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沒有相同的起跑線,也沒有「公平競爭」。關鍵技術被「卡脖子」、下一秒就會「斷供」的尷尬境地也曾經發生在電力行業。
今天這個故事要倒回到改革開放初期。 那時的中國的電力工業還遠談不上先進, 中國電網很不發達,自己沒有力量,設備產品、運行理念,全都是進口。
1959年,世界上第一個500千伏直流工程投運。到了中國開始建設500千伏輸電線路時,世界上已經有7個國家的電網率先邁進了500千伏時代。
1985年開工的500千伏葛上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第一個商業運行的大容量遠距離直流輸電工程,西起湖北葛洲壩、東至上海奉賢南橋,1989年投運後為大上海輸送經濟發展必備的電能。
1、每個零件都得進口 包括草皮和水龍頭
在熟悉南橋換流站的電網人中,有一個口口相傳的「傳說」,就連許多2019年剛入職的新員工都聽說過——最開始建南橋站的時候,連草皮都是進口的!
為什麼?據老員工們說,捆綁銷售是當時進口產品的銷售策略,有的全進口變電站連水龍頭都是捆綁銷售的。
初建成的南橋站是名副其實的「八國聯軍」,站內除少量35千伏斷路器由國內配套外,絕大部分設備分別從7個國家15家公司引進。
改革開放初期資金那麼緊張,為什麼還大手筆要全進口?因為不掌握超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因為無法獨立自主生產設備,因為關鍵技術不在自己手中,所以處處受制於人。
南橋站一期工程安裝了兩組三相自耦變壓器,分別來自五個國家。
2、進口的昂貴洋設備挖了不少「坑」
所有產品都打包進口,不光是成本問題,還有不少「水土不服」。
國外技術資料交貨脫期、圖紙殘缺不齊需要重新繪製,邊施工、邊設計、邊修改……這都是初代超高壓直流輸電建設者們常常遇到的問題。即使是和以「匠人精神」聞名的某些國家的技術人員打交道,問題也不少。
設計有缺陷
500千伏斷路器是某國產品,原來的設計中,該國企業沒有考慮到南橋站斷路器空氣管道的長度,也沒考慮中國江南地區的空氣濕度和晝夜溫差等環境因素,空氣管道內的壓縮空氣很容易產生積水。管道內的水分無法及時排空,就會堵塞管道,影響斷路器的正常運行。
質量不過關
F型隔離開關是某國公司的產品。電網員工在前期檢查設備質量時發現開關在分合過程中動作不平穩,還有明顯的中途停頓和來回擺動的現象。
現場施工人員向外方提出這一問題,得到的回復是:正常現象。現場交涉無果,那就只能和廠家聯繫了,反覆多次溝通后,廠方才從該國派來技術人員解決這個問題。
3、終於等到外國電氣設備價格大跳水
有人說,國際合作本來就有分工,何必花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從頭研發、從頭生產?還有不少人鼓吹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可是,一個中國的變電站、換流站,連釘子、螺帽都要進口的那股氣,一直憋在中國電網人的心裡。中國電網的工程師們想的是,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不然脖子被別人捏着,心裡不踏實。
1996年,南橋站第一次使用國產500千伏開關。目前, 換流站設備國產化率超過60%。
現在,全國產化的±500千伏直流換流站早已遍地開花。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特高壓理論、技術、標準、裝備及工程建設、運行等方面取得全面創新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領先的特高壓輸電技術。
自主研發、自力更生的科研路,不僅給了中國電力人十足的底氣,也給電力行業帶來了一個最直觀的結果——電氣設備價格跳水。
例如,2010年以前,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一直掌握在國際電力企業巨頭手中,這些國際企業寧可不參與中國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也不願意向中國輸入該技術和產品。以許繼集團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自主科技攻關和產品研發,完全掌握了柔性直流輸電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柔性直流換流閥和控制保護設備在多個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國際電力巨頭看到中國企業自主研發成功后,開始與國內企業針對柔性直流輸電項目展開競爭,且價格相較國際市場價格大幅降低40%以上。儘管大幅降價,其仍無法在價格和技術上同時勝過中國企業。
在電力行業,這樣的故事不止一個。
南瑞集團開發出四代更適合中國電網的勵磁產品,屢次打破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壟斷。目前,已成功應用在國內近3000台發電機組上,包括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1000兆瓦火電機組、1000兆瓦核電機組、700兆瓦水電發電機組、500兆瓦燃氣輪機機組、375兆瓦抽水蓄能機組等領域,且已經出口至歐洲、南美、亞太、非洲等十幾個國家。據估算,南瑞電控勵磁的成功研製並應用,使國外勵磁廠商在中國市場價格的降低近50%,為國家至少節約十幾億外匯。南瑞電控勵磁系統有力保障了我國40%以上發電機組的穩定運行,為中國大電網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在,國際形勢紛繁複雜,但亂雲飛渡仍從容。
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把一個個坎都邁過去,把陷阱、圍追堵截、封鎖線通通拋在身後。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