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被針對?

虛聲

現階段中國面臨諸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表現一,美軍時不時帶着若干小弟到南海擺造型,做挑釁狀;

表現二,印度在南亞小動作不斷,而且美俄歐日明裡暗裡去支持;

表現三,中國企業現階段在世界上遭遇阻力,比如華為、字節跳動。

所以就有現在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國家針對中國?

有聲音說,中國現在強大了,被針對不過是羨慕嫉妒恨。還有聲音說,中國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所以被針對。從情緒上講,我個人有時也覺得憋屈,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軍能帶着小弟去墨西哥灣演習。但情緒歸情緒,所有一切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

這裡我就從一個草根的視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大家探討幾個問題。

01、誰不被針對

既然談到「被針對」,首先反向思索一下,地球村有那個國家不被針對?

用手指頭掰扯一下——

美國是目前地球村頭號強國。但特朗普一直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他的邏輯就是國際關係中,美國吃了虧,所以帶領美國開啟「退群模式」。他說美國貿易逆差吃虧,所以發動貿易戰,連盟友也不放過。他又說俄羅斯和中國威脅他,號召盟友到處軍演。

換句話說,特朗普一直認為美國被針對、被佔便宜。而支持特朗普的美國人,也贊同他的這些觀點。這些美國人用實際行動發出類似問題:美國為什麼被針對?

目前印度風頭正勁。按照部分國人的觀點看,現在美國、俄羅斯、歐洲各國都在支持印度,朋友多得不得了。但如果從印度人的立場看,同樣會發出「印度為什麼被針對」這樣的問題。因為美國和中國都支持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俄羅斯賣武器給印度時,從來都是連收錢帶挖坑,而且還和中國關係好。至於周邊國家,基本都處於敵對狀態。

再看俄羅斯,周邊就沒有沒幹過仗的國家。現在俄羅斯看誰都覺得想佔自己的領土。所以俄羅斯一直流傳着沙皇的名言,「俄羅斯的朋友只有海軍和陸軍」,被針對到沒朋友。

再看日本,周邊的中國、美國、俄羅斯、韓國、朝鮮,歷史恩怨和現實爭端,一個筆記本怕是都記不完。同理不論是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還是中東的以色列、沙特、土耳其,如此這般,所有地球村玩家,基本都被很多對手針對。

為什麼會被針對?所有國家都能這麼問。當然這些話,左邊不愛聽,認為這是右派自我麻痹當鴕鳥;右邊也不愛聽,認為這是為左派洗地。

其實這些話左或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現象是地球村的既定事實。大家想一想,人生各個階段的朋友,能一直保持聯絡的有幾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遠比人與人之間複雜多變,用個人感性思維去看國際關係,很容易發現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

國際叢林,從沒有歲月靜好。

02、何時不被針對

上面相當於從空間軸分析。再從歷史時間軸分析一下,中國何時沒有被針對過?

如果生活在漢朝,會發現漢帝國雖然強大,但北面被匈奴針對,西邊被西域諸國針對,西南青藏高原上那些部落也不肯歸順。漢朝經過勵精圖治,雖然打殘了突厥,但北方的威脅並沒有消失。

如果按照現在某些人的思維,大概率會問,大漢為什麼總是被針對?

如果特朗普穿越到漢朝當皇帝,肯定也會喊「大漢優先」。當然他這個口號在漢朝沒什麼競爭力。漢朝人喊的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唐朝的情況和漢朝類似,東北、北部、西部邊疆除了巔峰時期短暫安寧,其餘時間一直在幹仗。因此部分中國人回到大唐,也會問大唐為什麼總被針對?

至於漫長歷史上的其他朝代,遠不如漢唐強勢,邊患一直都有。兩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那種混亂的時代不說,僅兩宋就面對遼、金、西夏、蒙古諸多對手,明朝先後遇到蒙古、北元、大清。大清帝國前期稍微好點,中後期更是一團糟。

青史固然漫長,但從沒有歲月靜好。中華民族一路走來,遭受的壓力與考驗,實際上遠比二十四史記載的多。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歷史也是一樣。

如果說,歷史太久遠,就單說改開之後,中國一直韜光養晦,從血汗工廠幹起,在聯合國投過很多棄權票,很低調吧;然而躲過「被針對」了麼?沒有。美國強行檢查中國《銀河號》、炮轟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南海撞毀中國戰機,赤裸裸的針對。

比起歷史上的那些「被針對」,現在這些「被針對」並不突兀、註定會成為未來歷史的一部分。

所以務實的思維,不是問中國為什麼會被針對,這個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

03、情緒與選擇

務實的思維在於,如何解決近期與遠期、戰略與戰術、宏觀與微觀上的那些問題。具體說起來又回到老一套說辭上——

對內還需要打鐵自身硬,就是推動產業升級與軍事裝備迭代,繼續壯大自身。

對外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國家採取不同策略。比方說俄羅斯,建國後親蘇、換取工業援助,後聯美抗蘇、抵禦蘇聯霸權,現在又和俄羅斯走近、抵衝來自美國的壓力。

回到現實中,分析一下中國面對的幾個難題。

難題一,美國支援印度的目的有兩個。

目的之一,希望印度牽制中國的精力和資源,最好能讓印度與中國直接衝突,美國同時消耗兩個競爭對手(印度目前是美國潛在的競爭對手,如果沒有中國,就是直接競爭對手)。這個目標美國只能實現一半。印度也不傻,和中國直接衝突這種事出力不討好。

目的之二,就是打着支援印度的旗號,讓美國企業在印度市場跑馬圈地。這招用得比較成功,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這些巨頭已經紛紛入場。

目前看,美國支援印度的套路幹得比較成功。

難題二,美國在南海軍演。

本質上來講,美國並非要和中國在南海開戰,而是要爭奪東盟。具體方略和支援印度的套路類似,但又不同。

類似之處在於,美國企圖在東盟複製印度的成功經驗,讓美國企業在東盟跑馬圈地。東盟的經濟和人口結構和印度差不多,已經到了互聯網生態爆發的時候。美國就好比是一個技術高超的操盤手,看到入場時機絕不會放過。

不同之處在於,華夏文明自古在東南亞就有影響,現在中國和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想在東盟複製印度的經驗,基本不可能。

當然美國在東盟也有一個絕招:扶持越南製造業,起到對中國和印度同時施壓的功能。因此中國對美越關係要格外重視。

通過這些簡單的分析之後,與其說中國被針對,不如說這是地球村博弈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國這個體量,註定自己的事只能靠自己解決,這是使命也是宿命,更是自古以來就屬於東方大國的孤獨。

04、一點感慨

最近不少朋友覺得我過於樂觀了。

我曾經悲觀過,也曾膨脹過,但這些都已經是往事。其實樂觀或悲觀本質上只推動情緒起伏、沒什麼實際意義,選擇才是有意義的。

地球村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隨着階段性科技天花板的出現,增量空間愈來愈少,存量博弈越來越激烈。存量博弈狀態下,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選擇的價值越來越明顯。

明白了選擇的意義,才能首先在情緒上讓自己冷靜下來,才能更為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才有機會成為做出合理選擇的猛士。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自己的選擇,並承擔後果。■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