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東京奧運會,從媒體到群眾對中國軍團的期望值是前所未有的低。
其中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里約的折戟、眾多項目的新老交替、因奧運推遲而打亂的備戰期、疫情的影響讓我們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只能圈地自萌,無法參與世界頂尖的競技體育。
然而,8月8日的閉幕式暨各國運動員總結表彰大會上,我們卻收穫了這樣的成績單。
——38枚金牌,境外奧運會歷史最多的金牌數。
——88枚獎牌,境外奧運會歷史第二多的獎牌數。
是的,除了主場作戰的北京奧運會,本屆奧運會是我們的最佳戰績。
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奧運期間,網友們都飽含着激昂、緊張、平和、寬容的吃瓜熱情,運動員們也同樣展現出「拼盡全力我很驕傲」的健康心態,從場上的到場下的,都不再為獎牌的物理材質斤斤計較。
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當我們不那麼在乎金牌的時候,反而收穫了更多的驚喜。
—— 1 ——
老體育迷對此可能感觸更深,因為我們曾經經歷過一個金牌至上的時代。
1988年漢城奧運會,李寧帶着一身老傷和全國人民的期盼走上賽場。然而,在做吊環下法的時候,拋出去的環鬼使神差的勾到了他的腳;後面的跳馬比賽,他在落地時又直接坐在了體操墊上。
在比賽結束時,李寧用世界冠軍的風度保持了微笑,但這一笑卻成了萬惡之源。賽後,「你也好意思笑」、「你辜負了國家的培養」的輿論鋪天蓋地,譴責信成捆成捆的寄到李寧手中。甚至,有一封信裡還附贈了一根塑料繩,信中寫到「李寧小夥子,你不愧是中國的體操亡子!上吊吧!」
看到此情此景,跳水皇后高敏選擇了在巔峰時刻急流勇退,因為「目睹李寧所遭受的一切,我擔心自己會重蹈覆轍。」
越是缺少的東西,越是顯得患得患失。在其他方面有些落下風的時代,我們急於在競技體育這個舞台上證明自己。彷彿比XX多一塊金牌,就是在國際舞台上多拿下了一個山頭,於是該有的祝福卡在了嗓子眼,不該有的咒罵倒是噴薄而出。
其實,人的本性就是缺啥補啥。
—— 2 ——
而現在,我們似乎已經不需要證明什麼了。
當看完東京那場公司團建型開幕式、四萬人同時在線重溫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洗眼睛的時候,我們對於運動員的期許就是「竭盡全力」、「證明自己」、「順便拿個牌子掛在家裡當裝飾也是極好的」。
顯然,我們已經不需要運動員去奧運會長臉了,運動員自然也不會給我們丟臉,所以,網友單方面網暴某一個失利運動員的時代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結束了。
這一點,在2021年7月26日顯得尤為明顯。
那一天,原本中國有六七個衝金點,但最終結果卻是沒有一金入賬。跳水失守、乒乓球折戟、舉重留下遺憾,傳統優勢項目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擱在二十年前這註定是一場憂國憂民的血雨腥風……
然而,網友們卻集體點亮了自己的安慰技能,不僅去寬慰丟金運動員,而且告訴他們「天下第二、天下第三是多麼偉大和可貴」。
那一天,博主《利物浦中文資訊》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祝賀中國體操男團奪得第三名。
祝賀曹緣/陳艾森奪得男子雙人10米台第二名。
祝賀中國三人男子籃球隊絕殺波蘭。
祝賀魏萌奪得女子雙向飛碟射擊第三名。
祝賀中國三人女子籃球隊戰勝日本。
祝賀廖秋雲奪得女子55公斤級舉重第二名。
祝賀張雨霏奪得女子100蝶泳第二名。
祝賀李冰潔奪得女子400米自由泳第三名。
祝賀許昕/劉詩雯奪得乒乓球混雙第二名。
體育大國值得擁有更多出色的冠軍,也值得擁有更多的世界第二、世界第三和世界前八,更值得擁有每一位突破自己的運動員。感謝你們。」
這條微博收穫了5萬的轉載和15萬的點贊,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這麼說吧,我關注這位博主好幾年了,從來沒見過他的點贊超過1000……
一位暫時出圈的足球博主,得到了全網的好評。
這是一種對價值觀的普遍認可。
從這個角度來說,7月26日甚至可以命名為「世界1/4人口心態健康日」。
—— 3 ——
在這種心態下,運動員和觀眾都可以更輕鬆的參與奧運。
女排刷出了歷史最差奧運戰績,但最後一場大家依然能在場邊比心;儘管水谷隼和伊藤美誠一時間點燃了網友的抗日熱情,但並不影響大家去欣賞佛系日本運動員泥窪老師;還有「臨時被拉去游接力的張雨霏」、「趁水不注意突然入水的全紅嬋」、「不用擔心我壓塌紙板床因為我睡地上的李雯雯」、「馬龍的大護法奧恰洛夫」、「胖球全員歡樂喜劇人」……
運動員們更自信地展現自己,我們也開始慢慢改變過去的審美觀。於是,楊倩的珍珠美甲、孫一文的颯爽英姿、呂小軍的完美肌肉紛紛登上熱搜。沒錯,運動與美從來都不矛盾。
運動員和觀眾一起造梗的背後,是平和的心態和強大的自信。這種輕鬆的氛圍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比賽享受,即便有小部分人想要功利噴失利,馬上就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把他們打下去。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2000多年前的故事。
亞歷山大遇見正躺着曬太陽的第歐根尼,這位世界之皇上前自我介紹:「我是大帝亞歷山大,我有什麼可以為先生效勞的嗎?」
第歐根尼回答說:「有的,那就是——靠邊站,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 4 ——
當陽光普照的時候,我們就不再那麼熱衷於造神運動。
像劉翔那樣的捧得越高摔得越慘的例子不斷減少,大家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鉛球和標槍的奪金、蘇炳添和謝震業的自我突破、男子和女子4*100接力的決賽一槍……要知道,除了長距離奔跑,其他田徑都算我們的老大難。常看奧運會的朋友都知道,往年的奧運,最後幾天田徑一開賽,我們基本就算閉幕了。
所以這屆奧運會,中國觀眾格外有參與感。因為每一天、各個項目中國都有相當強的競爭力,不僅胖球、跳水、舉重的夢之隊依然很夢幻,而且射擊、體操、游泳、田徑、帆船、賽艇、自行車、拳擊、摔跤、跆拳道也是全面開花。有些觀眾,因為一場滑板比賽愛上了極限運動;有些觀眾,因為橋本大輝的一腳出界了解了體操規則。
所謂體育強國,就是要在所有項目都有一席之地。
所謂體育大國,就是要有一種全民參與體育的熱情。
於是,奧運以一種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融入到我們之中。背負十幾億人期望的超級英雄不見了,每個運動員都是偉大的「普通人」。歷史的車輪滾動到了精神層面,金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最後一個比賽日,我們的金牌才被美國超越。
但這根本不算什麼。
因為我們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要更接近、更理解奧林匹克精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