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楚靈王問他的臣子「我的祖祖祖祖伯父叫昆吾,居住在許國一帶,今天鄭國人貪得無厭,佔著這塊地方還賴着不走了,他也不說還給我,我要是找他討,他應該會還給我嗎?」
楚王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公元前530年左右,而他說的那個祖了n次方的伯父比他還要早1500多年。那麼楚靈王為什麼會提出這麼無聊的問題呢?
原來楚國的先祖叫做季連,季連有個哥哥叫做昆吾,兄弟倆是黃帝的七世孫。昆吾在夏朝是最大的諸侯國之一,地位顯赫,夏朝被商所滅,商又被周所滅,昆吾國的老窩也被周封給了許國,後來又被鄭國所佔。
理清了楚國世系的來龍去脈,再回到楚靈王的的問題上,就會發現他問的是多麼的無厘頭。就好像我突然跑到江西省XX縣XX村,指着一幢宅子說,這地在明朝時候是我祖宗的,現在你能還給我嗎?我想等待我的不是被打斷腿就是被送到精神病院。
可是偏偏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就在現實中活生生地發生着。楚靈王的現實代表就是以色列,而且以色列不僅敢問,還真的跑回去把祖宗的地給拿回來了。
在歷史上,以色列就像打不死的小強,隔三岔五地來個復活遊戲。
它隔了幾百上千年的成功復國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公元前1400多年,因為不堪埃及統治者的壓榨與奴役,一大隊猶太人(以下以色列與猶太均為同一指向)出埃及東北角,在一個叫摩西的先知帶領下行走在茫茫的西奈戈壁上,他們的目的地是祖輩們口口相傳的祖居之地,流着蜜與奶的迦南(現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所在地)。
這旅程走了兩輩子(40年),之所以沒有在沙漠中離散或集體死亡,支撐他們的力量來源,就是摩西給他們講的一個有關神與人約定的故事。
原來一個叫耶和華(上帝)神告訴摩西,說他和摩西的祖先亞伯拉罕關係不錯,曾經有個約定,只要亞伯拉罕的後裔虔敬於它,他們就可以擁有迦南之地,這個約定就是猶太教的聖經-舊約。故事的力量是無窮的,經過許多戰爭,以色列人奪回了迦南之地。
至於以色列人是怎麼去埃及的,據說是在此三四百年前,迦南之地遭遇災荒而舉族遷移,去投奔在埃及當宰相的亞伯拉罕的曾孫-約瑟。
重返家園的後的以色列人分北部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每個王國又由好幾個部落組成,所以回歸迦南後,他們也沒過幾天安生日子,不是兄弟之間互掐就是被周邊強大的外族勢力按在地上摩擦。
以色列先後被亞述、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及其分裂后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國統治。公元前63年,遭到羅馬殘酷鎮壓,絕大多數猶太人逃離家園,流散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該地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世紀初,被納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流散到歐洲的以色列認被納粹德國殺掉600萬人。
儘管經過無數磨難,被打散後的以色列人沒有像匯入大海的水流一樣被其他民族融合,靠着三樣法寶讓他們成為打不死的平頭哥(蜜獾)。
第一就是聖經舊約,其認定上帝只眷顧於以色列人,血緣上有排他性;
第二是無論到何地,都不參與當地政治,只顧埋頭賺錢,避免遭遇政治屠殺;
第三是不與異族通婚,如果女人被外族搶走怎麼辦?對不起,生下來的還是猶太(以色列)人,這是以色列人基於歷史經驗的一種非常實際的考慮,因為歷史上只有男人被屠光的,沒有女人被殺光的,只要有女人在,以色列的血脈就在。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猶太資產階級鼓吹猶太復國主義,號召猶太人返回故土,建立猶太國家。因為迦南之地當時被英國託管,已經改名叫巴勒斯坦,猶太人利用英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購買或強佔當時阿拉伯人土地。
後來以色列又利用英國、法國、美國和蘇聯錯綜複雜的競爭關係,成功將購買或搶到的土地升華為國家主權,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1948年5月14日,宣布成立以色列國。而巴勒斯坦還沒來得及宣布建國,就在以色列建國的當日,急匆匆地拉着阿拉伯兄弟國家與以色列幹架,導致巴勒斯坦到現在還沒有建國,國際上稱呼它叫巴勒斯坦地區。
以巴分土地的時候,分得特別的匪夷所思,它不是簡簡單單得一分為二,而是分成六塊,相互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塊之間有的就是靠一條馬路連接着。巴勒斯坦分了黎巴嫩南部地區、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土地。
因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兄弟,看不慣巴勒斯坦被以色列這麼欺負,先後發動了五次中東戰爭,不過每次都是被以色列碾壓,打到現在的結果是,巴勒斯坦剩下的那點土地就像被蠶啃完後的筋脈一樣稀稀拉拉了。
阿拉伯人有一個公認的祖先叫易卜拉辛,易卜拉辛有一個猶太名字,叫做亞伯拉罕,耶和華(上帝)與亞伯拉罕有個約定,迦南地區是耶和華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看了上面那段話以為我混亂了,其實我沒說錯,你也沒看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正式文件-聖經和法蘭經都承認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們是兄弟,只是在分支的節點與兄弟的次序上有點分歧。可上帝為何就偏心了,單單將迦南之地許給了以色列呢?這是因為故事的版本不同而已,誰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與輿論權,誰的故事就傳播得廣泛而動聽,而落敗的一方打架打不贏,講理也講不清,就像美國憑着一袋洗衣粉就把伊拉克給辦了。
再回到楚國的故事,周朝滅商後,周王將最好的土地都分給了自己兄弟、叔伯、子侄以及股肱之臣,當時還住在中原的楚國,打架打不過周國眾多兄弟,只好把自己的好地讓出來,被迫挪了個窩,挪到了尚未開發的蠻荒之地-荊山,分了方圓五十里地。一切邁步從頭越,楚人開始了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野蠻生活,雖然物質貧乏,可是精神支柱還在,因為祝融的職位還保留在楚君的手上。
楚國搬家之初把自己家最好的牲口都進貢了周國,過年的時候,全國人都沒肉吃,人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祭祀祖先,只好派幾個勇敢的青年跑到鄀國的土地偷了一頭牛完成了祭祀。
即便楚國畢恭畢敬地認周為天下共主,努力地學習周禮,到後來楚國人比周人還講周禮,可照樣沒法獲得中原諸國的尊重,因為中原的價值框架只是一個託詞,它得終極目的就是要讓該結構以外的人低人幾等,服從管束或奴役。
最終讓天下中原諸國敬畏的還是楚國的軍事實力,開拓與不服輸的精神讓一個村落小國成長為一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都能雄霸一方的超級大國。
楚國人的祖先叫季連,季連的大哥叫昆吾,他們兩兄弟的老爸叫陸終,陸終的老爸叫吳回,吳回的哥哥叫重黎,職位是祝融,尊為火神,象徵著開拓、希望、與興旺。重黎死後,祝融之位傳與吳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楚文明成長為與中原文明平起平坐的又一大文明,他們共同構成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登陸車已成功登陸火星,它的名字叫「祝融」,火星上它已經給我們佔好了位,若干年後,即使我們後人不講,那是我們的祖先佔好地方,至少也不怕別人說,這是他們自己封的神的應許之地。畢竟列強們先到先得的事例不要太多,如南美之於葡西二牙,北美、澳洲之於英國,北極之於各大列強等等。
我們討論楚王的祖地之問有沒有道理似乎為沒有多大意義,因為要怎麼回答他,需要看什麼國際環境與歷史時期。這個世界的哲理沒有普適性的標準。就像以色列拿回了丟了近2000年的祖宗之地,可是誰又能給予巴勒斯坦幾十年來丟失的土地呢?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還在互放着煙花,平民們膽戰心中看着親人鄰居血肉橫飛,他們都為各自民族的生存而戰,我不做任何評價,國際競爭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拳頭硬說話才會響亮,這個世界的本質,無論是古今中外都沒有變過,保證好自己的和平,才有底氣與能力叫別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否則別人當你放出的是碳氫化合物,還污染了環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