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的考古發現,重現了香港先民在宋元時期的生活形態,對重塑香港歷史有着無可輕視的重大意義。社會各方面的有識之士都在大聲疾呼︰原址保留聖山古蹟群。
九龍城聖山古蹟遺址愈掘愈多,同時也暴露出政府與港鐵黑箱作業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及彰顯出保育與發展的衝突。沙中線這次重大的考古發現,重現了香港先民在宋元時期的生活形態,對重塑香港歷史有着無可輕視的重大意義;對於向來被指缺乏歷史認知的香港人來說,聖山遺址群的考古新發現,無疑是先民給予我們的一份歷史饋贈,可以讓市民更全面地認識香港的前世今生。為此,社會各方面的有識之士都在大聲疾呼︰原址保留聖山古蹟群。
但是,政府與港鐵在這次考古工作中連番失誤,造成重大的缺失,首先是沒有充分重視考古發現,以至部分古蹟損毁或遭到永久破壞;另外,環評報告結論與現實有極大落差,有淡化考古潛力之嫌。
「九龍聖山古蹟遺址」的考古,其實早於2012年11月已開始,由港鐵外聘考古隊進行發掘,初步工作於2013年12月完成,但政府和港鐵一直秘而不宣,直至上月才由古蹟辦公佈一份初步考古報告。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出,儘管專家估計這個文化遺址的範圍遠比已挖掘的面積為大,但政府沒有要求停止工程,亦沒有派員監察,只要求承建商接受港鐵考古人員自動「監察」,因此不少重要文物的存廢,在工程圍板後面,危在旦夕。他批評港鐵有角色衝突:既負責加快工程進度,亦要承建商保護文物,兩者目標矛盾。
倡融合遺址 改為「聖山站」
黎廣德提出,為了立刻停止破壞,港鐵應暫停土瓜灣站及周邊工程,讓考古隊進行全面發掘。他呼籲修改土瓜灣站設計,變成融合整個文化遺址的「聖山站」,作為「九龍聖山遺址保育區」的樞紐,或者更改車站位置,至於方案如何取捨,需以最大程度保存文化遺址為依歸。
城市規劃師吳永輝也表示,已經出土的遺址還包括有麻石砌成的明渠,是本港首次有同類發現,宋元的普通漁村或村落做不出這種明渠,相信屬官方產物,反映當年已有初步的城市規劃,考古價值相當高,應該原址保育。他建議將古蹟原址改做歷史博物館,可參考雅典、巴黎等城市的經驗,乘客入站時有一兩層先見到文物遺址,然後再乘車,這樣便毋須將整個地鐵站移離。
另外,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也表示,期望能原址保留古蹟。文化傳承監察成員羅雅寧則表示,若土瓜灣站不停工,該組織會考慮向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投訴。
對於各界強烈要求「原址保留」的呼聲,政府仍沒有一個明確的表態,只是由負責監督古物事務的發展局長陳茂波在網誌中作出籠統的交代。他在網誌《一口井 承傳香港歷史》的文章中指出,由於發掘到的考古遺存數量龐大,專家仍在進行研究和整理工作,全面的考古評估詳情將在最終報告發表。而方井的展示安排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其中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案,是將方井與擬議的宋皇台公園作綜合規劃,讓大家在觀賞建於十八世紀、見證九龍城地區歷史的龍津石橋遺跡的同時,也可參觀這批由宋元時期到廿世紀六十年代的遺址遺物。他表示,為保育考古遺存,土木工程拓展署修訂了行車道走線,將之移離方井位置,以保育該方井並方便日後的公開展示。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方井,避免暴露於空氣和受到自然侵蝕,政府先以保護物料覆蓋,再回填沙土及設立一個保護區,使方井在一個穩定的埋藏環境下得到保存。
古蹟辦也回應稱,土瓜灣站其中一個考古工地發現的宋代古井,文物價值甚高,已被原址保留,另外4個屬晚清至1960年代時期,採用記錄保存方式處理,選取「文物標本」移至古蹟辦收藏室保存,作將來展覽之用,符合一般考古工作原則。古蹟辦會就保存方案徵詢古諮會意見。至於第3個考古工地仍在進行發掘工作,港鐵應允暫停該工地的工程。
政府的「官腔」和補救工作並不足以消除各方的疑慮,所以,民間專家與關注團體皆要求,政府加強監管甚至接手考古發掘工作,同時要求增加公眾參與,組成有民間參與的考古領導小組,直接監察考古隊工作,並按照《布拉約章》及《中國文物保育原則》等國際標準制定保育方案。
留住歷史「根脈」讓路勢在必行
目前考古工程仍未完成,現階段仍難對古蹟的保育作出最終的決定。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作為一處有重大歷史價值的遺址,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廣州當年在基建時發現南越王宮遺址,尚且能夠作出改道讓路的決定,並原址保留、設立博物館,難道作為一個有國際視野和管理水平的香港,在文物保護方面竟會落後於相鄰的城市?
出於留住香港歷史「根脈」的考慮,政府與港鐵有責任立即採取措施,防止考古現場再受破壞,九龍聖山古蹟群原址保留刻不容緩,沙中線工程應「改道」讓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