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際慣例,國際重大賽事基本都採用人工造雪以保障用雪質量。可在瘋狂「挑刺」的美媒眼中,溫哥華、索契和平昌冬奧會可以用,北京冬奧會用了就是不行。一時間,「人造雪糟糕」、「人造雪危險」、「假雪」等詞語頻頻出現在各大美媒的標題中。
在美媒借此抹黑北京冬奧會之際,多名運動員和相關專家開始回擊。其中,澳洲單板滑雪運動員馬特·考克斯盛贊北京的人造雪「很美妙」,「抓地性」非常強。
意大利天冰(TechnoAlpin) 造雪系統公司高管指出,造雪機可以根據運動員的需要產生不同類型的雪,這一點天然雪做不到。國際滑雪聯合會也對所謂「人造雪危險性」提出異議,稱人造雪不僅可以保證安全,還可以確保所有參賽者的條件統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更公平。
美國《時代週刊》8日發表的文章已撤下了原標題《為什麼北京的人造雪對冬奧會是不利的?》,如今已經換成了《2022冬奧會的人造雪對冬奧會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換標題前:為什麼北京的人造雪對冬奧會是不利的?
換標題後:2022冬奧會的人造雪對冬奧會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國際慣例的人造雪成美媒「挑刺」對象
《北京2022年冬奧會「假雪」對人類和環境都很危險》、
《北京的雪是人造的——隨著地球變暖,這是一種消耗資源、「危險」的趨勢》、
《為什麼北京的人造雪對冬奧會是不利的?》……
美媒抹黑北京冬奧會人造雪
近一段時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部分政客和媒體對北京冬奧會瘋狂「挑刺」,就連人造雪成為了他們試圖抹黑中方的工具。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時代週刊》在內的主流美媒援引所謂生態學家和個別運動員的觀點,在行文中用「假雪」、「危險」、「破壞環境」等詞語形容人造雪。
美媒紛紛「挑刺」後,美國輿論逐漸被「帶歪」了。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CBS)在9日的報道中稱,最近,以往屬於國際慣例的人工造雪,在北京冬奧會舉辦之際演變成為了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其實,人工造雪在冬季奧運會歷史上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公開資料顯示,人造雪在1980年紐約普萊西德湖冬季奧運會上首次使用,此後逐漸成為冬季賽事的國際慣例。溫哥華、索契以及平昌等冬奧會同樣大量採用了人造雪,其中2014年索契冬奧會人造雪的比例為80%,2018 年平昌冬奧會的比例為98%。
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曾表示,人工造雪是使賽道狀態穩定、確保運動員無論出發順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賽條件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工作。按照國際慣例,無論賽事舉辦地的氣象狀況怎麼樣,都需要通過人工造雪讓雪道符合競技比賽場地的技術規範要求。
多國運動員和專家出面回擊
CNN、《時代週刊》等美媒「雞蛋里挑骨頭」的行徑,實在讓人看不過去。近日,多名運動員和相關專家站出來為北京冬奧會說公道話,開始回擊。
據路透社報導,開賽前,來自澳州和新西蘭的單板滑雪者便對張家口滑雪場地的人工雪贊不絕口。
「這些人造雪很了不起,」新西蘭單板滑雪名將薩多夫斯基·辛諾特(Zoi Sadowski Synnott)評價道。辛諾特2月6日贏得單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賽金牌,為新西蘭奪得該國歷史上首枚冬奧會金牌。
23歲的澳洲單板滑雪運動員馬特·考克斯(Matt Cox)盛贊北京的人造雪「抓地性」非常強。他說:「這裡的寒冷溫度,場地的雪很美妙(dreamy snow)。」
在9日的報導中,CBS特別提及了在兩場資格賽中落敗的美國滑雪名將米凱拉·希夫林(Mikaela Shiffrin)。即使成績不佳,希夫林拒絕將此歸咎於場地的人造雪,反而稱贊場地的雪「了不起」(incredible)。
針對人造雪破壞環境的說法,意大利天冰(TechnoAlpin) 造雪系統公司亞洲區經理邁克爾·邁爾(Michael Mayr)也告訴《時代週刊》,機制雪的成分只是空氣和水,與天然雪沒有太大區別。他繼續表示,造雪機的優勢在於,可以根據運動員的需要產生不同類型的雪,這一點天然雪做不到。
國際滑雪聯合會(FIS)對所謂「人造雪危險性」提出異議。FIS男子高山滑雪世界杯首席賽事總監瓦爾德內爾(Markus Waldner)表示,不僅可以保證安全,使用人造雪還可以確保所有參賽者的條件統一。
在中國做市場研究、戰略管理咨詢已經20多年的美國人雷小山(Shaun Rein)2月5日在推特發文直言,美媒每篇關於北京冬奧會的文章都要「妖魔化」人造雪,太雙標了。他寫道:「我還記得播音員吹捧奧斯陸奧運會的人造雪有多棒。我對大多數美國媒體的中國報導感到反感。」
綠色低碳高效:冬奧冰雪的「中國方案」
據《科技日報》此前報導,雪上項目對氣候和場地的要求十分嚴格,為了保證雪上項目的順利進行,本屆冬奧會80%—90%的比賽場地用雪都採用人造雪。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張海洋介紹,自然條件下產生的新降雪、融化後重新凝結的雪、長期堆積的雪等物理特性各不相同,而這會影響其性狀。相比物理特性更為多變的天然雪,人工造雪可控性更高。人造雪經過擠壓、平整、注水後,更容易被製成可供比賽的雪道。
北京冬奧會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在正式比賽中實施了很多環保措施。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3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嚴家蓉稱,北京冬奧會的人工造雪系統採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效節水設備和智能化造雪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動態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資源浪費。總體來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會對區域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嚴家蓉還強調,從全球範圍雪上項目舉辦情況看,為了保障比賽用雪質量,國際上的重大賽事基本上都採用人工造雪。因為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可以改變粒徑、含水量和硬度,這樣有利於滿足不同比賽場地的需求,而且人造雪比自然雪的性狀更穩定,在被壓雪、平整、注水之後,更容易整備成狀態一致的雪道。從比賽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狀態一致的雪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更公平。
「造雪約耗電2萬度,賽時維護和補雪保養約耗電10萬度。這些電力100%由綠色電能供應,放在過去,意味著要燒32噸以上的標準煤。」國網北京電力石景山供電公司經理張慶接受採訪時曾表示。
值得一提的,除人造雪外,首鋼滑雪大跳台也被一些海外網民「挑刺」詆毀。前不久,美國知名企業家宣稱北京冬奧跳台的照片令他「生氣」,並將首鋼滑雪大跳台背後冷卻塔稱作「核反應堆」。
對此,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言人趙衛東10日回應稱,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荒謬之極。「我也注意到了,有許多國家的熱心的網民已經在(社交媒體)評論區進行了充分的科普,對此我們也表示感謝。」■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