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見僭建,高官上任第一天已被爆住宅有僭建工程。多麼熟悉的橋段,彷彿電視台子夜重播的肥皂劇,觀眾閉着眼睛都知道劇情發展。
僭建並非新鮮事物,由於違法者遍及各階層,大多也沒有即時危險,所以問題一直沒有受到過多的關注。直至2011年5月,多個知名人物被揭住所有僭建物,「僭建」一詞頓時成為年度熱門詞彙。2012年特首選舉參選人唐英年的僭建風波,彷彿把香港的僭建劇情推向高潮;自那以後,梁振英、高永文就任後均無法逃過被爆僭建的命運,「僭建」似乎已成為拉人下馬的最好利器。
香港地雖然不大,但新聞不少,值得關注的社會焦點頗多。奇怪的是,面對政府高官或建制人士,部分媒體特別願意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偵查」他們是否有「黑材料」;一旦有發現,媒體又不急着曝光,不讓他們有機會意識到錯誤而改正,耐心等待到目標人物「新官上任」的那一天,才拋出手頭重磅炸彈,以顯示自己是多麼正義凜然地擔當社會的看門犬。傳媒揭露社會的陰暗面,理所當然,但利用發放新聞的手法和時間以達到最大打擊力,自是有歪傳媒倫理,因讀者有權第一時間得知重大新聞事故。
反建制議員有僭建未還原
鄭若驊的房子僭建確是不對,但部分媒體和時事評論員所描述的實際情況也有渲染。況且鄭被爆僭建後,已第一時間承認錯誤,開工修正還原,態度值得肯定。僭建如何處理,香港有法律規定,具體應交由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來執行跟進。既然媒體的職責在於監督,未來要做的也是監督鄭有否還原僭建部分,若把僭建與她是否適合擔任律政司司長一職掛鈎,就真是太過善於「深度挖掘」。
在2010至2012年的僭建風波中,多位反建制議員如毛孟靜、李卓人、涂謹申、李永達等都曾被揭僭建,但從未有人因而問責辭職,部分人更一直死撐,拒絕依法還原建築物。報道指毛孟靜議員把她的豪宅單位內整個開放式車房改建為住宅,拖足8年仍未清拆還原,不見有媒體窮追猛打,質疑其人品操守。
媒體斥責屋宇署雙重標準,選擇性執法,又何嘗不是採雙重標準,選擇性追擊報道,自摑耳光。
「比白更白」(Whiter than white), 通常用作類比清廉、純淨,足以援引為公務人員應追求的最高道德操守目標,但法例規限可明文確定,道德標準則很難具體衡量。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鄭若驊應負的法律責任不應比相類事件的當事人為高。道德上,到現在也未見有任何人敢自誇「比白更白」。過去多年,社會走過幾許崎嶇,且讓2018年少一些無謂的追擊攻訐,多一份人味的包容。■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8年1月12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