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珊訪華 中英美歐四角關係正在悄然變化

后沙月光

英國首相文翠珊正在中國訪問,在對武漢進行半天參訪之後,目前她正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正式會談,最後她將從上海回到倫敦。


場合上的隆重和熱情,以及90億英鎊合約,並不能掩蓋中英關係之間的一些微妙因素。

英國媒體渲染說首相帶去整個英國,的確,訪華陣容非常龐大,除了先生陪同之外,還有英國石油公司,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倫敦證券交易所、天狼星礦業;汽車行業方面則是TevvaMotors、奧斯頓汽車、捷豹路虎,麥拿侖等;以及能源和廢物管理公司NPL集團、生物科學公司Stream、金絲雀碼頭集團、兒童食品生產商Kiddylicious,醫療技術公司Medopad。

另外,教育也是重點項目之一,英國大學團、曼徹斯特大學、醫藥與保健監管機構、劍橋科學園、連鎖幼兒園BusyBees等,都隨團而來。

其他包括農業和園藝發展委員會、中英商業理事會、嬰兒配方奶粉KendalNutricare、高檔茶葉生產商Whittard Chelsea等多元團體。
最右這位老總,已經迫不及待在合影中植入奶粉廣告了。

可以看出,英國政策還是主打金融牌,教育牌,畢竟這是倫敦優勢項目,巴黎在這方面就遜色許多。

然而中英關係並不想人們想像中那麼緊密,在整體合作方面,還是落後於中法,中德。

中國的態度微妙,在文翠珊訪問日程上就可以看出,本來,她可以更早來中國,至少與特朗普前後腳,因為時間上的衝突,改成了2018年初,結果,馬克龍又跑到了她前面。

雖然訪問日程都是預先設定的,但主動權在中國手裡。換句話說就,中國可以讓文翠珊或馬克龍其中一位成為2018年第一位訪華領導人。

中英合作

一般認為英國是 「一帶一路」終點站,法國明確支持並積極「一帶一路」,德國人在着手深化與中國「一帶一路」合作,英國態度就比較謹慎。

從政府,企業,「一帶一路」三者關係來說,英國企業渴望加入「一帶一路」,所以英國內閣也多次表達了支持態度,不過這是出於對企業呼聲的回應。

從國際關係角度看,英國比法德更注重美國態度,美國對「一帶一路」懷着警惕,猶豫,徘徊,觀望等消極心態,日本的腳步因此被牽制住,英國也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卡梅倫倒是揭竿而起造了美國的反,在西方陣營里第一個加入了亞投行,比德法早了五天,帶動了一批歐洲國家紛紛跟進。

卡相最終卻倒在脫歐公投上,自己玩的火,把自己給燒了。

文翠珊組閣後,脫歐壓力全部壓在她的內閣身上,在脫歐在即之前來華訪問,如果不談成一些實際成效,會被法德兩國越甩越遠。

要談出實效,英國必須有實際行動,在北京,文翠珊正式表態:
一,英中兩國都支持貿易全球化。
二,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三,英方願同中方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合作。
並願藉此訪進一步提升中英「黃金時代」。

中方表示,除了要與英方加強合作之外,還要為促進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中國龐大的市場,是除了歐盟市場和關稅聯盟以外,英國最渴望的目標,而且英國需要中國的投資。勢在人為,任何一位務實的英國領導人都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從政治角度看,英國兩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奉行「均勢外交」戰略,在與歐盟疏遠,與捉摸不定的特朗普關係走弱背景下,建立與中國緊密關係對英國來說愈發重要。

實際上,英國想做的不是東西方「平衡器」角色,它一直想扮演仲裁者,然而從實力上來說英國已有心無力,日薄西山。

它曾經想從美德,蘇德矛盾之間贏得好處,後來又想利用美蘇矛盾獲得利益,但英國最終還是淪為美國小夥伴角色。

再高明的外交技巧,也必須有實力做保障,實力不夠,一切皆是鏡花水月。

中美矛盾是否能為英國經濟帶來一些轉機?

特朗普頻頻向英國示好,一改往日大嘴模樣。一會說要給英國安全提供全力保護(大哥仗義),一會說要成為英國脫歐后的重要貿易夥伴。什麼耶路撒冷問題,難民問題,好像不存在一樣。

美國擔心什麼?在美法,美德矛盾日益加深情況下,決不能再讓英國跑了。它要把英國穩住,加入對抗中俄陣營之中。

英國現在不是玩弄外交把戲的時候,脫歐壓力不比敦刻爾克大撤退小,一招不慎就會滿皆輸。

中國是英國潛在的朋友,還是潛在的敵人?英國難道不清楚嗎?

如果說俄羅斯在軍事上威脅着英國,那麼中國看不出有任何傷害英國的可能。

但是,英國騎牆本色畢竟深入骨髓,還有那放不下的日不落帝國架子,舍不去的優越感。

在某些政治勢力壓力之下,比如彭定康之流政治操弄,文翠珊在中國可能會硬着頭皮談香港問題,人權問題,以表示英國是西方價值觀捍衛者。

當然希望她不要提這些與英國無關的事情,因為無論是輕描淡寫地提及,還是一臉嚴肅地討論,中國都不會喜歡,像卡梅倫首相就很理性迴避這些話題。

英國一些政客腦子還轉不過彎,難道中國領導人去倫敦關切一下北愛爾蘭人權問題,關切一下蘇格蘭問題,他們會很開心?

雜音越大,對文翠珊的定力考驗也就越大。

美歐矛盾

美歐矛盾直接體現就是美德矛盾,特朗普指責別人是「匯率操縱國」n,說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德國。

特朗普親手處死了「TPP」,把日本,越南嚇得一楞一楞的,但美國有種說法,特朗普的經濟顧問納瓦羅說,德國人才是殺死TPP的兇手。

美國人邏輯是,德國把歐盟當成手中工具,人為操持歐元弱勢,以佔據出口優勢,不斷地剝削美國人民,這個政策導致了TPP和TTIP的死亡。

去年3月17日,默克爾訪問美國,在德國內閣部長對特朗普大張撻伐之下,她想面對面了解這位美國新總統。

結果令人極度尷尬,握手拍照時,無論默克爾如何提醒,老頭就當沒看見。

外交失禮,翻過去也就算了,問題是特朗普在午餐時,向默克爾掏出一份假帳單,帳面金額3000億美元,表示德國在美國保護之下,2000年以來國防費用節省了3000億美元。言下之意就是德國該為北約出點血了。

默克爾沒有搭理特朗普,但德國人心裡的憤怒可想而知。

5月30日,布魯塞爾北約領導人峰會,歐洲人第一次見識了特朗普的霸道,晚餐氣氛就像車禍現場。

特朗普就是來要錢的,大家都出點血,特別是德國,不要再「欠」北約錢了,美國份額要降低。

峰會之後,默克爾慕尼黑演講時公開表示,歐洲(德國)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依賴他人(美國)的時代已經結束,當然,德國要跟美國,英國繼續保持良好關係。

但是默克爾加了一句很厲害的話,她說要跟俄羅斯保持和睦關係。

到現在美德還是緩不勁來的,而特朗普內閣人員變動太頻繁,外交政策令盟友無法保持信心。

緊接着G7會議,6月1日,美國又把法國給惹急了,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震驚了歐洲。法德當心中國報復性退出時,中國堅決站在歐盟一邊。

德國拳頭產品–汽車,中國是第一市場,美國是第二市場,但是特朗普說要讓德國汽車離開美國,還說德國人壞,很壞!

他自己就是德國人後裔,他爺爺是逃荒逃到美國的,被德國拒絕恢復國藉,三年才加入美藉,這心態怪怪的。

美德矛盾,也不是從特朗普開始的,早在2003伊拉克戰爭,小布什就責怪不同意開戰的德國,法國是老歐洲,跟不上時代。

跟法德鬧僵,美國就對英國笑嘻嘻,英國為脫歐苦惱,美國給她打氣,說這是美妙時刻,鼓勵意大利也脫,把德國氣的吐血。

特朗普前些天還嫌文翠珊在脫歐談判中不夠強硬,要是我的話,哼哼!

最後,美國在全球貿易問題上的保守態度,會促使重商主義在世界各國抬頭,這與貿易全球化進程格格不入。

美國優先,那麼大家都要優先,最終只能導致全球合作被弱化,而對抗成了主音符。美國要打貿易戰,大家都互相掐着喉嚨,來真的,誰怕誰?

「一帶一路」倡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塊試金石,跟着美國跑的人會越來越少,連日本都在調整策略。印度就隨它去吧,獨自在風中凌亂何嘗不是一種境界?

歐洲跟美國不會是鐵板一塊,英國堅信帕默斯頓的名言: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狹隘的利益信條,是大西洋聯盟致命弱點。

世界格局正在起着悄然的變化,挑戰和機遇並存,保守者必然會被淘汰出局,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是這個世界的未來方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