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同意撤軍 中印洞朗軍事對峙結束

印度和中國同意結束長達兩個多月的邊界緊張對峙,雙方軍隊撤離對峙地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確認28日下午14點30分許,印方人員和設備已經全部撤離,中方人員在現場進行了確認。

華春瑩說,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她指出,中國政府重視同印度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係健康發展。

華春瑩說,中國邊境士兵從此可以正常在中國邊境境內一側巡防。
印度外交部發佈消息稱,中印兩國同意結束自6月以來中印邊界錫金段的對峙。
印度外交部的聲明中稱,兩國近幾周來一直保持外交溝通,在此基礎上印度同意從洞朗的對峙地點(face-off site)撤離。

聲明說,「幾個星期來,印度和中國就都克蘭(中國稱洞朗)事件保持了外交溝通,在這些溝通中,我們能夠表達我們的看法,傳達了我們的擔憂和利益,」
聲明說,「在這一基礎上,(兩國政府)已同意迅速撤離在都克蘭對峙地點的邊境人員,撤離正在進行中。」

中方人員是否撤離上述對峙地點,目前不得而知。雙方發生邊界對峙以來,中方宣稱印度軍隊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
針對最新動態,來自德里的中國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阿圖爾·巴爾德瓦伊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因為中印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對峙「不可能繼續下去」,雙方達成協議是「唯一的選擇」。

阿圖爾·巴爾德瓦伊說,結束對峙顯示「印度重視與不丹的關係和對不丹的承諾,但是很明顯,印度官員改變了想法。」
他指出,印度需要中國市場和投資。「印度最初表示不會後退,但是現在做出撤離決定,將在印度國內產生多大政治影響,值得關注。
邊界對峙
發生邊界軍事對峙後,雙方都增派部隊,甚至發生小規模的衝突。
兩國都擺開劍拔弩張的架勢,相互指責,要求對方撤離。北京海發出警告,繼續對峙將會產生「嚴重後果」。

自6月18日以來,中印兩國軍隊在中國、印度、不丹三國邊界附近的洞朗地區持續對峙。
6月16日,中國開始在西藏亞東縣修建延伸至洞朗地區的道路,該道路計劃通過中國與不丹之間有爭議的地區。
18日,印度派出進入洞朗地區,以阻止中方在洞朗地區修建道路。

這次衝突發生的地點是中國稱為洞郎(Donglang)、印度稱為都克欄(Doklam)的一片邊境高地。衝突的起源是印度阻攔中國在該邊境區域擴建道路。
這片高地位於中國南部、印度東北錫金邦以及不丹的交界地帶。中國和不丹在這一區域有領土糾紛,而印度支持不丹。

不丹是目前中國14個陸地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但和印度關係密切。中不建交的最大障礙正是劃界問題。
印度的關注點是,一旦中方完成了這些道路建設,中國軍力會更加方便地覆蓋在戰略上十分敏感的「咽喉地帶」,這一20公里寬的咽喉地帶是印度本土和7個東北邦的連接走廊。

金磚峰會

今年的「金磚5國峰會」將於9月3日在廈門召開,屆時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五國領導人將舉行會晤。
在北京的外交人士認為,中國希望能在金磚峰會召開前解決與印度的邊境對峙,以確保不影響中國展示與發展中國家的友誼合作。

此前有報道稱,印度總理莫迪可能缺席會議,改派較低級別官員參加。
印度總理莫迪至今還未確定是否出席。對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言人張燕生表示,到現在沒有接到任何信息說莫迪不來。

在金磚會議來臨之際,雙方緩和對峙局面,是否為兩國領導人會晤創造有利條件,值得關注。
如果洞朗危機影響到金磚峰會,中國將會在國際上丟失顏面,正在尋求建立全球可信度的北京無法承擔這種後果。

中印兩國邊境長達3,500公里。1962年中印兩國曾爆發邊境戰爭,一些領土爭議至今仍未解決,緊張局勢時有發生。
但自1962年以來,中印之間尚未發生過擦槍走火的行為。兩國此前的邊境軍隊對峙,通常通過雙方撤軍得以解決。■

轉載:BBC中文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