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造成的後果之一,是中國積壓了數百噸容易造成二次傳染的醫療廢物、妥善處理這些醫療廢物成了當前中國一個重大的問題。
火神山、雷神山、還有16家方艙醫院,醫務人員用完的防護服、口罩、注射器、輸液袋、針頭、鞋套、床單、病人的生活垃圾、廚餘垃圾、嘔吐物…統統都要處理。
2019年,武漢市平均每天產生的醫療垃圾還是44噸。如今,這個數字已經暴漲6倍,飆升到最高240噸。
疫情初期,武漢具備處理醫療廢物資質的企業只有一家,專門的清運車也不過二十幾輛,然而,定點醫院感染性的醫療廢物產量卻一度接近以前的十倍,積壓成了必然。
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工作人員只能將無法運走的醫療廢物堆放在露天暫存處,為防止病毒泄露造成二次污染,有工作人員被安排24小時進行消殺。
在武漢系列應急方案下,原本經營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的武漢北湖雲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臨危受命,用48小時,把工廠改造成了醫療廢棄物處理廠。為防止感染,公司其他業務已全部停掉,最高峰一日可焚燒醫療廢物近600桶。
據了解,醫療垃圾因其易感染性,不能採用普通的工業廢棄物處理方式,雲峰公司採用人工投料入斗提機進行上料,廢物進入迴轉窯焚燒爐,在850~1000℃左右高溫下經過足夠的時間充分燃盡後排出爐渣,產生的煙氣經過餘熱鍋爐、急冷塔、乾式反應脫酸塔等後續工藝凈化後達標排放。目前該公司日處理能力已達近15噸,累計處理醫療廢物356.72噸,確保了武漢市各醫院產生的大量醫療垃圾得到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
「醫療廢物的存放時間也是有嚴格限制的,儲存時間不能大於48小時,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如果不及時轉運,對醫護人員也好轉運人員也好,病毒的傳播也會造成一個高風險的狀態。」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正蘭說,她所在的醫院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量比原來多了三到五倍,高峰時達100多桶。
做好醫療廢棄物的收集、轉運和處置等工作,除了武漢消防部門、環保部門和醫院合作外,各方人力物力的支援,也在幫助武漢及時解決大量的醫療廢棄物。
汪長新是一名來自南京的90後醫療廢物清運志願者,從2月17號開始,他和另外三名同伴已經在武漢連續清運醫療廢物近一個月。他們每天至少要往返醫院與焚燒廠三次,平均工作12小時以上。
「像病人的被褥、被套、枕頭,還有正常用的一些棉簽、針頭」,汪長新說,「現在因為疫情爆發,所以它們屬於那種高度感染物。」
接到醫療廢物後,志願者要將它們逐個裝入特定的垃圾桶中,為預防垃圾袋破損、病毒泄露,他們要將每一袋輕拿輕放,妥善放好。裝滿一桶後,還要進行一次消殺。這些垃圾桶的重量也不輕,每個都有七八十斤重,裝滿一車常常花費一個半小時左右。
上車之前兩名志願者還要互相進行一次消殺,以防將病毒帶入駕駛艙,隨後,他們開到20公裡外的垃圾焚燒廠。一般在這裡等候的還有武漢本地以及從襄陽等城市支援而來的其他垃圾清運隊。
「七八台車子,輪流下貨,在排隊期間我們累了就在車上眯一會兒,前後等下貨再加上裝空桶的話,大概三個多小時。」汪長新介紹說,「他們這邊的爐子來不及處置,沒有那麼多的空桶給我們,所以我們要等把那邊貨燒完之後,有空桶出來了,然後我們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
在3月1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介紹,「3月9日,武漢263.8噸的處理能力,負荷率93.2%,實際是一個『緊平衡』狀態。」
通過多種舉措,武漢實現了醫療廢物日產日清。但疫情暴露出一些地區在醫療廢物處理上也還存在短板。正如趙群英所說,「在醫療廢物處置方面,我們看到了能力上的差距。」據統計,全國有22個市醫療廢物處理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市是滿負荷和接近滿負荷運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