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希望通過打中國牌來團結美國內部,恐怕有點難度

老C

今天的美國政客,希望通過把中國樹立成敵人,來團結已經高度分裂的美國國民。希望通過樹中國這個靶子,來掩蓋國內問題。

1、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團結」。

「為了抗擊這些挑戰,為了恢復心靈,為了保障美國的未來,需要加倍努力,不能僅付諸於言辭。這需要實現民主政體最難以把握的問題,團結。團結。」

「在今年1月份,我付出的全部心血是:讓美國團結起來,團結我們的人民,團結我們的國家。我籲請每一位美國人與我一起加入這個事業。」

然而,差不多三個月過去了,團結這個目標,仍是遙不可及的。美國兩黨之間的對立,不同群體之間的對立,有增無減。

1.9萬億的刺激計劃,是一件給全民發錢這樣的大快人心之事,在共和黨選民中也獲得廣泛支持。然而,在眾議院和參議院投票中,拜登沒有拿到任何一張共和黨議員的支持票。靠着預算協調機制和民主黨在兩院的多數地位,強行通過。

之前我推薦過一部紀錄片《America’s Great Divide: From Obama to Trump》。在裡面講述了奧巴馬從企圖團結調和兩黨分歧,最終失敗,只能強行靠黨派支持推進自己議程的經歷。而今天,經過特朗普的四年,拜登政府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可能調和兩黨分歧。

唯一能讓美國兩黨達成一致的,只有「中國」。

2、

2021年4與8日,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推出加強與中國開展全面戰略競爭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並宣布獲得兩黨議員的支持,計劃未來幾天內提交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進行審議。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介紹說,這個新法案經過與外交委員會首席共和黨參議員里施(Jim Risch)的協商,是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首度共同推出的與北京開展戰略競爭的重要議案。

兔主席針對這個議案寫了一系列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一段評論我覺得特別恰當。

「但看完這個法案的我覺得,這個立法,實在也太(特麼)簡單、太(特麼)粗暴了、太(特麼)沒有技術含量了吧。這都不是雙標或偽善的政治問題或形而上倫理了,就是非常的不雅緻,非常的不精緻,非常的粗糙,非常的沒有品味。而且說實話,相當的野蠻,相當的不文明。引用Biden:很(特麼)尼安德特。這都已經不是不符合中國人價值觀或政治取態的問題了,主要是不符合我們的審美。太(特麼)low,太(特麼)跌份兒。」

今天的美國政界和媒體,給我的印象也是這個詞,太low了。原來以為拜登上台後能好點兒,但現在看起來,也沒啥區別。特朗普雖然只做了短短四年,把美國的政界媒體本來已經很低的下限再度拉低。現在的美國,太Low了。

現在,反華的議案,在美國國會總會取得廣泛支持。3月4日,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了一份進一步限制孔子學院的議案。一致通過,沒有一票反對。最新的這個戰略競爭法案,預計也會順利通過美國國會。

如果我們看今天的美國政府,想要推進什麼事情,言必稱中國。為什麼要加大基建投入,為了與中國競爭,為什麼要加大研發投入,為了與中國競爭。上一屆特朗普政府,用煽動民眾反華情緒,給中國潑髒水來獲取選票。這一屆拜登政府,雖然表面上沒有做的那麼無底線,現在看,實質也沒有什麼區別。

3、

煽動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仇恨,確實是團結內部的好辦法。

奧威爾在《1984》一書中,寫了一種「兩分鐘仇恨」教育。「同眾人一樣被要求集會觀看血腥的記錄片時,溫斯頓觀察到:『關於兩分鐘仇恨,可怕的不是被要求參與,而是不可能不參與……一種可怕的恐懼和仇殺的衝動,去殺戮、去折磨、用鎚子砸爛別人容貌的慾望,像電流一樣穿過整個人群。』」

今天,美國的媒體雖然不會強迫觀眾觀看,但更可怕的是,在關於中國問題,在媒體上幾乎都是同一種聲音,觀眾別無選擇。無論是美國的社交媒體,還是主流媒體,都充滿着對中國的負面甚至仇恨報道,這種報道,在美國已經引發了對亞裔美國人的一系列攻擊。

老實說,亞裔美國人和中國沒多大關係,只是受到了美國社會反華情緒的牽連。在媒體影響下的美國人對中國的敵意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中國的情況反而不太一樣。中國還是有很多人,無論是傳統媒體和自媒體,都在報道美國的正面消息,反而更加平衡。很多人反感「精美」和「精日」,但他們仍然活躍在中國的輿論場上,而在美國的主流媒體,已經找不到任何對中國友好的聲音。

哪個國家都有最極端的人。但一個國家不能上上下下只有一種聲音。在國際政治領域,今天中國的網絡輿論場,不同觀點的人吵的不可開交,這一點上比美國的一個聲音平衡得多。

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就是對中國的「種族滅絕」的指控。特朗普政府正式指控新疆是種族滅絕,是在2021年1月19日,離新總統拜登上任不到24小時,是特朗普和蓬佩奧最後的瘋狂。而新一屆美國政府上台後,竟然把這個無比瘋狂的指控,原封不動的繼承下來。

我在前文《在新疆問題上,中國別無選擇,只有堅決回擊》寫過,種族滅絕是比反人類罪更嚴重的指控。如果一個國家被認定實施種族滅絕,其他國家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攻擊這個國家都是合理的。美國的這個指控,用心狠毒。

4、

今天的世界,有點類似於十九世紀末的歐洲。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表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 – 聊聊一戰前英德的競爭與心結 》就是講這個問題。這篇再多講一遍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大英帝國,和2020年的美國,有很多類似之處。

他們都是同時代人類文明的頂峰。都是前所未有的日不落世界帝國。他們的海軍航行在全球五大洋,他們的殖民地(軍事基地)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的時代,一個是Pax Britannica (不列顛治下的和平), 一個是Pax Americana(美國治下的和平)。他們都曾經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主要推手。他們都有普世主義的使命感和強烈的優越感,都認為自己的國家是與眾不同的例外之國。他們認為自己理所當然的世界統治者,可以插手世界各國的事務。

同時,他們也面臨一樣的問題。經濟霸權的削弱,產業空心化和金融化,製造業被競爭對手超過。十九世紀還沒有GDP這個概念,各國經濟的比較,是用主要工業品產量對比。論製造業,那時的德國超過了英國,中國也已經超過了美國。

世界霸主一旦吸上了不勞而獲的鴉片,戒毒很難。

強大的敵人可以振奮國民,製造一個強大敵人就是他們戒毒的辦法。

他們都需要敵人,需要戰爭,在戰勝了法國這個宿敵之後,整個十九世紀,英國都在尋找敵人。光是欺負欺負落後國家,擴大擴大殖民地並不能滿足他們。最終,德國被鎖定成為英國不共戴天的敵人。

而在美國打贏冷戰後,中國也被鎖定成為美國下一個敵人。

在鎖定敵人這段時間,兩個國家都遭遇了嚴重的挫折。英國是布爾戰爭,美國是Covid-19疫情。挫折打擊了兩個國家不可一世的優越感,削弱了讓他們自認高人一等的價值觀。他們需要重新樹立自信。製造一個敵人,再打敗敵人,是他們重建自信的方法。

布爾戰爭後,英國上下對德國的敵意不共戴天。「每個屬於和不屬於外交部的人說的話都會讓人覺得似乎我們在世界上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德國。」

Covid-19後,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也是每個人都看得到的。這種敵意,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深入到了美國的每一個人的心中。

5、

布爾戰爭造成了英國統治階層的分裂。在戰爭爆發前, 英國進行了大量的輿論宣傳, 激起了英國國民的愛國熱情, 他們對英國的帝國主義政策堅定支持。英國報紙宣稱, 英軍對布爾人的戰鬥根本不能稱之為戰爭, 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不過現實卻讓英國人大吃一驚, 本以為很快可以結束的戰爭, 卻持續了3年, 共耗費了2.5億英鎊, 死亡兩萬餘人。實際上, 在1900年戰爭進行時, 英國兩大政黨對戰爭的看法也是不一致的。當時執政的保守黨政府支持對布爾人的戰爭, 而自由黨則分裂了,一部分人支持保守黨政府對布爾人作戰, 被稱為「自由帝國主義者」,另一部分人則反對布爾戰爭,還有一些人則決定棄權。

英國人戰前的狂熱在戰爭爆發後被迅速澆滅, 對帝國海軍的自信也發生動搖, 很多人開始反思帝國的海外殖民政策。對大英帝國何去何從,英國內部觀點不一。

當時的英國政客,也把德國威脅當成一個可以團結國民的機會,用煽動仇恨當成團結國民的手段。

最終,兩個國家走向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了十九世紀西方的黃金時代,也最終終結了歐洲對全世界的霸權。

6、

最近幾天,中美關係的快速惡化,是美國國內問題的一個映射。美國國內兩派的高度分裂,使政客們需要一個敵人來團結民眾;美國內部政治的腐敗和問題,使美國政客急需一個推卸責任的替罪羊,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短期內,這個招數確實挺好使。當年希特拉,就是國外用《凡爾賽和約》當靶子,用法國蘇聯當敵人,國內用猶太人當敵人,迅速的團結了全體德國人,帶着他們一起走向不歸路。

今天的美國,把一切問題都推給中國,也能忽悠一部分美國人。

在長期,這個招數會引火燒身。樹靶子樹敵人,只能掩蓋,不能彌合內部的分裂,也無法真正解決國家的問題。

對中國來說,應對美國,第一是要團結。

美國師承英國,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挑撥離間,在對手內部製造分裂,扮演攪屎棍的角色。挑撥中國的民族關係,讓少數民族仇恨漢族,讓漢族仇恨少數民族。挑撥中國的性別關係,讓女性和男性互相仇視。挑撥中國的地域關係,讓不同地域的人相互反感仇視。所有能挑撥離間的事情,美國都喜歡做,打着支持弱勢群體的名義去做。挑撥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

美國越挑撥離間,我們越要團結。要避免用二分法(比如把人分成「親美」、「反美」兩派)去看問題。

第二是有定力。我們該做什麼做繼續做什麼。該改革要改革,該開放,繼續開放。不要因為美國的打壓,打亂我們自己的發展節奏。

中國不需要去打敗美國。打敗美國的,而是美國自身的矛盾把自己壓垮。做好自己的事情更重要。

英國打贏了一戰二戰,但最終還是丟掉了大英帝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