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諾貝爾化學獎出現第5位女性得主 英美三位科學家因進化控制獲獎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及史密斯(George P. Smith)、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Winter)3人獲得。評審指今年的得主「在試管中應用達爾文理論」並「駕馭演化」,利用遺傳變化和遺傳選擇的相同原則來製造酵素或抗體的蛋白質,開啟研發抗體藥物、生物燃料等大門,解決人類的實際問題。化學獎的一半獎金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獎勵她的工作實現了酶的定向進化;另一半獎金則由史密斯以及溫特分享,他們的成就是肽類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

國際

發明「世界最小的机器」3學者瓜分諾貝爾化學獎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由3名法、美、荷學者分享,分別是現年72歲的索法吉(Jean-Pierre Sauvage)、他是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博士,目前是該校榮譽教授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榮譽研究主任;現年74歲的斯托達特爵士(Sir J. Fraser Stoddart)、蘇格蘭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博士,目前是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化學教授;以及現年65歲的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荷蘭格羅寧根大學(Rijksuniversiteit Groningen)有機化學教授。 […]

國際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DNA修復機制」3位大師獲殊榮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7日揭曉,由瑞典科學家林達爾(Tomas Lindahl)、美國科學家莫德里奇(Paul Modrich)與土耳其裔美國科學家桑卡爾(Aziz Sancar)共享殊榮,均分800萬瑞典克朗(約96萬美元)獎金,得獎理由是「對於去氧核糖核酸(DNA)修復機制的研究」(for mechanistic studies of DNA repair)。 […]

國際

突破光顯微限制 美德3學者奪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貝齊格(Eric Betzig)、美國科學家莫納(William E. Moerner)和德國科學家赫爾(Stefan W. Hell)、因為「研發出超解析率螢光顯微鏡技術(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摘下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桂冠,均分800萬瑞典克朗獎金。特別的是,今年3位化學獎得主都是物理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