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便攜、輕巧、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鋰電池 美英日科学家獲得2019諾貝爾化學獎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結果在10月9日揭曉:美國人約翰·古德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人斯坦利·惠庭漢姆(M. Stanley Whittingham),日本人吉野彰三人(Akira Yoshino)因「為鋰電池發展而作出的貢獻獲獎」。

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鋰電池這種輕巧,可充電且性能強勁,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被每一部手機,筆記本和其他電子設備所使用。它還能用於存儲太陽能和風能,從而讓構建一個零化石燃料使用的社會成為可能。

鋰電池被全球範圍被被廣泛用於為便攜式電子設備提供電力,方面我們通訊,工作,開展研究,聽音樂,或者檢索知識。鋰電池的發明還讓可以長距離行駛的電動汽車研發成為可能,同時它也被廣泛用於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的存儲。

鋰離子電池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被用於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的所有領域。通過他們的工作,今年的化學獲獎者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

古迪納夫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他97歲高齡,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

古迪納夫此次獲獎也刷新了諾貝爾獎的獲獎年齡紀錄。

惠庭漢姆目前是化學教授,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吉野彰,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紫綬褒章表彰。 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

諾貝爾化學獎近五年得主

201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雅克·杜波切特,約阿希姆·弗蘭克和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從而可以高倍鏡下確定溶液裡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英國/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費林加,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里奇,土耳其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對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的貢獻。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埃里克·白茲格,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以表彰他們在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