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再次遭遇恐怖襲擊,這次情況也非常嚴重,84人遇難,上百人受傷!7月14日晚間,尼斯著名的濱海大道上聚集了大量民眾觀看國慶節煙火表演,一輛卡車以高速衝入人群,造成人員傷亡和民眾恐慌。另外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尼斯市長Christian Estrosi稱,在恐襲的卡車裡,警方發現槍支和手雷,說明這是一起有預謀的案件!
另外,路透社網站7月15日報道稱,一名美國安全官員稱,美國政府部門不斷收到「伊斯蘭國」威脅襲擊法國的報告。然而兩名美國官員稱,此刻他們並不知曉武裝分子是否與本次尼斯襲擊案有關。另據法國《費加羅報》7月15日援引《尼斯晨報》的報道稱,卡車司機可能是31歲突尼斯裔法國人,在開車撞人群時同時向人群開槍。
當看到這些消息時,個人是既吃驚又不吃驚。吃驚的是,歐洲杯僅僅過去幾天,法國就爆發了如此重大的恐怖襲擊,法國安保體系漏洞之多可見一斑;不吃驚的是,這已經是近兩年法國恐襲的第n次了。
從現在情況看,法國再次遭到嚴重恐襲有新的特徵:
一是襲擊手段更加多樣,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向人群撞去並開槍,這是造成重大傷亡的根本原因。
二是兇手襲擊更加突然且獨立性更強。根據報道,參與襲擊的人只有一人而不是一個團伙。
而根據襲擊者可能是31歲突尼斯裔法國人的消息,那麼這次恐襲恐怕依然是ISIS所策劃,或是受ISIS極端思想影響者發起的獨狼襲擊。總之,這事大概率與ISIS有關,不管是ISIS直接策劃還是受ISIS影響獨自策劃。
從這一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西歐國家的安全形勢在進一步惡化,而且趨勢短期內不太可能逆轉,甚至更有可能繼續發酵。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數百萬難民已經湧入了歐盟,這其中本身就混雜着一些恐怖分子;另一方面,由於ISIS通過互聯網傳播恐怖和極端主義,這會促使西方的一些極端主義份子接受思想後效忠ISIS,併發起自發組織的恐怖襲擊。另外,遭到恐怖威脅的國家不僅僅只是法國,包括比利時、德國等國都正在遭受着恐怖主義威脅。
歐盟未來恐怖主義威脅的內在原因,還不僅僅只有上述幾個因素。考慮到大國競爭是對國際資本的競爭,那麼美元和歐元在未來的資本競爭中的博弈將會非常激烈,特別是在英國脫歐公投發生後這種競爭局勢會更加複雜。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客觀上有可能不太願意積極向歐盟溝通情報,同時由於歐盟的互聯網社交應用基本都是美國的產品,歐盟缺乏對互聯網傳播的管控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美國的社交平台對這些恐怖信息的監控稍稍放鬆一些管理,這些信息就可能通過網絡影響到歐盟內部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思想,從而加劇歐盟的安全局勢惡化。 在這種背景下,由於英國脫歐公投已經獲得通過,歐盟只能是德法領頭。又考慮到法國和德國都有安全壓力增加的風險,德法必須想辦法改變當前的世界格局。如何改變?歐盟得考慮平衡美國與俄羅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如果歐盟繼續對美國亦步亦趨,接下來歐盟的境況將可能更加糟糕。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看到,一方面是歐盟理事會不得不在7月1日宣布對俄制裁延長半年至2017年1月31日,另一方面德國總理默克爾又不得不在7月11日表態她將致力於達成新的協議,以解除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
從默克爾的表態上我們可以看出,以德法為首的歐盟對俄羅斯的心態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們想逼迫俄羅斯接納歐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條件,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扔出的底線是「烏克蘭方面希望早日解決,但我們已經一再重申:除非(烏克蘭)大赦武裝人員、出台法律切實保障其(自稱的)領土內的附加權利,並且將這些權利寫進憲法,否則(親俄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將無法與烏方達成共識,推動進展。這一進展應基於明斯克協議框架,政治解決爭端,而不應只是一個初步條件。」也就是說,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唯一可以接受的條件就是,烏克蘭同意東烏克蘭高度自治,成立鬆散的加盟共和國。
俄羅斯態度不鬆動,歐盟的態度就會很糾結。一方面是現實決定了歐盟不合俄羅斯改善關係,內部局勢會越來越惡化,政治外交局面也會越來越被動。另一方面,歐盟又不想讓俄羅斯達成目的。
一方面是歐盟面臨更大的恐襲威脅,另一方面是歐盟需要加強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這決定了接下來歐盟必須做出一個選擇,到底是站在美國一方還是選擇在中俄和美國之間進行重力。結合現在歐盟的情況,這種戰略選擇的時間已經不遠了。所以,接下來中國在對歐盟的外交上應下些功夫,中俄應聯手繼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最終迫使歐盟做出更有利於中國的選擇。一旦這個選擇做出,世界將會迎來新一輪政治經濟秩序重組的加速!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這麼大的恐襲事件再次在法國發生,不但會對法國整個國家的心理帶來重創,甚至會改變整個歐洲的心態,這一影響將會非常深遠!
中國應考慮警告摧毀薩德
關於薩德部署的博弈還在繼續,非常激烈。面對這種激烈博弈,從現在看中國的表態對韓國政府應向並不大,韓國政府好像已經鐵了心了。面對這種情況,認為我國應該考慮通過半官方發聲,表明考慮到薩德對中國的戰略威脅,必要的時候我國將考慮摧毀薩德。同時,我國將會對部署薩德之地進行導彈瞄準來對沖薩德的威脅。當然,我們還有必要對韓國不顧中國戰略利益進行薩德部署可能會對中韓經濟關係產生重大負面影響進行警告。
之所以有這樣的建議有三:
一、中國現階段已無法對韓國政府部署薩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需要採取新的辦法以對韓國政府施壓,否則薩德會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完成部署,在日本部署薩德也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敲定。很顯然,一旦如此對中國將會產生重大戰略壓力,中國有必要提前對這一趨勢進行預判和做出針對性反應。
二、中國需要對韓當局進行震懾,促使韓國民眾更加強烈地反對部署薩德。
韓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堅決部署薩德,除了會前我們分析的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韓國認定中國不會對韓國如何,甚至連經濟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鑒於此,中國需要在心理上給予韓國震懾。
在韓國政府宣布部署薩德后,我們看到韓國民眾的反對聲音很強烈,韓國多地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同時,據最新報道,韓國抗議民眾化憤怒為「蛋雨」,將雞蛋乃至水瓶等扔向了本國總理黃教安。考慮到這種情況,中國對韓國採取更多的反制措施,有利於韓國國內民眾展開更大規模的反對示威,這會起到推遲撒的部署甚至可能因此不得不放棄相關部署。
三、中國部署導彈對準薩德,會對美國及後來者產生心理威懾。
薩德的部署還有一個很大的隱患在於,日本、菲律賓可能會效仿,包括台灣未來都可能效仿,中國需要提前做出反應以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產生心理威懾。否則,不發威他們就當我們是病貓了。
通過半官方的渠道或通過學術渠道、輿論渠道討論對韓國部署薩德進行摧毀,是在心理上對敵人的一種威懾宣傳手段,是在這種博弈過程中應該採取的一種手段。
中國現階段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既要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又要保持足夠強的戰略勇氣。
保持戰略定力,需要表現在我們務必按部就班地推進南海、東海、台海的相關戰略部署,務必繼續推動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務必需要加強與更多重要國家發展更加有好的關係,這些都不能因為南海仲裁、薩德系統而受到干擾。
保持戰略勇氣,就是需要我們需要在語言上、行動上展現更大的魄力,不讓對手感覺到舒服,要讓其感受到我方給予的戰略壓力,要讓對手難受,要讓獨守知難而退。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接下來的博弈中爭取更多主動,我們才能將那些試圖打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那些人的狗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