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傳來又一大好消息!

蔣校長

一家針對全球經濟、商業、房地產和個人消費進行成本估算,名字叫How Much的網站,在九月份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前五大儲備貨幣數據。不用猜,美元仍舊牢牢佔據頭把交椅,緊隨其後的是歐元和日元。曾經以日不落自詡的大英帝國的英鎊只能屈居第四。倒是咱們這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居然能以2130億美元的體量躋身前五。雖然獲得了入場券,但與前四位比起來,人民幣的佔比只有不到2%。

不過,也不必妄自菲薄。前四位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大國,具有優勢並不奇怪。倒是我們作為全球唯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在不到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中,人民幣就能成為全球通用結算貨幣,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迹。

什麼是儲備貨幣呢?相對專業的解釋是「儲備貨幣是各國用作外匯儲備的貨幣。它必須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並在國際間被廣泛用於計價和支付結算」。

簡單點說就是,你的錢在流通環節中被大家認可,在交易和結算環節,你的錢不僅僅是買賣本身的交易行為,更延伸成為一種絕對的信任。比方說,很多大的罪犯都會把錢兌換成美元。一方面是為了保值,另一方面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在跑路的過程中,美元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流通。

當自家的貨幣作為全球結算的貨幣被各國人民使用時,那一張張的紙票,可是重達千萬斤啊。

何況,一國貨幣能夠成為全球經融領域結算貨幣,不僅僅因為其經濟實力強大,還是綜合國力強盛的一種絕對體現。

英鎊是如何暢行世界的

大航海時代之前,以種地為主業的地球人,世代蝸居在各自的角落區域,即使有一些往來各地的貿易,由於紙幣才處於萌芽狀態還未大規模流行,所以跨區域間的貿易結算貨幣,都是真金白銀。

當初哥倫布以九頭牛都拉不動的倔強個性,拚命向西航行,除了要找到通往東方的捷徑,他還幻想着找到更多的金子。

始料未及的是,荷蘭、西班牙、葡萄牙這三個老牌的海上霸主,卻被後來居上的英國人逐次趕超並徹底碾壓。

相比於前三個老流氓只注重劫掠,英國這個新晉的流氓,他的海外劫掠和殖民是有完整的策略和成體系的。英國人把世界劃分成了不同的區域。比如針對咱國,輸入鴉片以及傾銷其他貨物,以便掠奪白銀;針對阿三兄弟,大規模的殖民同化,強推自己的文化價值觀;而美國這塊更大的無主肥肉,英國人一邊販賣進黑人,一邊奴役着他們種棉花。

從原材料的控制到成品的輸出傾銷,從文化殖民再到對各個殖民地原住民的消滅打壓,英國人用經濟和文化兩套殖民組合拳,在短短的兩三百時間裡,完成了自己的價值體系從英倫三島向海外擴散的全過程。當阿三兄弟忘了自己的母語,說著蹩腳的英語也感到很自豪的時候,英鎊怎麼能不成為全球流通貨幣呢?

成為儲備貨幣,即意味着對不同區域乃至全球的經濟有了掌控力。話語權有了,在貿易規則的制定以及其後的運營方面,也就佔據了主導。英國人用堅船利炮和遍布全球的種植園,打造出了一個英鎊橫行無阻的世界。

美元的反超和碾壓

然而,正如《大英帝國的崩潰與美國的誕生》一書所說的那樣,「從中國到加勒比海,英國人的私有經濟帝國過於依賴海運,在大西洋的西岸,他們無法控制不羈的僑民,當地人習慣於不順從。或早或晚,帝國中這兩個不穩定元素,政治和經濟,一定會碰撞到一起,產生的危機是如此深刻,連國王和他的大臣們也解決不了」。

作為一個絕對依靠武力和投機起家的帝國,最終也有可能會遇見拳頭更硬的國家。

你約翰牛可以開着船在全世界做投機買賣,讓自己的貨幣變成全球結算貨幣,我們後起之秀的國家為何不可?德國人一戰前肯定是這麼罵娘的。最終,各帝國主義間分贓不均,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最後訴諸武力而引發世界大戰。英鎊的老大地位開始動搖。

兩次世界大戰後,各殖民地紛紛獨立,本土也被轟炸的千瘡百孔,英國的實力一落千丈。美國因為本土在戰爭中沒有受到波及,而且還大發了一筆戰爭橫財,美元於是隨着美軍在全球的四處擴散而擴散。老大的位置,英鎊不得不讓位給了美元。

不過英國人殖民時期在全球遺留的軟實力還存在,雖說頭把交椅被當初分家後的兄弟搶去了,但英鎊的影響力餘威還在,而且倫敦全球經融中心的位置也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表面上看,美元和英鎊是兩個國家不同的貨幣。然而在本質上,後來居上的美元作為全球第一大儲備貨幣,依舊延續了英鎊的發家歷史。

還在1900年,馬克·吐溫就在《紐約先驅論壇報》發文諷刺過自己的祖國:「我謹向你們介紹這位尊貴的夫人『基督國王陛下』。她在膠州灣、滿洲里、南非和菲律賓所幹的海盜勾當業已弄得她滿身污穢、名譽掃地。她的靈魂充滿了種種卑鄙的念頭,口袋裡塞滿了不義之財,但滿口卻是虔誠的偽善之詞。」

美元取代英鎊,看似筆挺的西服裡面,也裝滿了腌臢之物。

只不過因為二戰的緣故,美元在全球擴張的時候,可以藉助像馬歇爾計劃這樣的戰後重建,以十分隱蔽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拋開手段,單從發展的角度看,如果自身沒有實力,強行擴張影響力只能變成一團扶不上牆的爛泥而被全球恥笑。而且作為全球經融貿易的壓艙石,既然能夠成為結算貨幣,不管是用的什麼手段上位的,肯定都不是吹出來的。

從一家獨大到多家並存

英鎊作為全球第一儲備貨幣的年代,全球的經貿還是和戰爭捆綁在一起的,那時候沒有什麼正經的國際經融組織,一切都是拳頭說了算。

二戰之後,各種國際組織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雖然本質上還是實力決定一切,但在表面上,大家開始學着裝紳士。

然而在20世紀六十年代爆發第一次美元危機,西方几大紳士們驀然發現,只以一國的貨幣做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不可能保持長期穩定的。於是,才有了後來的SDR,即特別提款權,也叫「紙黃金」。

它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69年提出發行的。根據會員國認繳的份額分配的,可用於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務、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國際收支逆差的一種賬面資產。

發行后的這半個多世紀,SDR一直被以西方為代表的貨幣所把控。這表明當初英鎊創立的體系還在延續。一直到2016年,我們的人民幣才作為一籃子儲備貨幣,以10.92%的權重排在美元和歐元之後,在SDR中有了一席之地。

維護國際金融秩序的隊伍中,終於有了中國的身影。

人民幣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模式

一方面,國際社會認可了我國在金融市場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隨着人民幣在全球的認可度逐步提高,我們也可以像美國人那樣,出國的時候,不用再兌換美元。當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直接購物消費的時候,它代表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強大,也是整體國力的穩步上升。

而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它向全世界宣告,通過自力更生和自我改革,而不是像西方過去那樣,以侵略和霸權的原始積累方式,同樣也可以找尋到一條通向強大的發展之道。這對於世界上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美國著名的左翼歷史學家霍華德·津恩說過,窮人的哭訴並不一定總是正確的,但要是聽不到他們的哭訴,你就永遠不知道公平是什麼。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如果任憑發達國家壟斷了全球金融領域的話語權,發展中國家的出路就會被堵死。

所以,隨着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比重越來越大,以西方發達國家價值體系壟斷全球經融規則的時代,以金融作為武器,霸凌和控制發展中小國的舊時代,就要被扔進垃圾桶了。

我們給以搶劫殖民發家的西方傳統富人俱樂部,注入了一股合作共贏、實幹興邦的清流。

不過也要清醒的看到,人民幣的SDR權重比是第三位,可作為儲備貨幣的比例確實不高。而且,無論是在儲備貨幣比例還是在SDR的權重比中,美元一家的分量,幾乎還是佔據着半邊天。美國近幾年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金融領域龍頭老大的地位,其他國家還是無法撼動。

在戰略上,可以盡情的藐視對手,可在具體的策略上,卻不能掉以輕心。

人民幣加入SDR還不滿三年,而美元在半個世紀之前即在其中,可謂樹大根深。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二戰以後全球的金融秩序,一直就是由以美元為首的西方在主導着。看似SDR裡有五大貨幣,但歐元和英鎊,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元是近親關係。雖然有一個日元,但因為其政治導向屬性太過明顯,處處受制於美國沒有自主權,所以除去人民幣以外,其餘的四大貨幣是穿一條褲子的。

二戰是世界格局由過去明面上的恃強凌弱,向暗地裡操控施壓的分水嶺。美元承繼的是英鎊的衣缽,而四大貨幣所代表的國家,在一戰之前都有過殖民的黑歷史。他們在世界各處的遺留影響力始終沒有消散過。

加上美元強勢主導了世界金融格局幾十年,很多發展中的小國家,唯美元和它的小弟馬首是瞻,何況有些國家本身就是他們的前殖民地,一直沒有金融自主性。而剩餘的國家,一旦沒有有效的合力,不管內心是否願意,都只能在他們制定的金融規則里行事。

這就是人民幣所面臨的複雜的國際金融環境。但是,人民幣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突圍。比如說在非洲,人民幣已漸漸站穩了腳跟。

自西方從工業時代殖民全球以來,對非洲從來只有掠奪(人和資源)。當非洲變得千瘡百孔再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二戰後非洲各國雖然先後獨立,但前殖民時代造成的各種政治經濟後遺症還不時會爆發。西方資本的極端利己性在對待非洲的態度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很清楚自身的發展程度和非洲的兄弟處在同一緯度。這種局面下,報團取暖形成合力,才能在國際社會擁有自己的位置。從坦贊鐵路到非洲兄弟把我國抬進聯合國,再到現在為非洲國家提供鐵路技術並培養技術人員,我國對非洲自始至終的援建,和西方社會對他們的掠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人民幣逐步成為非洲各國主要的儲備和結算貨幣,靠的正是對他們的援助、平等合作,而非西方式的掠奪和指手畫腳。

三分天下

如今的英國,不但早忘記了昔日的榮光,為了分家產這點蠅頭小利不惜和歐盟翻臉。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倫敦金融中心的位置是徹底保不住了。作為SDR一籃子貨幣的英鎊,其影響力將會進一步下降。

而日本被暴揍變成美國的跟屁蟲后,日元在全球金融領域中的份額始終仰人鼻息。因此即使佔有一定份額,也掀不起任何風浪。

因此,未來全球儲備貨幣的權重,將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分天下的局面。

美元佔盡天時。美國靠二戰繼承並進一步延伸了英國當初設立的國際規則和一些價值體系。處於主導者的位置,在金融貨幣領域,則能進退自如。強力鯨吞、穩步蠶食、牢固陣地,是美元在全球保證其實力不被趕超的行事法則。

歐盟作為一個聯合體,入盟的國家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富裕地區,全球大部分的經融活動都在歐盟的內部進行,因此佔據了優越的位置。

相比之下,我們既不佔天時,也不具備地理優勢。我們的人民幣作為後起之秀,靠的完全是發展和推廣自己的發展經驗。

所以,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就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發展,在相當長的時間是第一要務。但有別於西方,我們的發展不靠掠奪,靠的是道路正確、艱苦奮鬥、實幹興邦。

同時在美元對我們還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更應該體現出我們自身與西方的不同,以便發揮出我們所具備的優勢。這樣,在全球的金融領域,才會出現更多的供其他國家選擇的選項。

另外也要明白,美元這種代表着強勢霸道的一方,在相當長的時間也會一直存在。

因此弱勢的一方,更應該聯合起來形成共力。不是為了再次斗得你死我活,而是告訴美國人,規矩得變變了,這不再是非黑即白的零和遊戲了。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