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馬英九以中華民國政府首長的身份正式登上位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同行的除了其部會官員,還有學者,在登島過程中還提出「南海和平倡議」。
馬此行值得國際關注的是︰美國曾一再施壓,要馬不要登島,這次成行,更有國務院官員與在台協會的代表表示失望;行將上台執政的蔡英文對太平島的立場與馬英 九執政的立場是否一致,會否因為「馬規蔡不隨」,而在主權爭議問題上自亂陣腳,削弱主權的爭奪?從而將中華民國行政手中的太平島橫生變數;菲律賓在海牙國際仲裁法庭所作出的申訴將在今年6月審結,在菲的申訴狀中,將太平島列入其申訴要索的領土之一,而且還刻意將太平島申辯為「岩礁」,而非「島嶼」,如果菲申訴得勝,所有太平島的建設將沒有國際法權的地位,也不會有200海里的經濟作業區的權利。
挑戰仲裁證供
馬此行目的之一是間接挑戰菲所作出的「岩礁」的證供,以事實向世界證明太平島是個「島嶼」,不但有可飲用的淡水源、植物、蔬果,也適合人居住的天然島,越南也正式要索太平島,而且還聲稱要以武力驅趕島上的國軍與居民。有關南海「九段線」之說,在馬此行的記者會中也公開指出,有關南海「九段線」其實原來提出的是「十一段線」,其中二段是包括台灣在內,當時提出是出於中國在1947年12月1日在戰後收復南海領土島嶼的界線需要說清楚而提出來的,馬指出後來 「九段線」由大陸再提出,說明兩岸在南海疆土邊界是有繼承關係,不是今天才畫出來的。馬在此時此地提出「十一段線」引起國際關注和美國失望,是因為「九段 線」源於北京之說被破功,大陸因「九段線」而被說成是「威脅」因此被馬解套。
馬英九此行所以引發國際關注,因為此行的骨子裏包含了涉及南海主權之爭最少有三大戰略價值,本文試分析如下。
第一個戰略價值是在南海主權紛爭中兩岸「雙劍合一」首次公開亮劍。
這一招數所以具有戰略優勢是因為自奧巴馬在2010年回到東亞搞「戰略再平衡」以來,其戰略目的是在軍事與政治上包圍中國。因為包圍戰術的需要而設定了 「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甚至「第三島鏈」,將中國大陸一圈又一圈,由中國沿岸開始往外延伸直到關島與澳洲之外,層層困住,只求中國被困在亞洲大陸, 不能成功達成全球化而與美國競爭。因着這個圍堵的戰略需要,南中國海中的每一個島嶼的戰略價值便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儘管美國口口聲聲說,有關中國南海主權 爭議,美國不設立場,但卻又用區域安全與通航自由作藉口,和菲律賓與越南立場一致挑戰中國對南海島嶼聲索權,在東盟峰會上便一再公開挑戰中國,一面向菲越的立場,尤其是在永暑島填土建機場,更不斷以不符國際法來否定中國的權利,甚至還派出軍艦與轟炸機刻意挑戰中國領海領空的主權,藉此以示支持菲越,與中國 對峙。
台美關係現裂縫
在美國忙着挑戰中國南海主權的行動中,足足超過6年,台灣在南海的主權角色被邊緣化到微不足道。菲律賓公然要從台灣手中搶走太平島,對台當成不存在論;即 使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礙於邦交而不能和台打交道,但是在漁民犯境的法律糾紛上卻公開要台灣政府負上法律責任,而美國其實也可通過私下的溝通,要菲尊重台灣,但就是對台不理不睬。
這種不理不睬被馬英九感覺到若再不表態,恐怕最後會斷送掉太平島,不想當民族的罪人,也只好被迫在臨退位之前非表態不可。而這一表態對美國想在南海架空大 陸的戰略,無疑是一大打擊。因為馬這一表態無疑已為大陸擋下了不少來自美國、越南與菲律賓的壓力,因為所有有關填海、造工程、建機場、設立軍事據點,所有美方對大陸的指摘,太平島都陪上了。
而太平島又是被菲越必爭之地,這一來,馬登太平島的戰略意義便突顯出來,變成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太平島與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主權立場由「零和之 爭」變成「雙贏之合」了,兩岸在南海合作,說明中華民國與美國已出現裂縫。而且由主權利益不信任美國,也勢必會延伸到在戰略利益上不信任美國(過去在 1971年在聯合國,現在在太平島,都曾被美國失信),這一來兩岸在一個中國統一的問題上,也就營造了雙方趨和與信任的條件。這對美國來說,對其圍堵大陸 的「島鏈」戰略是一大破功,在南海想架空中國的戰略部署也是一大困境,令到美國在選擇台灣與菲越之間出現戰略不能雙全,搞得不好會因台灣而全面改變南海的戰略格局。
蔡英文成新變數
如果兩岸雙方能在此時此地於太平島問題上好好配合,將會加速對美國反華戰略出現負面趨勢!
第二個戰略意義是藉登島來牽制民進黨與蔡英文的東海與南海變數。
眾所周知,李登輝與蔡英文在「兩國論」有過淵源,也因此將蔡染上嚴重的台獨色彩。而蔡也一直對「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表明她沒有這個共識。正因如此,更讓人相信,蔡對東海的釣魚台主權會像李那樣恭讓給日本,李曾在日本公開說釣魚台是日本的。
蔡在當選後的第一個記者會上也被記者追問其對東海與南海的主權立場,儘管蔡說釣魚台主權屬台灣,但在南海太平島的講話卻是答案有別,說要交到國際法庭去仲裁。在釣魚島的主權爭議沒說由國際法庭仲裁,因為島在日本手中,要求仲裁便是要日本將島交出來從零開始,對日本不作如是要求,但在太平島已在自己手中的東西交到國際法庭去裁決,可見蔡在釣魚島立場上虛而不實,而在太平島的立場卻是實的變虛。這與「馬登島」所宣示的立場出現重大區別。
也許正是擔心蔡上台後太平島的主權存在着變數,一個講法在台灣認為蔡會在太平島主權上不敢與美國堅持反而會順從美國,這一來很有可能會因為美國壓力下同意菲律賓的要求將太平島交由國際法庭仲裁。這樣的做法存在的危險是中國大陸的立場不同意菲交由國際仲裁,一旦蔡將太平島交由仲裁解決,大陸會眼光光看着太平島被仲裁掉嗎?不會的話,會否因此而把太平島捲入南海觸發戰事?又會否加深兩岸對台獨的猜疑?所有這些有可能存在的風險,正是馬登上太平島所做的戰略考量,以及迫使蔡「馬規蔡隨」!
第三個戰略價值是藉太平島來推動南海和平發展解決紛爭。
南海島嶼主權紛爭的風險之所以不斷升高,正如上述所說的是因為美國想藉南海主權問題拉菲越馬汶和中國大陸對抗,本來是南海一些國家的問題,被惡化到成為圍困中國的國際問題。中美如此出現對抗,對東亞國家都不利。
三要三不要
有見及此危險,馬審察到太平島的本身天然與地緣政治的條件,若加以用作和平締造的戰略基地,對整個東盟與南海的和平相處,都有極具建設性的角色。因此,馬登上太平島不只是宣示主權我屬,還鄭重地把太平島用作南海和平合作共同發展與共享成果的和平推手。馬藉此行推出了「南海和平倡議」路線圖,當中提出三要三 不要︰一是要合作、不要衝突,以合作開發機制,將主權爭議留待將來和平解決;二是要共享,不要獨佔。共享的概念是平等參與、資源共享;三是要務實、不要僵 持,先從有利於共識的項目着手開發,從而建立互信,加強合作。在這倡議下,馬的計劃還勾勒出可行途徑,以「擱置爭議、整體規劃、分區開發」。讓各當事者納入協商機制、共同為合作協商,紛爭便可預期消退。
因為太平島現已實實在在,而且在中國手中長期經營,無論在法理、歷史與政治,太平島都具備談判的優勢,而且由太平島先行突破,對各方的尷尬也可降到最低度,對刻意滋事者可有先發制人的作用,這個戰略價值若能善加發揮,其利無窮,值得各方關注! ■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6年2月1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