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摩擦愈發激化,不過兩國都不想打貿易戰。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10日報道,點燃導火索的是美國。4月3日,美國發布了開徵25%關稅的產品清單草案。以工業機器人等生產機械為中心,選擇了約1300項產品,相當於中國向美國出口的500億美元產品。來自中國的進口額2017全年約為5000億美元,這份清單相當於對其中的10%產品徵稅。對此,中國於4日宣布,對相同金額的500億美元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徵收25%關稅。中國選擇了美國產大豆、汽車和飛機等106項產品。
報道稱,攻防進一步展開。特朗普在5日的聲明中,命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討論額外對來自中國的100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徵關稅。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稱這是一項追加舉措,但規模達到了草案的兩倍,全球一片嘩然。「加倍奉還」,特朗普強烈好勝的一面顯露出來。而中國也沒有退縮的跡象。中國商務部6日晚間緊急舉行新聞發布會,警告稱如果美方公布新增1000億美元的徵稅產品清單,中方將毫不猶豫立刻進行大力度的反擊。
報道指出,表面上看,中美貿易摩擦日趨激烈,甚至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但詳細觀察,會發現目前雙方都是「點到為止」。
報道稱,例如美國政府的草案。「低技術產品居多」,熟悉中美經濟關係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威廉·賴因施看到草案後感到吃驚。因為智能手機和通信設備等高科技產品均被排除在外。此外,服裝、鞋和玩具等進口額較大的產品也被除外。為了不給美國消費者造成困擾,美國重點選擇了可以被替代的產品,但仍可以看出是在巧妙避開中國出口的「招牌產品」。
報道稱,中國宣布的針對性關稅也有信號。大豆和汽車等的產地是特朗普在總統選舉中贏得勝利的美國中西部等。中國希望向特朗普的支持階層及代表其利益的執政黨共和黨議員施壓,迫使特朗普重新考慮懲罰性關稅。某貿易專家指出,原本「報復性關稅就是在政治上攻擊對手的痛點,迫使其重新考慮」。
報道指出,4月5日,特朗普在宣布對中國的報復再進行報復的聲明中指出,「美國仍然準備展開討論」,留下了和中國談判的餘地。中美均未明確提出關稅的啟動時間。美國將在5月下旬之前徵求企業等的意見,之後敲定最終制裁產品清單和啟動的利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同一天發表的聲明中強調,「徵求意見的程序結束之前,關稅不會啟動」。
報道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是否會發展為「貿易戰」?焦點在於中美能否在談判中相互妥協。戰爭通常是由偶發性事件引起的。如果中美都等待對方先屈服,就有可能爆發貿易戰,給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這一風險無法忽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