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已經公開宣佈中美是競爭關係,外交、經濟、軍事等領域都是競爭的範疇,競爭與對抗的差異很難說有多麼鮮明的界限,對抗的局勢已經形成。
如果未來是中美相爭,本質就是大陸體系與海洋體系之爭,美國必然聯合英國、日本、歐洲諸國使用大陸均勢策略,中國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策略來應對?
就個人來看,有上策和下策兩種應對方式:
上策:
老子在道德經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恆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為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大國要像江海一樣居於下游,這是天下雌柔的地位,也是天下人交匯之處。雌總能以柔屈強,是因其淑靜,所以宜居下。大國對小國保持謙下,就可讓小國團聚在自己的周圍;小國對大國保持謙下,就可被大國兼容。大國用謙下團結了小國,小國用謙下取得了大國的包容。大國不過想令小國歸附,小國不過想取得大國的庇護。兩者用謙下各取所得,所以大國宜謙下。
大國與小國之間永遠不可能實現絕對平等,人與人之間也沒有絕對的平等,但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基本權利的平等。當每個國家、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都得到保證,國家和個人的主權與尊嚴得到保護之後,國與國之間就可以建立起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一種關係,就可以與陸地周邊國家甚至日本、東南亞等國結合成一個整體,就足以制衡海洋體系。
想想拿破侖戰爭時期的法國,一戰二戰時期的德國,如果能與周邊國家通過平等互助、互相尊重融合成一個整體,即便英國可以獲得海上優勢,它有機會獲得最後的勝利嗎?沒有。在這些歷史事件中,大陸體系之所以在最後輸掉戰爭,本質是大陸型文化的弊端導致了大陸體系的分裂。
「上策」實際就是以平等的理念進行反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人認為「平等」屬於海洋文化的範疇,這顯然是錯誤的,這原本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
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思想和思維模式是數千年、數百年形成的結果,在大陸體系下等級概念已經根深蒂固,在短期內得到改變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更可能走向「下策」。
下策:
在大陸體系與海洋體系相爭的過程中,海上優勢是海洋體系可以讓自己居於不敗地位的保證,無論在拿破侖戰爭還是在一戰二戰過程中,海戰都是戰爭前期的焦點,海戰的結果在事實上就已經決定了最終的結局。
所以,下策就是將海戰當成決戰,投入一國的全部力量,一戰定勝負。如果大陸體系可以在海戰中獲勝,就會取得戰略上的優勢。下圖為拿破侖戰爭時期英法之間於1805年10月21日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這一戰實際上已經決定了拿破侖戰爭(1803年至1815年)的最終結局,也決定了拿破侖本人的最終命運。
目前,大陸體系與海洋體系都在準備「下策」。
先看大陸體系在幹什麼。
蘇聯解體之後,世界上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強大的海空軍勢力是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的基石。
目前,美國擁有43.4萬海軍,其中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72艘導彈驅逐艦、22艘導彈巡洋艦、109艘兩棲船艇、72艘潛艇、6艘濱海作戰艦、3700架海軍戰機等。美國的海軍實力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如果再加上日本、英國、北約的海軍實力,海洋體系國家就佔據了海上優勢。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1840-1914年)的海權理論對海洋國家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也就決定海洋國家尤其重視海軍建設。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海軍力量已經被嚴重削弱,目前唯一的一艘現役航母是1143.5型「庫茲涅佐夫」號(隸屬北方艦隊),但從2017年10月就開始處於維修狀態,一直維修到了今天,可見工業維修能力已經無法支撐俄羅斯繼續建設龐大的海軍艦隊。目前俄羅斯還保有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巡洋艦,即「彼得大帝」號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但都需要進行升級。現在在俄海軍各艦隊充當旗艦的,是3艘1164型導彈巡洋艦,「莫斯科」、「烏斯季諾夫元帥」和「瓦良格」號。但這些都是已經服役二三十年的老艦艇,所以俄羅斯水面艦船的實力已經落伍。
俄羅斯海軍實力主要體現在潛艇部隊,這也是俄羅斯海軍的重點發展方向,目前有37艘核潛艇,其中最先進的就是「北風之神」。對於經濟實力遠弱於美國的對手,重點發展潛艇部隊是比較合適的策略,相當於是「花小錢、辦大事」,通過潛艇的戰略威懾力量起到與美國海軍抗衡的效果。
中國在海軍方面是典型的後發國家,過去以守護海岸線為主要職責,沒有自己的藍海海軍。
最重要的是,近年來中俄都在海軍方面奮起直追。
比如今年以來俄羅斯的新艦艇接連亮相,可搭載6艘「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別爾哥德羅」號戰略核潛艇於6月25日試航;可搭載「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的885M型亞森-M級多用途核潛艇「喀山」號於5月7日正式服役,同級核潛艇「新西伯利亞」號也於7月1日試航;可在水下發射「布拉瓦」洲際彈道導彈的955A型北風之神-A級戰略核潛艇「奧列格大公」號於5月31日試航;搭載「口徑」-PL潛射巡航導彈的華沙女人級柴電潛艇「馬加丹」號於6月底試航。俄羅斯海軍潛艇部隊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而中國的海軍發展速度更是飛快的,已經逐漸從一支近海海軍發展成一支藍海海軍。從目前有限的報道來看,中國海軍的艦船數量已經追上了美國,目前在噸位和質量上尚有不足,而未來003號航母的服役很可能給海軍的裝備水平帶來質的提升,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讓世界矚目。
但海軍實力比拼的更主要是軍事技術的長期積累,如果中俄希望在短期內壓制美日英等國的海軍,預計還會有相當大的難度。
中俄也在面對現實。既然未來的海戰大概率會發生在太平洋周邊,這就讓自己佔有了「地利」,就可以通過發展最先進的超高音速導彈為海軍助戰,希望平衡海上力量。據環球網10月18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16日獨家消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今年8月試射了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具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的性能讓美國情報部門感到意外。而11月有報導稱,俄羅斯開始量產鋯石超高音速導彈,達到了九倍音速,而且既可以在陸地發射,也可以在潛艇上發射。說明中俄在超高音速導彈領域已經領先了美國半個身位,未來一旦在太平洋和周邊海域爆發海戰,這些導彈部隊就可以直接助戰,讓結局充滿變數。
然後再看看海洋體系在幹什麼。
海洋國家如果要在太平洋和周邊領域與大陸體系進行爭奪,不斷強化空中和水面之上的優勢是必然的,雖然可以通過艦載反導設施降低陸基導彈對水面艦船的威脅,但這種威脅卻無法根除。尤其是中俄發展出超高音速導彈之後,讓攔截更加困難,威脅更大。
建立起更先進的潛艇部隊尤其是核潛艇部隊就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這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第一,威脅對方的水面艦船;第二,打擊對方的陸基導彈發射基地,削除對方的導彈尤其是高超音速導彈的威脅;第三,阻止對方進行任何方式的登陸作戰。
因此就看到:
第一,9月15日,美國、英國、澳洲宣佈組成冷戰之後第一個軍事同盟——印太安全聯盟「AUKUS」,「AUKUS」除了在高技術領域、軍事進行合作之外,最令世界矚目的合作項目就是美英為澳洲打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潛艇部隊。
第二,英國路透社11月29報導稱,美國、英國、澳洲、韓國、印度、西班牙和加拿大7個國家在幫助台灣製造先進的柴電潛艇。報導稱,這些國家向台灣出售製造潛艇的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來自這些國家的技術人員和退役軍官聚集在台灣高雄市的一家造船廠,向台軍及負責建造艦艇的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提供「咨詢服務」。島內親綠媒體此前曾援引相關人士的消息稱,台所謂「潛艇自造計劃」各項工程均「順利推進」,潛艇原型艦計劃在2023年下水,2024年交付台軍。台軍規劃量產潛艇數量為8至12艘。」
第三,日本具有先進的常規潛艇部隊,而且還在快速發展。
雖然戰後日本的軍事發展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部隊也很低調,但卻一點也不低端,特別是在常規潛艇方面,已經悄悄走到了世界前列。以日本的科技和工業能力來說,當需要的時候研制出先進的核動力潛艇估計也不是什麼難事。
1957年,日本人就從美國人手裡租了艘「小鯊魚」級潛艇,改名為「黑潮」號,此後的日本就開始獨立發展自己的潛艇部隊。三年後,他們就拿出了自己的國產潛艇「親潮」號,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部隊中的一代經典。70年代,日本海上自衛隊又大批量裝備了「渦潮」級潛艇,水下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200米,航速則上升到了20節。80年代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高速發展的時期,在「渦潮」級的基礎上又拿出了「汐潮」和「春潮」這兩款新潛艇。無論從艇體材料,動力系統,靜音能力,水下探測還是艇員居住環境上來說,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特別是「春潮」級,令反潛實力極強的美國海軍都頗為頭疼,這折射出了「春潮」級潛艇的技術水平以及對水面艦艇和陸地設施的威脅能力。
因為「親潮」級潛艇的誕生,90年代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其出色的性能就使得它贏得了世界上最先進柴電潛艇的聲譽。
到2005年日本又拿出了最新一代的「蒼龍」級先進潛艇。
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日本的常規動力潛艇是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如果日本開始發展核動力潛艇,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威脅急劇加大。
之所以羅列上述日本潛艇的發展歷程,是想說明日本的潛艇完全是自主研制的,一旦開啓軍備競賽,大量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甚至核動力潛艇都可以快速列裝到部隊中。
遠東地區是中、俄、日三方博弈,過去是如此,未來依舊如此。
海洋體系各方都在努力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建造自己先進的潛艇部隊,再加上美國部署在印太地區的潛艇部隊和先進的反潛能力,就會對大陸體系的潛艇部隊、水面艦船和陸地導彈發射基地形成直接威脅。
這說明,大陸體系和海洋體系都在努力通過技術、地理等塑造自己的海戰優勢,也就意味著未來將在空中(航天領域、新一代戰機、導彈尤其是超高音速導彈、反潛能力等)、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進行殘酷的軍備競賽、
海洋體系和大陸體系都很清楚,如果未來不得不走向戰爭(注意前提),首場戰役將爆發在海上。海上戰役不僅決定海洋體系是否可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也決定大陸體系是否可以一舉打破英美的大陸均勢策略,所以從戰略上來說,海上戰役就是最終的決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