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航天員變胖了,和之前都判若兩人,而且還長高了,但與吃無關

王亞平

是空間站伙食太好了嗎?神舟十三號乘組三名航天員都「吃胖了」!

11月14日晚,由央視一套《朗讀者》欄目播出了一期特別節目,邀請神舟十三號乘組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在我國空間站中朗讀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總序,可能不少朋友當時就發現了,看三名航天員的臉型明顯比之前都胖多了。

可能不少朋友看後都很驚訝,這變化也太大了,每個人和之前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人,來看看他們的和之前的照片的對比:

王亞平
翟志剛
葉光富

是不是感覺前後判若兩人,三個人的面部看上去都更加的圓潤,甚至可以說看著有些浮腫,特別是兩腮部,明顯比以前向兩邊鼓起,使得臉型看上去寬了好多,並且擠得眼睛看著都變小了。這和之前的三人的照片差別也太大了,難道真是空間站上的「太空食品」太好吃,把三人都吃胖了?當然不是!實際上這是長期處於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才會出現一種特有現象——體液均衡作用導致的。

我們知道在空間站這樣的太空環境中,人體幾乎感受不到重力的存在,在地球上無論你體重多少斤,都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而被吸向地面,但是到了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中,無論你多少斤的體重幾乎都將等於0,所以空間站中沒有固定的物體會到處漂移,不會向著地球飄,比如從瓶中倒出來的水會形成一個圓圓的水珠飄動,並不會向下落,而如果在空間站上點上一隻蠟燭,那麼它的火焰也並不會像地球上這樣向上升,而是呈圓球狀,因為不會出現地球表面熱空氣上升的現象。

那麼在太空中,人體的體液也是均衡分布的,不會像地球上我們行走時體液會在重力作用下使得腿腳部位的內壓比頭部更大,因此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中,人的頭部的體液內壓會和腳部相等,當然大於人在地面上生活時候的內壓,那麼時間長了之後,人的頭部和面部由於長期體液充斥壓力的擴張作用,看上去就會顯得比較胖了,這種現象又通常會被叫做「太空浮腫」。

但是在頭部和面部變胖的同時,人的下肢卻變瘦了,因為下肢受到的體液內壓變小了,而且太空中航天員都是漂移活動,使用腿腳部位的機會較少,所以他們的腿腳都會變得越來越瘦,肌肉萎縮和脂肪減少的情況明顯,大腿部位的周長會減少10%~30%,體積當然也會減少,腿部活動時肌肉協調性變差,所以某些長期在空間站中生活的宇航員在回到地面上的時候,連行走都費勁了。

而由於體液較多地集中於上半身,下肢體液減少,身體溫度和感覺上也會產生變化,就是腿腳部位溫度降低,皮溫下降約2℃左右,航天員會感覺腿冷腳冷,而頭胸部位溫度升高,容易讓人產生慵懶感,而且頭胸部位體液內壓增大,也容易使人更容易產生排尿感,所以航天員比平時更容易出現尿頻現象。

不僅如此,另外還會產生一種讓個子不高的朋友感到驚喜的現象,就是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航天員都變高了,最多甚至可以增加8釐米以上,增加8釐米的身高,對身材不高的朋友來說那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事情,而在太空中生活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不但變胖了,還長高了呢!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其實還是太空失重狀態造成的,我們在地球上生活,時刻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特別是在行走時,地球引力會給予我們從頭到腳地吸引,那麼我們身體的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乃至每一節脊柱都要承受來自身體的不同重量,所以關節間的縫隙就被壓縮了,而在太空失重狀態下,它們承受的重力消失,關節縫通常會變大,人體的脊柱就有32節脊椎,那麼就有31個縫隙,每個縫隙平均增加兩毫米,總體就會增加6釐米多了,再加上人的脊椎在不受重力影響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直,所以人的身高當然會增加了,但是回到地球上生活一段時間後,身高還是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的。

上述這些現象說起來和我們在床上躺著睡覺時產生的一系列生理現象很相似,因為人躺在床上時全身受到的體液壓力基本一樣,時間長了也會產生面部浮腫、腿腳肌肉萎縮、身高增加的現象,只是平時我們睡覺只是睡一晚上,這樣的變化產生幅度極小,不容易看出來罷了,而某些久臥在床的人是會明顯有類似變化的。

可見,人的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理方面也是會發生一些變化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此次任務將在太空中駐守半年左右的時間,如今剛過去一個月而已,之後他們出現的上述情況很可能更為明顯,不過他們也有相應的減緩措施,比如多加強鍛鍊,進行面部和肢體按摩等,生理方面的健康是可以保證的。■

參考資料:

《封面新聞》11月15日文章《董卿〈朗讀者〉第三季,神十三航天員太空朗誦巴金〈激流三部曲〉總序》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