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六四 超越天使魔鬼二分法

現在的人看六四常帶着天使惡魔二分、敵我對立的情緒,在六四天安門事件25周年,有識之士呼籲社會摒棄敵我二分的思維,超越義憤。

64-memorial

六四天安門事件25周年,對於注重逢五逢十紀念重大日子或事件的國人來說,今天應該是一個感慨良多的日子。如何面對六四,似乎愈來愈成為一個難題,有人堅持要「平反六四」,有人則認為應放下歷史包袱,無論持甚麼觀點、抱甚麼立場,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習,汲取教訓,避免再重蹈覆轍。其實,到了今天,人們依然想知道、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是歷史的真相。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六四的認知似乎變得模糊了,也有些人淡忘了,或選擇沉默了,當然,還有很多的人「不想記起,卻未敢忘記」。

學生領袖的反思

當年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的周舵在《明報》發表文章,認為現在的人看六四,常帶着天使惡魔二分、敵我對立的情緒,而這種六四情結,與階級鬥爭學說同出一轍,所以,他呼籲社會摒棄敵我二分的思維,超越義憤。這是一個有見地的呼籲,面對歷史的傷痛,我們更需要一種超越的思維和視野,超越左中右,超越不共戴天、你死我活的黨派之爭,以溝通代替對抗,以對話代替敵對。如周舵所言,流血只會導致更多的流血,復仇引發更劇烈的復仇,我們需要的是反省反思,尋求和解、社會團結,推動法治憲政,實現民主中國,這就是歷史的悲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6月4日的立法會審議《2014年撥款條例草案》,會議甫開始,支聯會主席兼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連同泛民議員隨即起立,要求主席曾鈺成及各議員一起為六四死難者默哀,同時祝願中國早日實現民主中國。曾鈺成即時指出,默哀提請不符慣例,稱只有在任議員或對香港有貢獻的政要離世,或者近期發生重大災難,導致大量死難者,立法會才會默哀。

李卓人反駁,六四死難者是為民主貢獻,比任何政要更重要,沒有理會曾鈺成,隨即帶領泛民議員默哀一分鐘。曾鈺成遂宣佈暫停會議,絕大部分建制派議員紛紛離場,自由黨田北俊及金融服務界張華峰則繼續坐下,沒有離場,但無參與默哀。

這些年來,六四問題都如同一塊試金石,考驗着人們的良知,對於從政的人來說尤其靈驗,至少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回應和行動,看清楚他們的政治立場與取態。

國人的心結  集體的創痛

六四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件繞不過去的歷史事件,曾經有近四分之一的香港人因此上街,25年來又年年都在舉辦紀念活動,維園的燭光晚會已經成了集體回憶的一部分。

事實上,六四事件也是北京當局無法迴避的歷史難題。雖然當局對事件已經有一個標準答案:一、對八九年夏秋之交那場政治風波,中央早已有結論;二、如果當年不採取果斷的措施,就不會有今日的大好形勢。那個定論是甚麼呢?從「反革命暴亂」到「動亂」,最後變成了「那場風波」,可見並沒有定論。至於說到第二個答案,則有不同的解讀,無可質疑的一點是這個事件改變了中國,今天中國發生的巨變,與「八九年夏秋之交那場政治風波」確實有相當大的關係,六四可以說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流向。

六四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心結,對國際社會來講也是一件放不下的情意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美國國務院和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都呼籲中國政府交代六四事件真相,釋放因悼念六四死難者而被捕的人。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指出,中國是不斷發展的國家,華府已多次表示,這個並非零和遊戲,隨着中國的發展,應容許民眾有多些空間討論六四等政治議題。美國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袖佩洛西也發表聲明,指當年中國人民在天安門廣場,以和平示威方式爭取民主自由、要求政府反貪腐和爭取真正經濟及政治改革的精神,在25年後仍然存在,但仍不乏挑戰。

公開歷史資料 交代真相

在人們對六四的認知與看法出現模糊與爭議時,我們更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追尋歷史的真相。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說得好,未必人人都對當年歷史有清晰了解, 如果能夠全面公開當時的歷史資料,對如何評價六四會有幫助。確實,如果沒有掌握充分的歷史資料,就不可能對當時發生的事情作出全面的審視,也就不能夠得出一個公允的判斷。到今天,人們仍然在問,真的有屠殺嗎,死了多少人?可見,還歷史一個真實的答案,還給天安門母親一個真相,還給民眾一個交代,是人們的一個共同心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