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 Go 7月25日在香港推出以來,短短幾天,就引起一大班老中青的朋友把玩,一家大小一起沉迷在街上捉精靈,甚至有傳媒說這比起平日大家玩的遊戲增加了親子亙動成份,又令一眾玩家可以動起來,不用屈在家中積聚脂肪了。香港多區市民晚間聚集在設有「道場」的公園內或其他街頭地點參與遊戲。
先講講這個遊戲的背景:
2001年,Keyhole Inc.是由John Hanke(美國政府內的「外交」工作位置的前僱員)創立。該公司是以軍用衛星「天眼」命名的。其中一個關鍵的,Keyhole的早期支持者是一間名為In-Q-Tel的公司。
In-Q-Tel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為投資而成立的公司。而大部分的資金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 NGA處理美國國防部的戰鬥支援和提供情報給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中央情報局,等等。
Keyhole的著名產品是「地球」(Earth)。後來在2004年Google收購了Keyhole後更名為「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2010年,Niantic Labs是由Keyhole的創始人John Hanke在Google內部創立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Niantic創建了兩個關於GPS的應用/遊戲智能手機程式。首先是Field Trip,用戶需要四處走動去尋找物件。第二個是以科幻為主題的遊戲 Ingress,玩家亦需要走動,徘徊在現實和虛擬世界之間。
2015年,Niantic Labs從谷歌分拆出來並成為一間獨立公司。然後繼續去開發和推出Pokemon。
那即是說:Pokemon Go 是在美國中情局(CIA) 資助下創立而成的遊戲,透過玩家手機的全球衛星定位來測定地點。其實如果大家有留意,現在你能在 Google Map 見到的真實相片,在早在2011年拍攝的。如果以陰謀論去分析,不難理解到如果美國要對全世界監控的話,就要全面掌握一個目標地方的地貌,但 Google Map 有一件事做不到的,就是它只能靠汽車能駛到的道路裡拍攝,而只能靠人步行而達到的地貌相片往往拍攝不到。那靠什麼來取得這些先前拍攝不到的地貌?就是靠這個與虛擬世界結合的遊戲,讓玩家開住手機裡的鏡頭,分分串串把只有人才能步行到達的地方,例如政府總部內部、我們家裡的走廊、公園裡的角落、商場的每個角落、甚至政府部門的機密辦公室的內部,一一都被攝進鏡頭內。這樣巨細無遺的資料,就能讓美國中情部人員整合成一幅香港超仔細的地圖!這些資料,絕對可以成為美國摧毀整個香港的助燃劑,有了政府內部機密資料,就可以監察香港人和政府的一舉一動,以進行美國第二次在香港的顏色革命,推翻整個香港,把香港進一步分裂出去。俄羅斯政府已經睇穿美國這個陰謀,把這個 Pokemon Go 遊戲封鎖,以免國防機密洩露出去。
而 Pokemon Go 最可怕之處,是當你在 Google Play 下載這個程式前,它會先給予你細閱條款(而通常九成人都不會細看,但魔鬼在細節!),然後讓你下載。問題在於它的條款裡,寫明你會授權給這家公司去取得你的個人資料,包括:
- 身份、聯絡
- 你所在的位置,精確位置(GPS + 網絡)大約位置(網絡)
- 你的手機內和所有Google 備份的相片、媒體、存檔可以更改或刪除你手機的內容,並可以隨時閱讀你手機內的內容
- 相機:可以隨時用你的手機(在你不知情下)進行攝錄他們想知道的東西
- 美國中情局更可以從你的亙聯網上接收數據,調校振動控制、配對藍形設備,進入藍牙設置,全面的網絡接入,使用你的帳戶,並查看你的網絡連接,防止你的手機休眠。
而透過你的手機,加上 Pokemon Go 的設計,要識別和存儲的以下信息絕對不是問題:
- 你在哪裡?
- 你曾經在哪裡?
- 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
- 你使用了什麼路線,你什麼時候到過每個位置,你花了多久到達那個位置
- 你現在看/做什麼?你之前在看/做什麼?
- 你的外貌,你手機內所有內容一覽無遺
另一個Pokemon Go的特色就是:它是個操控人類思想的遊戲,透過把虛擬的景觀帶到真實環境,而把玩家在真實環境中帶入到虛擬的環境中,就是要讓人類有超脫現實的成就感,在虛擬的實境打捉到小精靈,建立成就感,精靈去到邊,你就跟它去到邊,又俾你捉到。捉到一定數量,你又能增加能量,升級成為高級訓練員,你以為你能成為一個超級人類,可以捉到很多精靈,但實際上,你的思想和行為在不知不覺間被精靈操控了!這也是美國共濟會Illuminati 一直醉心要達至的成果:人類思想被操控,讓他們能重新賦予世界一個新秩序 (New World Order),人們聽從掌權者的操控,世界不再有界限。
沒想過這個遊戲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樣的陰謀吧?那不如再來一條刺激的問題:
「為什麼香港成為第二個亞洲有得玩這遊戲的城市?美國是否想以香港先作為操控人類思想的試點,然後進擊入中國市場?」
儘管迄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還無法下載該手遊,但在全球最大手機與線上遊戲市場的中國已有人開始擔心,Pokemon GO 會不會是美國與日本聯手來刺探中國機密的屠城木馬。中國微博上已有人警告別玩 Pokemon GO,理由就是美日能藉此探索中國的秘密軍事基地。
此一陰謀論的根據在於,Pokemon GO 是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的得意之作,而玩 Pokemon GO 時所搭配使用的 Google地圖為美國企業;只要觀察中國玩家在哪些地方抓不到 Pokemon,便能從中推測出此地可能正是中國軍事基地所在;任天堂只要把罕見的 Pokemon 放在他們認為玩家到不了的地方,而且也真的沒人企圖抓這些 Pokemon,便可藉此推論此地勢必是管制區,甚至可能是軍事區。這篇在微博上流傳的警告說,如此一來,倘若雙方開戰,美日導彈便可輕易鎖定目標,中國將因一款美日合作遊戲的入侵而毀於一旦。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僅簡單表示,並不清楚有關 Pokemon GO 恐造成安全危機的報導,他也沒時間玩手機遊戲。其它的中國政府部門也沒有接受媒體要求對此事作出回應。
但中國手機族想玩 Pokemon GO 並非易事。除了該手遊迄今仍未在中文 app store上架,任天堂也沒有提到中國何時或是否可以下載 Pokemon GO。最重要的是,玩 Pokemon GO 需要 Google 地圖,而在中國根本無法使用 Google 相關服務。Googl e早在2012年就因內容審查問題退出中國,關閉中國版網頁搜尋服務。
間諜的陰謀? Pokemon Go 遭到多國警告
大受歡迎的 Pokeman GO 本週正式擴展到另外26個國家。與此同時,世界各地不少地方的安全與宗教當局對它發出警告。
這款遊戲出名的地方在於,驅使玩家探索外面的世界,走到他們平常或許不會去的地方,將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對準那裡的建築或古蹟。
它將帶有精靈、PokeStop 和其他一些東西的數碼世界疊加到現實世界之上。玩家需要抓住許多不同類型的精靈,然後利用它們組隊對戰,爭奪對「道館」的控製權。
「精靈可能出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玩家下載這款遊戲應用時會得到這樣的提醒。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裏。
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埃及議會國防與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哈姆迪・巴希特(Hamdi Bakheet)表示,「Pokeman GO 是間諜機構在情報戰中利用的最新工具。這款卑鄙狡猾的應用試圖在娛樂的外衣之下以最無辜的方式滲透到我們的社群裡。」埃及電信部門的一名官員聲稱,應該禁止這款遊戲,因為分享關於安全禁區的照片或視頻會讓這些地方面臨風險。
俄羅斯官員發出了類似的警告,表示假如 Pokeman GO 玩家繼續不受約束,「造成的後果將不可逆轉。」克里姆林宮的新聞發言人警告遊戲用戶不要去克里姆林宮尋找精靈。俄羅斯的一些網站也發表文章稱這款遊戲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陰謀,還有沙特阿拉伯宗教人士出面對它進行了譴責,稱它「不符合伊斯蘭信條」
「它帶有撒旦的味道,」一名哥薩克領導人告訴當地媒體。還有人在討論,對於在教堂里找精靈的用戶,應該一律投進監獄。
科威特禁止這款應用在政府區域使用。官方還警告,它可能危及用戶的個人數據,或被犯罪分子用來引誘受害者到孤立無援的地方。
印尼官方也稱 Pokeman GO 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或許會讓敵人滲透到軍事區域、獲取最高機密數據。週一夜間,在印尼工作的一名法國公民不經意間進入了西爪哇省一處軍事基地的範圍,繼而短暫被拘。此人表示他當時是在搜尋精靈。
以色列官方警告,Pokeman GO 會暴露所在位置,軍人不要在基地內玩。
韓國政府原本就以安全理由對Google地圖(Google Map)進行了限製,所以利用Google地圖數據的 Pokeman GO 無法使用。然而,在接近韓朝邊界線的一座海濱小城,這款應用竟然可以玩,於是那裡出現了玩家紛紛乘車前來的盛況。
Pokeman GO 要利用地理位置功能,並會用到手機的攝像頭。用戶往往需用Google賬戶登錄。早前的一個版本似乎授予遊戲全盤獲取一些用戶Google賬戶信息的權力,不過公司表示,這是失誤,在更新版中得到了修正。
自7月6日發佈以來,這款遊戲在全世界收穫了成百上千萬的用戶。因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阿靈頓國家公墓和紐約9・11紀念館這類並不適宜的地方抓精靈,一些人已經登上了新聞。
Niantic公司的一位女發言人沒有回應 Pokeman GO 為間諜工具的指責,不過她稱,公司請全體用戶「謹遵當地法規,尊重在探索過程中拜訪的地點和遇到的個人。」
一些領導人也在追趕這股風潮。以色列總統魯文・里夫林(Reuven Rivlin)在Facebook上貼了一張照片,其中顯示他的辦公室里有只精靈,配發的圖片說明則是「來人啊,叫保安。」
這款遊戲還被人用作政治目的。Twitter上有許多用戶分享了一張圖片,看起來是一隻死去的比卡超躺在加沙的廢墟之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