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得失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西方在操縱俄羅斯分裂行動上不會罷手,十年,或二十年,對於大國戰略來說,只是很短的歷史瞬時。
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的共和國之一,面積只有1.5萬平方公里,人口90萬左右。車臣人佔66%,俄羅斯人佔28%,還有其它一些民族。從宗教上看,一邊是伊斯蘭教,一邊是東正教。
車臣雖小,但在高加索地區的戰略位置卻極其重要,可以通過南北鐵路和公路,將南高加索的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還有伊朗連結起來,東西向可以建立裏海與黑海的陸上走廊(俄能源輸送要道)
同樣,美國要實現在中亞,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布局,遏制俄羅斯,車臣則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切入點。
然而無論車臣與莫斯科矛盾是大是小,始終是俄羅斯內政,普京有捍衛俄領土完整,維護國內秩序的天然合法性。
如何插手車臣事務,對美國來說,還是一樣的套路,一樣的味道。就是將車臣問題國際化,再拉上西方盟友,以各種理由施壓莫斯科,暗中壯大車臣分裂勢力。
在蘇聯解體之前,美國就開始尋求將俄境內穆斯林地區獨立出俄版圖,他們並不滿足於蘇聯解體,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繼承人,將是下一個肢解目標。
從手段來看,與操縱科索沃戰爭極為相似,從結果來看,美國頂多實現了一半的目標。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俄羅斯並非塞爾維亞,俄羅斯有魚死網破的能力。兩次車臣戰爭,北約都放棄了使用武力干涉的可能。
車臣戰爭的內部因素
民族與宗教雙重矛盾相互激化是引發車臣戰爭的主要內因,從歷史而言,十月革命成功后,為了便於管理,列寧將在1920年將車臣,卡巴爾達,印古什,奧塞梯等七族地區合併為「山民共和國」,兩年後,覺得安全風險過大,將車臣改成了自治州,1924年撤銷山民共和國,1936年車臣與印古什合併為共和國。
蘇聯早期對車臣照顧有加,不但廢除了原先沙皇時代的壓迫政策,還在文字,語言方面給予保護,宗教和風俗上給予尊重,經濟上給予扶持。
衛車戰爭開始前後,斯大林對車臣人進行了遷移,將俄羅斯人遷入該地區,慢慢改變人口比例。
直到勃列日涅夫時代為止,車臣人與蘇聯的宗教和民族矛盾並不突出,長期困擾蘇共中央的民族問題是猶太人問題(這個以後可以專門寫)
1985年起戈爾巴喬夫推行「新思維」「公開性」政策,將意識形態徹底搞亂,並允許報紙就民族問題的歷史和現狀進行「研究」。
這一下子就激出了無數仇恨式文章,對車臣人而言,斯大林及沙皇時代全是「迫害」,大揭歷史瘡疤,固化民族仇恨,將原來一些民族分裂頭目,美化成車臣人功臣,而斯大林及蘇共成了罪人。
到1991年為止,車臣重新開放並興建清真寺200多所,莫斯科還同意幫車臣建立講經所,伊斯蘭研究院等宗教宣傳機構,西方則不途遺力的大讚戈爾巴喬夫開明,民主。
斯大林時代以來,車臣宗教氣氛並不濃厚,女人不戴面紗,不穿長袍,男的還可以喝伏特加,戈爾巴喬夫的做法,恰恰給分裂份子提供了最好的武器-宗教。
沒有講經師,去國外請,沒有神職人員,去國外請,把曾經伊斯蘭傳教士極為匱乏的車臣地區,變了宗教狂熱之地。
而境外進來的傳教士(身份複雜),無論是資金還是師資都極為充裕,青少年成了首要教育對像。
90年左右,車臣分裂份子就開始分發「綠皮手冊」,加強人們的伊斯蘭認同感,以教法替代國法,比如小偷砍手,飲酒鞭刑等。
從國家層面看, 多黨制興起後,中央集權已被徹底削弱,蘇聯已奄奄一息,各共和國紛紛獨立。
車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激烈的分裂運動,成了俄羅斯聯邦的惡夢。既有請進來的講師,也有走出去的學生。那些從國外伊斯蘭學習深造回來的青年,迅速成了車臣地區的思想引領者,並向整個北高加索蔓延。
隨後,原先藏在「文化交流」「思想多元化」幌子下的分裂勢力,紛紛扯下偽裝,建立地下武裝力量。
賽義德.庫特布成了這時的精神領袖,他主張最激進的教義,鼓吹以暴力挽救伊斯蘭在車臣的地位。
戈爾巴喬夫的政策換來的是什麼?兩場分裂戰爭和數不清的恐怖襲擊,當然他也是整個蘇聯解體的主要推手。
車臣戰爭的外部因素
美國在車臣分裂過程中,一直扮演指策劃者和援助者角色,主要手段為四種:
1.以蘇聯境內各民族語言(非俄)為載體,通過廣播,文字,圖片印刷品進行傳播,顛覆歷史,突出創傷,強調對現實的不滿。
2.以人權,自由向蘇共施壓,蘇共稍有動作,整個西方世界便以「壓制民族文化」為由,火力全開。
3.收留,扶持分裂勢力頭目,在境外形成分裂集團
4.收買蘇(俄)媒體,記者,學者,以民主精神為分裂言論作掩護。
兩次車臣戰爭,背後的推動勢力都沒有變化,但策略上有很大不同。
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1996)美國還在強調俄羅斯統一,但對葉利欽的武力平叛政策持反對態度。
1995年2月10日《》發表的〈克林頓與科爾批評俄進攻車臣〉一文為典型論調。
德國的言論非常直白,要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而美國則是以凍結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貨款的方式逼葉利欽放棄武力。
1996因俄國大選,在葉利欽與久加諾夫(俄共)之間,利益權衡之下,西方必須站在葉利欽一邊,車臣叛軍很配合的與葉利欽達成停火協議。
停火後,車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獨立地位,擁有了外交權和憲法立法權,不再受莫斯科管轄。
西方達到了他們的初步目標,既沒有讓車臣獨立,又令車臣在政治上脫離莫斯科。給普京時代埋下了地雷。
第二次車臣戰爭,西方走到前台,因為美國與歐洲統一了意見,希望藉機分裂俄羅斯。所以在口風上保持一致,公開支持車臣。
俄羅斯被扣上了「種族清洗」「反人道主義」的帽子。對普京政權在車臣問題上的強硬表示最強烈憤慨,並採取了制裁措施。車臣叛軍被打敗後,轉入了格魯吉亞的潘基西山谷,重新休整。
叛軍在重新得到武器供應和物資保障后,從四面八方潛入俄羅斯實行恐怖襲擊,同樣得到了美國的讚許和庇護,往往被稱為「自由戰士」。
對車臣叛軍另一股支持力量來自伊斯蘭國家。跟波黑穆族,科索沃阿族一樣,戰爭被稱為「聖戰」。得到了像沙特,土耳其這些美國盟友的大力援助。
車臣與莫斯科之戰
兩場戰爭共造成十多萬人死亡,三十多萬人淪為難民,幾乎能報得出名的恐怖組織都輪番前往車臣參戰。
與葉利欽被摁着手腳打戰不同,普京則是放開手腳猛打。
1991年10月9日,以杜達耶夫為首的分裂集團,宣布車臣獨立。莫斯科拖到1994年倉促應戰,無論時機,還是戰力都極不理想。
當時車臣武裝已有兩萬多人馬,戰機266架,坦克120輛,近千件反坦克武器,並跟韃靼斯坦共和國聯手鬧獨立。
11月26日,一千多名俄軍配50多輛坦克,數百座火炮第一次攻擊格羅茲尼,被叛軍打得落花流水。
12月9日,俄軍增至四萬多兵力,圍攻格羅茲尼,一直打到1996年才勉強停火,各自傷亡一萬多人。
1997年1月,葉利欽被承認叛軍首領馬斯哈多夫為車臣合法總統,等於承認了車臣獨立(只有名義上的統一)。
西方也看清了莫斯科的虛弱和軟弱,車臣武裝在西方和國際恐怖組織幫助下,更在有恃無恐,1999年入侵達吉斯坦共和國,意圖成立一個更大的伊斯蘭國家。
1999年8月10,車臣與達吉斯坦宣布獨立,戰爭再次爆發。
普京剛剛出任總理,葉利欽給了他很大權限。普京將軍臣叛軍定位成恐怖組織,而且是顛覆,分裂俄羅斯的前哨站。
晚動手不如早動手,遲一天損失大一天。就算在衛生間里發現分裂份子,也得將他摁死在馬桶里。在這種思路和情緒下,9月19日開始,俄空軍對車臣發起了猛攻。
10月18日,俄軍佔領大多數車臣領地。
12月,俄軍攻下古爾傑梅斯,阿爾貢等城市,以10萬大軍對首府格羅茲尼實行三面包圍。
2000年2月,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跑路,俄軍將國旗插上了格羅茲尼總統府。
2001年1月22日,普京宣布撤出主力,車臣出現親莫斯科政權,戰爭告一段落,而車臣叛軍則化整為零,潛入俄羅斯各地進行恐怖襲擊。
整個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共出動16萬人馬,動用了最先進的常規武器,而車臣叛軍只有25000人,但入境參加的國外武裝人員兵強馬壯,來路不明。
車臣戰爭:普京與美國較量中的得與失
這也是一場俄制武器與美製武器的較量,車臣叛軍手中的武器有美製的M16自動步槍,毒刺導彈,反坦克導彈等,普京只能算是慘勝。
這些被美國稱為民主鬥士的恐怖份子,在俄羅斯境內不斷上演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大劇院,一千多名正在觀賞音樂劇的觀眾被扣為人質,恐怖份子將巨型炸彈掛於劇院之中。要求俄軍釋放戰俘,並全部撤出車臣。
普京取消出訪計劃,一心處理此事,在談判無果情況下,26日清晨,阿爾法特種部種向劇院內施放芬太尼麻醉劑,然後炸開劇院外牆,沖入救人。
最終擊斃34名恐怖份子,救出750名人質,死亡128名人質。
這次恐怖事件,西方並沒有像911那樣渲染恐怖份子的殘暴,而是一再暗示普京在拿人命開玩笑,不尊重人權鬥士的訴求。總之體制問題。
2004年9月1日,俄羅斯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巴薩耶夫策劃了別斯蘭事件,一千多名參加別斯蘭第一中學開學典禮的師生及家長被綁為人質,兩天談判后,俄特種部隊進入學校解救人質。
交火後,共擊斃恐怖份子20名,特種兵犧牲10名,人質被殺335名,其中157名是兒童。
2010年,莫斯科地鐵發生自殺式連環爆炸案,死亡40多人。
小型襲擊更是數不勝數,儘管普京以極其強悍的手段對付分裂份子,但也應當看到,俄羅斯境內仍有「良心記者」在為恐怖份子說話,然後到美國領獎。他們的目的就是不讓俄羅斯人心凝聚,同時他們的價值也就在於俄羅斯。
在幾十名記者被殺的情況下,美國仍然要求他們領完獎后,返回俄國,而俄國人對這些媒體人則不是像中國那麼和風細雨,前前後後共有88名記者為「民主,人權」獻身,有槍擊死,被跳樓死,中毒死,斧頭砍死……
最有名的是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她原是官方《消息報》記者,後來成了《新報》記者,而《新報》服務於資本寡頭,與《消息報》結為姐妹報。
她被西方稱為最具獨立精神的媒體人,「俄羅斯良心」,蘇聯時代專門寫反共路線文章,普京時代開始,一直以黑普京,黑俄軍為主要任務。
俄士兵在車臣浴血奮戰,她卻在報紙上為車臣人喊冤訴苦,彷彿俄軍全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鬼。
別斯蘭事件中,她把矛頭對準了特種部隊,質疑為什麼死了三百多人?為什麼不能槍口抬高一寸?巴拉巴拉這類雞湯文。
2006年10月7日,她在莫斯科外出買購物回自己寓所時,於電梯中被槍手連開六槍擊斃。
此事在西方引起軒然大波,最後也是不了了之,對西方而言無非就是再培養一個俄國記者,為他們代言。
第二次車臣戰爭緊挨着科索沃戰爭,都是穆斯林要求在一個主權國家之內獨立出來,背後的操縱者都是同一家。
米洛舍維奇不但沒能制目科索沃獨立,而且被綁架上了海牙法庭,綁架他的總理後來被人刺殺身亡。
普京維護了俄羅斯的主權,而西方除了嘴裡罵罵之外,根本奈何不了他。
從得與失看
普京通過車臣戰爭,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擁戴,捍衛了領土完整,樹立了俄羅斯獨立自主的國家形像。
普京失去了西方的「民主」商標認證,失去了西方的好感,失去了很多援助,成了獨裁者。
無論得失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西方在操縱俄羅斯分裂行動上不會罷手,十年,或二十年,對於大國戰略來說,只是很短的歷史瞬時。
普京不可能永遠在位,但車臣問題卻仍會複發,它成了西方制約俄羅斯的一張王牌。
特朗普上台後,不會再讓俄羅斯國內這麼輕鬆,同樣,也不會讓中國好過。
2017年,可能上半年就會是一個精彩紛呈,高潮迭起的世界,只要自己站穩了,什麼也不必怕,拿好手裡的瓜,慢慢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