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歌聲「統一」了中國

「一代歌后」鄧麗君離開歌迷整整19年,但她一直活在歌迷的心中,她那甜美的歌聲至今餘韻繞樑,贏得了「十億個掌聲」,她的歌曲成了華語流行樂壇永恆的文化符號。

Deng_li_Jun

「一代歌后」鄧麗君離開歌迷整整19年了,5月8日正是她的死忌,不少歌迷來到台灣金寶山「筠園」悼念,而到墓園致祭的香港歌迷也獻上自製的花牌,以紀念這永遠的偶像。鄧麗君的哥哥鄧長安和其他親屬亦有現身悼念活動,鄧長安感謝歌迷們對麗君的厚愛。而由唯一鄧麗君全球版權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獨家授權,歷經三年策劃的「Just Beginning」鄧麗君黑膠金唱片紀念產品也正式推出市場,它也是全球首張黃金唱片。這位在華人世界享有盛名的「亞洲歌姬」,一直活在歌迷的心中,她那甜美的歌聲至今餘韻繞樑。鄧麗君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流傳、經久不衰,贏得了「十億個掌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歌聲」的美譽,時至今日,仍有無數歌手在翻唱她的經典歌曲,她的歌曲成了華語流行樂壇永恆的文化符號。

一代青年「不愛老鄧愛小鄧」

鄧麗君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也有着濃烈的家國情懷,因而有「愛國藝人」、「永遠的軍中情人」美號。她生前沒有機會踏足中國大陸,然而她的歌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傳遍了整個紅色中國,一代內地青年「不愛老鄧愛小鄧」,管他是不是「靡靡之音」,心甘情願浸淫在「腐朽」曲調中,沉醉在那甜美圓潤、溫婉動人的歌聲中,一曲《何日君再來》迴響在大江南北、大城小巷,成了一代大陸人心中的共同記憶。鄧麗君以她的歌聲「統一了中國」,就連見慣風風雨雨的大陸領導人鄧小平都無可奈,他老人家可以不理會對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政治文宣,卻無法抵擋「小鄧」的「靡靡之音」攻勢,可想好的歌聲具有超越政治的力量,所向披靡。

鄧麗君1953年在台灣出生,母親是山東人,家有三兄和一弟,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從小隨父親的駐地四處播遷,全台各縣市都住過。與那些住在眷村裡的外省籍孩子不同,她能説流利的「福佬話」、星期天上教會。她5歲出道,14歲正式進入歌壇,早期的《空港》與《島國之情歌》讓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紅遍港台後,她到日本發展,演藝足跡除了台港之外,還遍及美國、東南亞等地,發表國語、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印尼語歌曲1000餘首,對華語樂壇尤其是中國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影響深遠。

成名後的鄧麗君不忘報效國家,經常參與勞軍等社會公益活動。1980年10月,鄧麗君回台舉行演唱會,收入全數捐給自強愛國基金。在演唱會中,主持人向她求證是否有很多人想邀請她去大陸演唱,鄧麗君當即表示沒有人直接和她談過相關事宜,隨後又說:「如果,我去大陸演唱的話,那麼,當我在大陸演唱的那一天,就是我們三民主義在大陸實行的那一天」;1981年8月,鄧麗君全省勞軍一個月,跑遍各地軍營,包括金門前線;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鄧麗君表態支持事件中的學生,甚至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以歌手身份參加抗議集會;1989年5月27日,有30萬人的「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在香港跑馬地舉行,她頸上掛着手書「反對軍管」的牌子,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可見,鄧麗君的「愛國」,從來都不是停留於嘴上,而是親力親為,用行動來表逹。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因哮喘去世,震驚華人世界,各地歌迷均感意外與惋惜,台灣政府當局為表彰她的愛國情懷和演藝成就,明令褒揚,當時的總統李登輝特頒「藝苑揚芬」輓額,一代歌后蓋棺定論,可謂備極哀榮。如果說她還有甚麼遺憾的話,應該是沒有到中國大陸巡迴演唱吧。

音符精靈衝破了政治藩籬

今天,兩岸在流行文化上已經實現「零距離」的交流,其中自有鄧麗君的開拓之功。鄧麗君的「每一個音符都像一個精靈,鑽進了那些解除了武裝的心扉,衝破了政治的藩籬」,正如香港著名文化人邱立本所說,「音符突破政治……從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到辛曉琪的《味道》,都穿透兩岸的心靈圍牆,抵達神州大地的千家萬戶。」

鄧麗君以她的歌聲跨超了海峽天塹、消彌了兩岸的距離,讓兩岸同唱一首歌,在今天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感染力,那是多麼強大的精神磁性呀!她走了,但她的歌聲還在,《甜蜜蜜》、《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迴蕩在我們的身邊,那神賜般的聲音還在輕叩着世人的心扉,那清泉淙淙的歌喉,還在每一個甜蜜的夢境中流溢,她的歌已經成了大中華地區共同的文化意符,超越時間空間,更超越政治,直抵所有「中國人」的心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