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了一年,莫迪還是敗給了農民

九邊

印度最近比較難。

事實上印度啥時候都比較難,好在印度人能看得開。印度正處於我國90年代的那個狀態,國家處於一個尷尬的時期。

因為要現代化嘛,原有的低段位穩定狀態被打破了,歐美那種高段位穩定狀態又還沒形成。就跟攀岩似的,爬了一半,向上爬腿有點抖;回去吧,倒退會封建社會這事大家也不同意,未來在哪誰都不知道。現在印度準備咬著牙往上爬,但農民們怒了。

這不,莫迪要搞個大改革,僵持了一整年,最後還是失敗了。

1、印度這兩天在鬧啥

從去年開始,幾十萬農民前往新德里鬧事。一開始封鎖交通要道,後來不斷加碼,今年年初的時候,暴民竟然開著拖拉機衝擊閱兵,要不是坦克攔著,說不定印度農民能搞出個更大的新聞。

那問題來了,農民們為啥突然發飆呢?

事情也不複雜,反正一說都是印度國情在,誰也沒辦法。

2020年更是雪上加霜,疫情來了之後,又是封城,又是在邊境上和中國對峙。不過比這個更慘的是大停工,整個社會亂做一團,經濟一塌糊塗。

莫迪政府轉了一圈,於是決定從農業下手,印度政府給農業補貼太多了,莫迪覺得是時候有所改變了。

這就要給大家解釋下印度的農業是怎麼玩的。

印度現在搞得模式有點像我國以前的「統購統銷」,印度農民只能將作物拿到政府指定的市場(印稱「曼迪斯」)上,由經政府許可的持證中間商進行收購。為了防止中間商過分壓價,到時候「谷賤傷民」,政府對大米、小麥等基本農產品規定最低價格收購,我國現狀也差不多是這樣的,主糧都有最低收購價。

統購統銷制度的一端是最低價收購,另一端是平價出售。為了照顧非農業的貧困人口,印度國有食品公司(FCI)低價賣糧,印度全國遍布著平價商店,供給貧困人群低價口糧。剩下的糧食要賣到國際上換外匯,有了外匯才能賣核心元部件生產火箭什麼的,畢竟每年摔那麼多火箭,對元器件需求非常大。

為了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印度政府又對種子、化肥和電力等等農業生產環節給予補貼。

反正哪哪都花錢,各種補貼這些年越來越多,而且大家都懂,福利這玩意給了容易,想拿回來就難了,特別是從窮人嘴裡拿回來,尤其是從印度窮人那裡拿回來。

現在花錢太多,印度政府無力支撐,終於扛不住了,莫迪準備大刀闊斧地改革。

具體策略是國家不再兜底,按照市場定價來。這裡就有個問題,市場價一定會比國家定價低嗎?農民就一定會受害嗎?

不一定,因為國際上糧價是波動的,說不定比印度政府定的價格高呢。不過印度農民大概率賺不到錢,道理也不複雜,其他國家都在補貼,而且美國這樣的大國都在補,不僅補,還使用高科技種地,印度那種靠神牛種地的水平自然是成本高賣不上價。

所以說這事最大的問題是印度農民失去了兜底。就好像以前在國企上班,儘管工資不高,但是充滿了安全感;現在市場化了,工資可能會高一些,但是安全感沒了,心態也崩了,更別說很多時候工資還低了,心態更是碎了一地。

綜合下來,農民們怒了。

本來農民們不爽就不爽了,但是這次印度政府把真正的地頭蛇給惹了,也就是地主們。因為印度的國情是很多土地是控制在大地主手裡的。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納悶了,印度的地主和美國的農場主到底有啥區別?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很多問題就好理解了。

農場其實是個企業,農場主是廠長,他承擔著主要風險;農場裡的幹活的都是工人,幹一天收一天工資,哪天農場倒閉了,工人們捲鋪蓋走人,去下一個廠子裡混,就跟打工人一樣,上班摸魚,反正公司黃了自己拍屁股走人。

地主和佃戶的關係不是這樣,地主把土地分成一塊一塊,地主每年收佃戶的一部分收成,管你年景咋樣,地主都要收。也就是說,地主的風險是由佃戶承擔的。那農民可不可以放棄做佃農,去城裡碰碰運氣?那就成了無業遊民了,印度沒那麼多產業吸收失地農民,所以農民們最安全穩妥的辦法還是繼續在地主那裡呆著。

此外美國的農場是有分工的機械化種植,印度的地主家裡本質還是小農經濟,每家分一小塊地,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破產,破產了就自殺,自殺了《紐約時報》就報導,大家一起罵印度。

我國不少人討厭《紐約時報》,覺得這個報紙從不說中國好話,其實看看紐時對印度的描述,簡直有毒,誰看了都覺得印度隨時會完蛋,而且是個地獄般的國家,各種稀奇古怪的齷齪事都被挖了出來,很多事印度政府自己都不知道,他們就給放網上了,甚至好幾次莫迪是從美國報紙上知道自己國家發生了啥,無比的魔幻。

不僅如此,印度普通農民手裡糧食其實不是太多,畢竟他們要先給地主交,留下自己吃的,剩下的才會去賣。地主就不一樣了,他們手裡有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他們自己連個零頭都吃不了,基本都賣掉換錢了,所以如果出了問題,他們的風險最大。

所以說莫迪這個操作,對農民傷害很大,對地主傷害更大,對大地主傷害尤其大。

如果單純惹了農民,他們是搞不出來多大的事的,畢竟從村裡去京城,需要放下家裡的活,路上吃喝拉撒都得花錢,時間長了扛不住;等進了城,可能一看城裡花花綠綠,說不定氣勢上就弱了半截,不好意思鬧了。

比如川總的粉絲就是這樣,第一次進城很自卑很靦腆,氣勢沒發揮出來,喊了幾句口號就回村了。第二次進京感覺才上來,超常發揮,一舉端掉了國會大廈,要不是佩洛西翻窗跑得快,說不定老太太也被革命群眾給抓到後得到了正義的審判。

回到印度的話題,如果讓農民們獨自承擔進京鬧事的成本,他們也承受不了,不過既然地主們生活也被這個破法案給影響了。這事性質就變了,地主們對這事的積極性比農民還要高,他們肯出錢出力。

於是在北方的幾個大型組織的支持和組織下,農民們浩浩蕩蕩向首都集中,相當於帶薪鬧事,積極性自然就上來了。幾十萬人包圍新德里一年多,各地農民源源不斷趕往首都輪戰。

而且這次跟以前不一樣,之前看印度示威遊行,基本都是警察拿著棍子到處追著人群趕,這次進城的主力是北方的錫克人。錫克人是印度的戰鬥民族,這些人武德充沛,一直都是印度國防軍的骨幹,尤其軍官團當中,軍銜越高,錫克人佔比越大。

平時很囂張的印度警察佔不到便宜,在不少地方農民竟然追著警察打,比如1月18日在紅堡,印度農民們奪過警察的棍子開始反擊,警察們落荒而逃,紅堡也被農民們拿下了。

多說一句,錫克教的男性很多都叫「辛格」,「獅子」的意思,他們的女人很多叫「公主」,錫克人參軍積極性又非常高,以至於印度軍中有大量的「辛格」,美劇裡經常用「辛格」來替代印度軍隊。

2、無奈的莫迪

莫迪其實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類似我們的鄧公。莫迪也是一個有魄力的人,他這幾年的幾乎所有操作核心其實跟我們的「改革開放」差不多,印度以前沒少學蘇聯,受計劃經濟影響很大,這些年莫迪主要的操作就是各種市場化。

但是問題是印度的獨立不是打下來的,是人家施捨的,所以缺乏戰爭權威。大家可能覺得這玩意有那麼重要嗎?當然重要了,大家可以注意下,歷史上推動偉大改革的,大部分是戰爭權威,俾斯麥、拿破侖、克倫威爾、華盛頓,還有我們這邊的毛主席。

這些人有個好處,這些自帶光環的戰爭權威們能把各種利益集團的人叫到一起來,共同商量什麼樣的政策對集體是有利的。他們也不怕得罪人,別人也不敢輕易站出來挑戰,一些複雜操作也就落實下去了。

很多國家為啥發展不動?並不是說他們不知道什麼事是對的,但是再怎麼對的事,都會傷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這部分人起來鬧事,可能就操作不下去了,大家可以注意下,爛國都這樣,啥好政策都執行不下去,國內的力量統一不起來,互相抵消了。

我國相對來說好一些,大局的利益壓倒局部的利益群體,先把事辦了,蛋糕做大後再補償他們,各方也沒啥意見,最後蛋糕越做越大。

印度最明顯的就是那個國內各邦之間的稅,我國民國時期也存在,那玩意就是各方都受益,唯獨整體不受益。這就需要強人來把這事解決了,我國一建國就解決了,可惜印度到現在也沒這麼個人處理這事。

還有印度港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港口,吞吐量卻一直不入流,巨輪都躲著印度走,因為印度港口一直沒好好修,大船沒法靠近,也沒搞太多現代化的設備,大船嫌那邊效率低。

為啥不改變呢?因為工人工會和卸貨公司不同意,畢竟升級了設備工人就會失業,重修了碼頭卸貨公司的小船就沒用了,所以這事一直沒法操作,這就是局部利益損害了全局利益,可是印度就這樣,不夠強力,好的政策推動不下去,多少年了還是那個爛樣。

至於甘地,沒大家想得那麼有權威。他不是被印度民族主義者給刺殺了嘛,刺殺他那小子現在也是英雄,被很多人膜拜,印度教有幾萬個神,在一些地方這小子也是其中之一,還有最近拿到「神籍」的「新冠之神」,對,新冠也有編制了,和濕婆一樣,屬於「毀滅系」團伙,接受大家的祭拜。甘地除了把印度分成了兩半,也沒幹啥正經事。

現在留給了莫迪一個爛攤子,不管幹啥事,反對派都一大坨,各種鬧,就沒意見統一的時候。工業化進程基本也被中國給堵了,很簡單嘛,世界上已經有這麼大一個了,為啥還需要再來一個?大家喜歡質次價高咋地?

印度現在國內市場都被中國工業品侵蝕,更別說去海外開拓市場了。我們前文說過這事,印度禁了一部分中國工業品,然後這些產品繞道別的東南亞國家,換了個牌,加價後重新賣入了印度。

所以現在整體非常尷尬,缺錢卻缺工業,想弄點錢卻搞出來這麼大的事。

農民鬧事這事也一樣,前前後後談了十幾次,啥也沒談成。莫迪他們一伙想暫緩一年半執行,農民們說你們做夢去吧。農民的要求是不僅要廢掉這個法律,還要把最低保障價格寫入法律,最好把「不准廢除最低保障價格」也寫入法律。

莫迪作為印度這些年最強硬的頭目,對付刁民非常有經驗,他的經驗就是死不讓步,堅決頂住壓力,不信你們幾十萬人圍在城外能耗得動。不過他顯然忘了一件事,城外也是印度人,也有種死纏爛打的天賦,尤其是自己實際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印度人就會變得非常非常有耐心,熬不死你算他們輸。

3、終於有了結果

莫迪和他們耗了足足一年,本來勝利在望,沒想到莫迪實在是耗不起了。

首先是莫迪拿這幫人沒辦法,在這一年裡把所有手段考慮了個遍,都被pass了。

第一招是莫迪有個印度教服務團,一個法西斯性質的組織,以前莫迪靠這個組織對付穆斯林,但是這次這群人指望不上了。

畢竟示威遊行的人數多達幾十萬,罵不過打不過,如果發生衝突,各地隊伍也會趕來發生混戰,印度又要衝到紐約時報頭條了,畢竟印度最不缺的就是農民,莫迪不太敢賭。再說服務團很多人也都是農民,而且大多數是家境寬裕一些的富農地主,這些人在法案中受損也最大,他們的積極性也不太高。

也不太敢煽動宗教分歧,這本來是莫迪的強項,但是這次鬧得最凶的就是旁遮普邦和北方邦,對印度有所瞭解的小夥伴估計聽了都搖頭。旁遮普是印度錫克教徒聚集地,所以抗議中很多包頭巾的錫克教老哥,這幫人是印度最武德充沛的一群,種地、經商、當兵和造反每樣技能在印度都屬於點滿的。

莫迪就算坐在火藥桶上玩二踢腳,也不敢鼓動印度教和錫克教矛盾,上一個和錫克教公開對抗的印度總理是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莫迪這樣強硬的人,跟她比就是個慈祥的遛狗大爺,結果這個女強人主張對錫克人強硬,被自己的錫克教衛兵打了16槍,死的老慘了,莫迪估計想想都虛。

至於北方邦更尷尬,這地方說起來是一個省,但是人口超過2億,屬於莫迪的基本支持地區,多年支持莫迪,這次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也顧不上了,莫迪對這裡的人打不得罵不得,只能互相大眼瞪小眼。

至於外部威脅,莫迪一年里把中國和巴基斯坦都炒作了一遍,基本上沒啥用,接觸過印度人就知道,這伙人的特長就是油鹽不進,現在莫迪感受到了他們本國老百姓的「民族性」,就在中印邊境衝突最嚴重的時候,農民們不顧疫情艱險,依舊堅持在首都周圍搞事,到了自己利益受損的時候,哪個還有閒空管這些?

既然弄不了這些人,莫迪只好冷處理,雙方靜坐。

但是影響很快就出現了,作為選舉制國家,印度每年都有選舉,這幾年雖然沒有總理選舉,卻有很多邦的地方選舉。莫迪希望人民黨多多斬獲,為在地方上推行改革減少阻力。

但是2021年的選情很不樂觀,在多個大邦都不順利,莫迪和人民黨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疫情,但是選票統計看得出農民對莫迪支持在降溫。這對於莫迪打擊非常大,而明年就是旁遮普和北方邦還有幾個農業邦地方換屆,眼看只有幾個月,還會有幾十萬人跑來首都鬧事。

如果不慫,明年選舉就不用辦了,如果失去這些印度北方各邦支持,2024年的總理選舉也不用辦了。考慮到選舉,以鐵腕著稱的莫迪最終還是輸給了農民們。

政府表示將在24日取消三項農業改革法案,然後表示希望已經在首都德里鬧了一年多的農民們趕快回家,實在是看你們看夠了。

消息傳來,莫迪的反對者們頗為興奮,參與抗議的人們算是得到了滿意答復,反對黨看莫迪政府吃癟出了口惡氣,印度以外的吃瓜群眾看到老仙這次認慫也很是滿意,可以說妥妥的多贏,唯一輸了的就是莫迪。

莫迪在發表講話時還輸人不輸陣的嘴硬:「這三項改革法案是為促進農民利益而產生的,但無法讓農民確信這一點」,說的意思不外乎「這屆群眾不行」,刁民太難搞,甚至還有整個印度這次都被無知愚昧的老百姓拖累了,不過大家已經歡呼慶祝去了,沒人理會他到底在說啥。

4、尾聲

這次法案取消了,莫迪吃癟,引入資本對印度農村改造的計劃泡湯,農民似乎贏了。但是農村還是有那麼多問題,每年還是有大量農民破產自殺,原有的農業體系依然無法持續,更無法在新時代發展。

關鍵的問題還是在就業,印度農村只能支撐9億農民基本生存,不可能讓他們獲得現代化生活。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提供足夠非農業工作崗位,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他們進入城市成為市民。

但是莫迪沒有這個辦法,不要說給農民提供城市崗位,印度城市裡大量貧民窟還有上億人在等待工作,以至於每年都有新聞,印度招聘一些低級崗位,但是來應徵的人數多的不可思議,大量年輕人口正在不斷消耗政府的財力。

更關鍵的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問題,他們的改革現在時不時陷入僵局,因為利益集團阻撓,乾啥事都壓力重重,莫迪也一直在圍繞一些不太得罪人的問題上小打小鬧,大問題依舊不敢觸碰,現在的改革程度,連我國上世紀90年代都不如。

不過倒也不用替印度擔心,我一直在說這事,印度的麻煩放在隨便一個國家都能崩潰,唯獨印度,你以為它掉坑里了,其實他在坑里躺很久了;你以為這次它要死了,人家換了個坑繼續躺著,從容而淡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