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中亞的行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轉場」南亞,訪問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和印度三國。專家分析認為,習近平對印度的訪問,使得中國周邊外交格局得以圓滿。
外交格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談及習近平的「兩亞行」時指出,從習近平訪問行程來講,除南亞沒有涉足外周邊已經圓滿了,這一次出訪南亞後,周邊佈局就圓滿了。
從去年習近平開局首訪俄羅斯算起,他已經訪問了中國的8個鄰國。中國一共有14個陸上鄰國,6個海上鄰國。習近平訪問過的鄰國分佈在中國的各個方位。
去年3月,習近平將俄羅斯作為就任國家主席後的首訪國;9月,出訪中亞四國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10月,訪問馬來西亞和印尼,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今年2月,習主席專程出席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冬奧會,為鄰居的「喜事」捧場;6月和8月,分別對韓國和蒙古進行單獨訪問。這種「點對點」的訪問也被認為是外交方式的創新。
如果不是因為巴基斯坦國內政局動盪,雙方臨時取消了訪問行程,那麼這個名單裡本來應該是7個。
如果在地圖上將這些國家進行標註就可以發現,習近平已經先後訪問了中亞、東南亞、東北亞,隨著這一次出訪印度這一南亞國家,中國的鄰國外交格局已經完整構架。
「走親戚」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學者趙明昊近日撰文分析了習近平訪問鄰國的特點,他指出,「走親戚式」的外交體現東方文明所凸顯的親近感和人情味,與鄰國常來常往,以真情實感打動對像國。 「走親戚」的概念多次出現在習近平對鄰國的訪問中。
據中新社記述,訪問韓國時,習近平表示,雙方應該像走親戚一樣加強高層和各領域交往,重視相互核心利益和關切,及時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訪問蒙古國時,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設家宴款待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為這場家宴掌勺的是蒙古國總統夫人。在介紹上述情況時,中方特別提到「雙方在家庭式的氣氛中親密長談」。習近平稱,這是一次「走親戚」。
「按照中國習俗,鄰居辦喜事,我當然要專程來當面向你賀喜,同俄羅斯人民分享喜慶。」在索契,習近平主席這樣對普京總統說。
外交部公共外交諮詢委員會委員陳明明說,「走親戚式」的訪問這一說法在此前也有使用,並非首創,但是近來在習近平的訪問中出現的頻率很高,且都用於對鄰國的訪問中。
2013年10月,中央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確定了未來5年至10年周邊外交工作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總體佈局,提出了解決周邊外交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的工作思路和實施方案。
他曾在講話中提出做好新時期的周邊外交工作要突出「親、誠、惠、容」理念。趙明昊認為,這四字箴言既是對過去幾十年我國奉行睦鄰友好政策的總結,也體現出中國外交獨特的思想底色和文化底蘊。而「走親戚」的提法正是對「親」字最直接的體現。
出訪成果
去年,習近平9月訪問中亞四國,首次倡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10月訪問東南亞鄰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首次倡議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此外,在訪問當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汎亞洲鐵路、印中孟緬的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也是人們經常聽到的名稱。這些具體的合作措施的提出,在陳明明看來,是中國近來周邊政策更加務實的體現。
陳明明說,這些戰略構想先從基礎設施入手,加強中國與鄰國間的互聯互通,而後是金融等其他領域的合作。
出訪周邊國家時,習近平籤的往往是大單子。出訪俄羅斯時,雙方共簽訂32項合作文件,所涉及數額之大被稱為「世紀合同」。日前,兩國之間久未談妥的能源領域的合作終於成為現實。
訪問韓國時,習近平的隨訪經濟團體有200餘人。也是在那一次訪問中,兩國元首力推中韓人民幣跨境結算。
訪問蒙古期間,中蒙雙方簽署了30多項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與蒙古銀行人民幣/圖格里克本幣互換協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蒙古國石油局合作備忘錄》這些在外界看來實實在在的成果。
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的演講中,習近平還用相當篇幅談及亞洲國家的「鄰里之道」並強調:「中國願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
這給中國的鄰居留下了好的印象,陳明明認為,雙方之間的合作本質上是互惠的,然而,習近平的表達意味著,中國不追求完全對等的互惠,為了構建良好的周邊環境,寧可給予大於得到。「讓鄰國從中國的發展中多收益,這是習近平的周邊外交的一個特點」。
經略意義
習近平8月22日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題為《守望相助,共創中蒙關係發展新時代》的演講,他強調:「家門口太平,我們才能安心、踏實辦好自己的事情。」在陳明明看來,這句話是中國經略周邊外交的意義所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認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總體上是好的,但並不是說沒有問題。他舉例稱,中國同東亞部分南海聲索國有些爭議,但是在總體上推動合作的同時讓爭議比例變小;跟日本現在關係非常緊張,但是中國政府仍然致力於與日本關係有一個正常發展環境,當然這是要以日本政府怎樣正確對待歷史為前提。
陳明明說,總體來說,中國的周邊環境不錯,「我們與周邊絕大多數國家的關係是好的。」他認為,正是因為有一些領土、安全問題帶來的挑戰,所以,營造一個好的周邊環境就更加緊迫。
曲星也認為,大的周邊環境是好的,問題都在掌控之中。中國周邊外交互利共贏的理念應該說周邊國家是認可和歡迎的,通過推動合作來減弱或者消化存在的問題,擱置或者管控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出訪鄰國有何成果
9月17日至19日,習近平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習主席曾對以下7個鄰國進行了訪問。
2013年
- 3月22日至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共簽訂32項合作文件,數額大,期限長,被稱為「世紀合同」。
- 9月7日至8日,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兩國決定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深刻闡述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
- 9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對吉爾吉斯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吉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並見證了經貿、能源、投融資、中醫藥等領域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
- 10月2日至3日,習近平對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提出加強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願同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10月3日至5日,習近平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兩國決定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國還提出2017年中馬貿易額達到1600億美元。
2014年
- 7月3日至4日,習近平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12項重要協議。中韓發表的聯合聲明確定了90餘項合作事項,涵蓋了23個領域。
- 8月21日至24日,習近平的蒙古之行是中國國家元首11年來首次出訪蒙古,也是習主席第二次單獨出訪一個國家。習近平同蒙古國總統簽聯合宣言,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