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佈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


中國國務院1月26日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說,中國願依托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參與包括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商業化利用和常態化運營。

「冰上絲綢之路」可視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北極圈內的延伸。

中國疆域跟南北兩極都不搭,近年來把參與南北兩極的管理納入發展戰略,在極地議題中力爭話語權,提升影響力。

去年5月,中國國家海洋局發佈南極政策白皮書,總結闡明在南極科考的情況。北極白皮書則以政策文件形式歸納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基本主張和戰略目標。

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13個正式觀察員之一。

普遍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北極議題上爭取「入局」,主要從兩方面切入,一是北極航道,一是資源開發。

北極開發比南極更具戰略價值、各大國競爭態勢也更加激烈。

冰消雪融出航道

隨著地球變暖,北冰洋冰蓋縮小,北極圈裏越來越熱鬧。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常態化運營之類字眼越來越多進入人們視線,夏季穿行北極航道的船隻也越來越多。

北極航道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全球變暖使北極航道有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運輸幹線。

理論上,這條航線可以打通貫穿歐亞大陸和北美的航道,成為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之外又一條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通道,縮短航程、降低成本。

2017年7月,中俄媒體報道說,中國對俄國提出共建濱海國際運輸走廊的建議反應積極,也希望雙方共同開發利用海上通道特別是北極通道,打造「冰上絲綢之路」,
之前中國官方公布的《「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首次將北極航道明確定位成「一帶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

專家分析認為,「冰上絲綢之路」有可能縮短中國到歐洲的最短航線比傳統航線縮短25%-55%,也使中國從上海以北的港口到西歐和北歐的航行時間縮短。

現在從中國東北經蘇伊士運河到荷蘭鹿特丹航線要走48天。如果走俄國北部的東北航道能大大縮短中國到西歐的航程。

2013年,中國貨輪永生號駛過東北航道;2017年夏季又有另外六艘中國貨輪從東北航道通過。

2017年,一艘俄國油輪從挪威經東北航道抵達韓國,有史以來第一沒有破冰船護航,用了19天。

中國極地破冰科考船雪龍號去年8月首次獨立穿越北極中央航道,全長2500公里,沿途包括北極點及其附近公海水域。

共同治理?

北極有儲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礦藏和漁業資源,北極航道可能成為連接亞歐和北美的重要國際航線,地緣政治版圖上的北極又是兵家必爭之地。

雖然北極圈內冰原廣袤人煙稀少,漁獵和旅遊是主要的傳統經濟活動,但在遠離世人視線的地方,有形和無形資源的爭奪已經持續多年,也成為北冰洋「新冷戰」升溫的核心所在。

為了協調北極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和福利的可持續發展,1996年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成立了北極國家政府間論壇,北極理事會,成員包括加拿大、丹麥(包括有自治地位的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芬蘭、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和美國。

六個北極本地社群代表在北極理事會中有永久參與議席,六個非北極國家 – 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西班牙和英國 – 是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

中國2013年獲准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其他正式觀察員包括意大利、日本、韓國、印度和新加坡。

北冰洋資源豐富

由於北極地區既包括了北極點周邊的公海區域,也包括北冰洋沿岸國家領土,以及其主張的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領域,難以效仿南極,簽署《南極公約》。

北極地區的公海海域,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屬於全人類共有資源,因此不少與北極「不搭界」的國家得以插嘴。

2008年11月,歐盟發表聲明呼籲盡快就北極能源利用制定協調方案,2009年2月北歐五國宣佈將合作控制北極水域,中國、韓國和新加坡都加入了北極航道通商船的討論。

2018年1月,《中國的北極政策》提出幾個主張,包括北極地區和北極航道拓展的基建加強國際合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條約和一般國際法管理北極航道,保障各國航行自由和航道利用權,依法解決北極航道有關爭議。

白皮書說,中國鼓勵企業參與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商業試航。

資源爭奪

這裏的資源很豐富。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顯示,北極地區石油儲量900億桶,天然氣儲量1669萬億立方英尺,液態天然氣儲量為440億桶,這些油氣資源的84%位於離岸地區。

北極煤炭儲量佔全球四分之一,超過1萬億噸,且低硫、潔淨、高效;還有大量銅鎳鈈復合礦,以及金、銀、金剛石及鈾、鐵等戰略性礦產。

北冰洋漁業資源豐富,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北極國家共同參與開發,每年產量約600萬噸。

中國的北極白皮書說,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北極資源開發利用的國際合作。

美國海事雜誌《海事行政》2017年8月16日援引美國一份智庫報告顯示,中國在北緯60度以北地區的投資已經接近900億美元,其中與北極有關的投資項目達21個,價值超過10億美元。

「新冷戰」?

不同於有形的油氣礦藏和漁業資源,北極的戰略位置是無形資源。

冷戰時期北冰洋是美蘇重要陣地之一,美國把北極周邊地區設為北美防空前沿,部署監控和導彈襲擊早期預警。雙方核潛艇在厚厚的冰層下游弋,後來成為好萊塢大片的題材。

冷戰結束後的近三十年裏,美國和俄羅斯在北極的對峙也沒有停止。

俄羅斯在北極圈內的鑽探活動已經進行了幾十年。2007年8月,兩艘俄羅斯微型潛艇在北極點下方4200米的海底插上了一面不會生鏽的鈦質旗幟,作為他們對該地域的領土聲明。

2008年9月,俄羅斯政府出台《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原則及遠景規劃》,提出,2011年至2015年完成其在北極地區的邊界確認;2016年至2020年間,將北極建成俄羅斯「保障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基地」。

俄羅斯重啟了在北極地區的蘇聯時代軍事基地,還還向聯合國遞交申請,要求將120萬平方公里的北極大陸架劃入俄羅斯。

2017年,俄羅斯在北極的「冰山」計劃引起全球關注。國際間認為這個計劃旨在展示國家威力,確保俄羅斯對這個區域石油和天然氣的壟斷。

2009年1月,美國政府頒布《國家安全及國土安全總統指令》,宣佈美國是一個「北極國家」,在北極地區有著廣泛和根本性的國家安全利益,其中包括導彈防禦和早期預警、進行戰略輸送所需海空系統的部署、戰略威懾、海上存在和海上安全行動、保證自由航行和飛行等。

奧巴馬政府此前還發佈了《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國防部北極戰略》以及《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實施計劃》等多份戰略規劃。

北極控制權爭奪暗戰激烈之際,2017年3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俄羅斯舉辦的第四屆「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上表示,中國將秉承尊重、合作、可持續三大政策理念參與北極事務。

新西蘭梅西大學教授蘭馬克(Marc Lanteigne)曾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不是北極周邊國家,在北極地區經濟科研活動增多的同時,對參與北極治理則仍努力保持「不冷不熱」的政策路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