。
而「增強型原子彈」,是研究氫彈過程中的「副產品」——同時它也是制造氫彈之前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術,因為氫彈的初級和次級實際上都可以視為結構特殊的「增強型原子彈」。
所謂的「增強型原子彈」,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高溫高壓,使安放在其核心的氚氘混合物發生聚變反應,它們會變成氦,並放出大量中子。聚變反應中放出的中子可以大大加快包裹在它們外面的裂變材料的裂變反應過程,讓它們在被炸飛出去而被浪費掉之前加入裂變反應。「增強型原子彈」可以把原子彈的威力增加一倍。
「增強型原子彈」更為學術化的名稱應該叫「聚變助爆式裂變武器」,與通常被稱為氫彈的「多級式核武器」相比,它仍是「一級核武器」,相對而言結構較為簡單。更重要的是,小型化核武器、可調當量等等技術都是在增強型原子彈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出來的。
例如,將增強型原子彈外層包裹的鈾-238反射層換成鈹,就可以在不影響當量的條件下大幅度縮小直徑和重量。這樣壓縮這個內層核心所需要的炸藥也就可以減少,進而進一步減少炸彈的總體質量。
另一方面,通過增減炸彈核心內氘、氚的數量,就可以控制爆炸的當量。
正是運用了這種技術,美國在1956年開始生產Mk-54核彈頭,使用這種彈頭的武器有三種——諸位可以體會一下:
其一,是1961年裝備美軍的M-388「大衛克羅」無後坐力炮發射核炮彈,它的射程只有2-4公里,爆炸當量為10-20噸。由於無後坐力炮精度基本沒譜,所以它的主要殺傷手段是核輻射,在爆炸瞬間可讓周圍150米內輻射達到「瞬間致死劑量」,周圍400米內達到「致死劑量」。
其二,是「特種原子爆炸彈藥」(SADM),聽這名字你感覺到里面蘊含的「邪惡」力量了麽?它是一種——核彈背包。沒錯,也就是一個可以由單兵攜帶的核爆炸裝置。它的使用方式是:由傘兵攜帶核彈背包進入被蘇聯佔領的西德境內,然後襲擊大橋、電廠、大壩……
這可怕的玩意直徑為270毫米,長度400毫米,重23千克——完全可以單人攜帶。
由於不必擔心爆炸範圍大於投送距離,因此這種核背包的威力也可以做得更大,其爆炸當量為10噸-1000噸,使用機械式定時器引爆。
第三種使用Mk.54小型化核彈頭的武器,則是AIM-26空對空核導彈,爆炸當量250噸。
怎麽樣?原子背包,是不是想起朝鮮閱兵式上那些背著背包,上面畫了個三葉草標誌的士兵了?
朝鮮2011年就曾宣布自己掌握了「增強型原子彈」和「小型化核武器」技術,一直被認為「不可信」,原因是美韓認為,朝鮮並沒有生產氚的能力。在所有關於熱核武器的文章里都會告訴你,氚是一種關鍵性的材料。不過在地球上,氘和氚這兩種氫的同位素卻極為稀少,大家都知道有一種比黃金還貴的水,叫做「重水」,它就是氘與氧結合的產物。而氚,則比氘更為稀少,要想用來制造核彈,就得想辦法人工制取這種物質。
目前,最常見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用高富集鋰-6的合金或陶瓷做成靶件,放到反應堆中去輻照,可以產生氚。另一種辦法則是從反應堆里經過中子照射的重水中提取氚。
這兩種方法生產效率都非常低,因此氚仍是一種極為昂貴和難以獲得的材料。
今年9月,韓國稱確認朝鮮已經設立了一個生產氚的工廠,他們由此認為朝鮮將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獲得制造增強型原子彈的能力。然而,朝鮮聲稱自己現在就已經有了「氫彈」,是不是純屬吹牛呢?
恐怕並不能絕對排除朝鮮說了真話的可能。因為氫彈其實並非直接裝填氚——因為無法大量生產——而是裝填氘化鋰(或者氘氚化鋰),這種物質在受到中子照射後就會「生產」出足夠的氚。
而氘化鋰的生產相對氚來說,那就簡單得多了,朝鮮現在有足夠制造增強型原子彈的氘化鋰-6,並非不可想象。如果朝鮮能夠借助聚變加強效應,達到把自己的核彈威力提升一倍的目標,那麽它自稱掌握氫彈,也不是說不過去——用來提振士氣,震撼美韓日,那是絕對足夠了。
然而,關於朝鮮真實的核技術水平,很難說讓人心里有數。目前只能說,從種種跡象來看,可以肯定朝鮮在努力制造增強型原子彈。
值得註意的是,朝鮮迄今為止的四次核試驗,當量都相當小。據中科大公布的相關數據,朝鮮2006年的第一次核試驗當量不到1千噸、2009年的第二次試驗當量約7千噸、2013年的第三次試驗當量約1.2萬噸,爆炸威力據認為接近廣島原子彈,已經明顯是一次成功的原子彈試爆。這次試驗之後,美國對於朝鮮擁有核武器這件事基本就已經不質疑了。所以,如果朝鮮真擁有了氫彈或者增強型原子彈-或者小型核武器,那麽最簡單的宣告辦法當然是直接進行核試驗。
如果朝鮮的核試驗爆炸當量達到10萬噸或者更高水平,基本可以推斷,他們已經掌握了增強型原子彈。此外,地下核試驗也會有微量物質泄漏到大氣中,所以如果朝鮮掌握了小型化核武器,炸一個1000噸當量的,美國的飛機也能搜集到相應的證據證明這是不是核爆炸。
可朝鮮還沒有用這樣的方式來宣告自己「擁有氫彈」——而之前他們可都是在試爆之後才宣告已經進行核試驗的——顯然,要麽這是虛言恫嚇,要麽這是試驗前的試探,在朝鮮試爆炸彈或者進一步作出新的表態之前,我們也只能這樣推斷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