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國十年間向印度洋派遣30支艦隊 美軍應建第五島鏈

隨着中美關係成為各國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有關兩國互動的研究也成為熱點。近日,美國海軍預備役軍官Wilson VornDick稱,中國影響力擴展至印度洋,美國應組建第四和第五島鏈。


VornDick是美國海軍預備役軍官,曾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中國海洋研究所工作,並在中國學習,目前任職於美國防部。這位美軍官員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文,稱中國影響力超出亞太遠及非洲,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也已常態化。美國雖然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但轄區和海軍實力並沒有變化,美軍應兼顧兩洋,在印度洋上組建新的島鏈。

原文如下,以供參考:

2017年五月,美國防長馬蒂斯將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印太司令部是美國六大戰區負責區域面積最大的一個,此次更名沒有改變轄區設置,但證明美軍越來越重視印度洋和太平洋日益增加的連通性。在今天的地緣戰略環境中,名稱上的變化有其深意。

憑藉在非洲的第一個海外基地,海軍艦艇定期過境印度洋,以及有序推進的海外基礎設施項目計劃,中國的海外利益不再受到太平洋的限制已經深入到了印度洋。在多年前的戰略論證里,中國就未來「向東」還是「向西」,戰略重點「向海」還是「向陸」進行討論。因島鏈的存在,美日同盟和美軍仍然強大的海上實力,中國將目光投向亞洲大陸和西方(地理意義上的西)。

中國重新定義了區域安全環境,並將重心轉移到印度洋。因此,脫胎於冷戰時期的太平洋「島鏈」安全概念已經過時,美國應該將島鏈擴展至印度洋。

島鏈是一種地理安全概念,通過將島嶼和其他較大的陸地板塊連接在一起,建立防禦性或攻擊性的邊界。島鏈(island chain)最早是由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義,又有政治與軍事上的內容,其用途是圍堵亞洲東岸,對蘇中形成威懾之勢。在冷戰時期,島鏈主要用於對抗蘇聯及其盟國,冷戰結束後,英語語境中已經很少應用島鏈一詞,隨着中國實力逐漸增強,美國建立的「三條島鏈」被視為針對中國海軍發展的概念。

杜勒斯提出的第一島鏈指的是從千島群島,日本本土島嶼,琉球到中國台灣,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島嶼。第二條鏈從日本延伸到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第三條鏈以夏威夷為中心。但這些島鏈從沒有正式的劃定,而且它們的界限存在爭議。島鏈一詞在中國被使用的提及的次數遠超美國和其他國家,中國對這三個島鏈的地緣政治意義或劃分有着不同的看法。

美國在印度洋增加第四和第五島鏈有助於更好地描述中國的海上戰略。中國希望在衝突期間牢牢掌控第一島鏈內的主導權,打破對手對第二島鏈的控制,建立一支能夠到達第三島鏈的藍水海軍。與太平洋相比,缺乏穩定霸主,戰略意義重大的印度洋地位逐漸上升。

中美在吉布提海外基地相距10餘公里


2017年,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實施了兩項重大舉措:它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基地,並通過經濟手段,從斯里蘭卡獲得了漢班托特港口99年的特許經營權。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立第二個海外軍事基地是一個不太遙遠的現實,儘管巴方已經明確否認。這種策略被稱為「珍珠鏈」計劃,有助於中國加強在印度洋的存在。

特別有趣的是,這些「海外基地」選址幾乎都與美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直接相關。美軍在印度洋上的戰略支點——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位於英國海外領土南部。縱向來看,迪戈加西亞基地位於東經72°,恰好夾在東經62°的瓜達爾港和東經81°的漢班托特之間。中國在吉布提的首個海外基地與美國在非洲支點——勒莫尼耶空軍基地僅相距12公里。

十年來,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和經濟活動頻率較高。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中國開始在亞丁灣反海盜行動的10年間,中國已向該地區派遣了30支護航編隊,穩定在一年三次。在非洲大陸,中國承諾向非盟提供超過1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保持一支8000人規模的維和部隊。

中國建設海外商用港口,特別是在南亞的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國的活動讓印度坐卧不安。印度對中國常規潛艇和核潛艇出沒印度洋表示擔憂,印軍稱中國潛艇多次停靠斯里蘭卡。另外,印度洋還是極為重要的海上貿易和石油運輸通道,中國在亞丁灣的行為也有助於保護海外的中國利益和民眾安全。

美軍第四、第五島鏈設想圖


中國加強在印度洋的活動,使美國太平洋島鏈變得不合時宜。美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劃定印度洋的第四和第五島鏈,並且應當直言這些島鏈等同於太平洋上的三個島鏈。新島鏈規劃基於現有美國軍事基地分佈和中國利益。因此,第四島鏈應當從瓜達爾港開始,沿着印度和斯里蘭卡的西海岸,從漢班托特港開始向南延伸到迪戈加西亞基地,從北向南將印度洋一分為二。第四島鏈的價值在於警告中國不要挑戰迪戈加西亞的美國安全利益,也不要挑戰印度。

第五島鏈從吉布提的塔朱拉灣開始,穿過亞丁灣,沿着非洲之角向東轉折,然後從非洲東海岸一路向南穿越莫桑比克海峽。這條線的價值在於阻擊中國在非洲大陸的活動,基礎是吉布提。鑒於不斷變化的地緣戰略現狀,這一提議有一定必要性。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重啟島鏈辯論適逢其時。

部分美國學者預測到,中國已經積累了經驗,並獲得了足夠的專業知識,建立更多的海外基地只是時間問題。美軍已經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下一步應當重視印度洋島鏈的必要性。(原文結束)

島鏈作為不甚嚴謹的地理、軍事概念在國內廣受追捧。不過,冷戰期間美國構建的島鏈並不能起到封鎖遏制蘇聯海軍和海外行動的作用。島鏈上的國家是美國同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概念的歷史價值大於實際意義,美軍也沒有專門的向島鏈沿線進行作戰部署的計劃。另外,最重要的是,島鏈上的國家並不牢固可靠。

即使中美進行戰略競爭,但今時不同往日,中國的海外行動不僅量級較低也沒有明顯的對抗性質。也就是說,中國無意在大洋上進行對決,而是有步驟地維護本國利益需要。在和平時期,這些島鏈除了地理概念外毫無意義,這些沿線國家也不會輕易引狼入室,綁上美國戰車。在美國削減軍事預算的背景下,新建島鏈這種設想恐怕連美軍也玩不起。

對於中國而言,島鏈的價值在於提醒我們,第一島鏈的中樞——台灣島尚未收復。麥克阿瑟曾將台灣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中國要做的就是完成兩岸統一,讓島鏈設想將不攻自破。■

來源:易評天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