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新選擇

唐如松

伊朗新一任總統萊西從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手裡接過總統委任函,並以《古蘭經》祈禱開場,宣誓正式接任伊朗總統一職。由此,伊朗開始從「溫和」軌道再次進入「強硬」軌道。八年前,魯哈尼把伊朗從強硬帶向溫和,而八年後的今天再回首看來路,發現不過是走了一個圓而已。

萊西接任總統後,伊朗該往何處去,是我們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如今,以色列還在拚命的向伊朗身上栽贓,以期望美歐可以幫助以色列對伊朗實施深度打擊,徹底破壞伊朗的核設施以及導彈設施。而伊朗內部則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嚴重的疫情危機,以及陰貪腐引發的民眾信任危機,可以說是內外交困,此時的萊西或者不能說是臨危受命,但面對一個有點爛的攤子是確認無疑的。

我們且不要管萊西接下來會怎麼做,因為他無論怎麼做,也不可能靠伊朗一己之力完成經濟復甦,以及戰勝疫情。對於伊朗這樣一個能源出口型國家,外部合作力量的選擇,是必須要面對的,萊西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最高領袖已經給他選好了答案。

7月28日,也就是萊西履職的前六天,哈梅內伊接見了魯哈尼以及他的內閣班子。算是一次告別會吧。在這個告別會上,哈梅內伊承認了魯哈尼政府獲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很多事情沒有辦好。不過,哈梅內伊話鋒一轉,對於,魯哈尼用了整整八年時間來和西方緩和關係,並試圖融入西方體系這件事做了一個總結。那就是通過八年時間,伊朗人民明白了一個道理,「西方不可信」。花八年時間讓伊朗人民認清一個道理,哈梅內伊認為這是值得的,雖然伊朗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用塗了蜂蜜的手在魯哈尼的臉上扇了那麼一下啊。

這樣的告別會,相當於在打魯哈尼的臉。畢竟,八年時間,魯哈尼都是在兢兢業業,小心翼翼,忍氣吞聲地維持着伊核協議的延續,哪怕在特朗普任性退出後,魯哈尼依然沒有放棄與歐洲達成妥協的希望,並在美國更換總統後,迅速和美國就伊核協議展開新的對話。不過,截至魯哈尼下台,美伊在維也納的談判也沒有取得結果。

關於美伊在維也納的談判,並沒有多少消息被外界報道。雙方對於談判的具體內容都語焉不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既然雙方談了大半年,一定是有得談,否則早就一拍兩散了。而這個有得談,也就意味着雙方都有着妥協的意願,或者說某一方認為對方還有可以擠壓的空間。而這個某一方,通常指的是處於強勢一方的美國,對方則是屬於相對弱勢的伊朗。

美國到現在也沒有放鬆對伊朗的任何制裁,而按照伊朗既定的談判方針,美國如果不先解除制裁的話,美伊之間就沒得談。但最終還是談了大半年,可見伊朗是準備讓步的。而伊朗究竟讓了多大的步,這個屬於高度機密,別說現在沒談成,就是談成了,也還是不會對外公布的。美國先解除制裁然後再談,這是符合外交對等準則的。因為是美國自己先退出了伊核協議,所以,如果美國想要回到這個協議,自然應該先履行自己的義務,讓自己回到退出協議前的狀態。然而美國並沒有,而魯哈尼政府卻也就半推半就的和美國談上了。

魯哈尼是準備讓步的,但他似乎沒有想到美國要的太多。關於這一點,魯哈尼為了給支持自己的伊朗民眾一個交待,隱約透露了一點。按照談判準則,伊朗遵守伊核協議的全部承諾是必須的,這個不用談,伊朗要不要在彈道導彈上進行自我閹割,這個魯哈尼沒說,但按照美國此前的要求,這個如果不答應或部分答應的話,美伊還是沒得談。所以我認為,魯哈尼是準備在導彈談判上讓步的,美國和以色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甚至還直接狙殺了伊朗軍方強硬派蘇萊曼尼,以減少魯哈尼一派在國內的壓力。

但是美國要的比閹割導彈還要多。魯哈尼在離職演說中說到「美國還要求在協議中增加一個干涉條款,也就是美國有權對伊朗的相關事務進行干涉,以確保核協議得到有效執行。」這是伊朗絕對不可能答應的,也是魯哈尼萬萬不敢答應的。這就等於在伊朗的主權上開了一個窗口,美國人可以通過這個窗口隨時進出伊朗的主權領域,更可以隨時利用這個窗口終止自己對伊核協議所做的承諾。於是,美伊談判只能說無果而終。當然,現在美伊在維也納的溝通渠道還在,所以,新一任萊西政府未來還可能會利用這個平台也未可知。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獲知,在伊朗大選最激烈的時候,魯哈尼政府是準備向美國讓步以換取協議恢復,這樣溫和派就可能在大選中獲勝。但即便讓步至此,也還是無法獲得美國的認可,它提出了更為過分的要求。我認為這並不是美國不願意協議達成,而是它的秉性使然,貪得無厭,要的太多。再加上以色列從中蠱惑,使得美伊在四五月份時喪失了妥協的機會。也讓伊朗人倍加失望與憤怒。

這就是哈梅內伊所說的:「西方人不可信」的原因。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哈梅內伊說的是西方,而不是美國。由此可見,讓伊朗不滿且憤怒的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歐洲以及西方文化所影響的世界。美國對伊朗如此,伊朗人是可以理解的,而作為六方協議的重要三方,歐洲的英德法三國卻從來沒有在伊核協議上做過積極努力的事情,的確讓伊朗倍感失望,在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后,如果歐洲做出哪怕一點點努力,保持和伊朗貿易的部分渠道,也不至於讓美國如此為所欲為。在伊朗人看來,正是歐洲的懦弱縱容了美國的任性,從而讓伊核協議成為今天這個模樣。所以,對於西方世界來說,哈梅內伊已經失望透頂。

2013年,魯哈尼剛剛就任總統時,伊朗是真的準備和西方達成妥協的。而那時候的美國也看到了這一苗頭,並迅速和魯哈尼政府展開交往,魯哈尼還在2015年獲得了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的待遇。這時候的哈梅內伊也是對美伊和解寄予希望的。雖然後來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國內的很多人依然認為特朗普只是一個特例,並不代表美國的主流意志。直到拜登上台後,雙方很快舉行了新的伊核談判,魯哈尼和哈梅內伊才終於明白過來,美國的烏鴉一般黑,都他媽不是好東西,就連一向裝腔作勢唱高調的歐洲,也就是一群見利忘義,膽小心貪的卑鄙小人。伊朗想要從他們手裡拿到好處,簡直就是白日做夢,而西方國家卻利用和伊朗交往的機會,想盡辦法干涉伊朗的內政,刺探伊朗的情報,暗殺伊朗的高官以及技術人員,鼓動伊朗的民意沸騰。和這樣的國家打交道,伊朗只有吃虧的份兒。和這樣的國家談判,你讓一步,對方就會讓你再讓一步。

所以,在魯哈尼內閣的告別會上,哈梅內伊為今後的伊朗外交方向定了調。那就是不要相信西方。哈梅內伊生怕伊朗民眾聽不明白,還特意說了,不要相信西方這個經驗下一屆政府一定要予以借鑒。不但下一屆政府要予以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也要借鑒伊朗花了八年時間和無數代價才得出的經驗教訓:不要相信西方,相信西方是沒有用的。

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萊西政府是不會再和西方,特別是美國政府糾纏下去的。目前伊朗的情形並不好,國內貪腐嚴重,經濟萎靡,疫情泛濫,如果萊西政府再和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做這些無用功,無疑等於慢性自殺。如何讓伊朗有較為快速的改變,萊西必須要有所選擇,而且還要快。他的執政期是四年,三年之內不能出成績的話,溫和派就捲土重來。畢竟這次大選,伊朗的投票率很低,那是因為很多溫和選民對魯哈尼政府感到失望,卻又不願意把票投給強硬派的原因,如果強硬派在這四年間做不出成績,不能讓選民看到希望,那麼下一次選舉,溫和派的勝算就會很大。

所以,萊西必須在上台之後,就要迅速選擇,迅速站隊,好讓自己擁有較為充裕的資源來改變國內的政局。那麼,既然西方不可信,萊西的選擇只能是着眼東方了。俄羅斯無法讓伊朗獲得經濟上的改善,那麼伊朗想要有所作為,只能選擇中國。

這並不是說以前伊朗就沒有選擇中國,而是現在的國際環境已經大不相同,八年間,魯哈尼為了迎合西方又對中國採取了保持距離的政策,所以,在國際新格局的序列中,伊朗一直都是屬於態度不明朗的國家,如今它該給出一個明朗的姿態了,否則,萊西的日子不會好過。畢竟,伊朗的局勢真的不太好。

所以,接下來我們可以看看萊西接任後的三五個月裡,會做出怎樣的動作,是不是在針對中國的問題上,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度。兩大陣營已經隱隱顯露,再想做隱身於後,兩邊通吃的事情肯定是不那麼容易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