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槍手反社會 疑隨機殺人

轟動全港的啟晴邨槍殺案,警方不排除51歲槍手李德仁是在精神不穩下隨機殺人。有學者分析,槍手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加上當年被判入獄,受到極大打擊,價值觀可能隨之而扭曲。

radom-killing

九龍灣啟晴邨槍殺案轟動全港,而51歲瘋狂槍手李德仁的背景與性格亦成關注話題。警方聯絡其前妻問話,證實槍手性格躁狂。由於槍手與被殺冷氣技工不認識,警方不排除狂徒是在精神不穩下隨機殺人。有學者分析,槍手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加上當年被判入獄,受到極大打擊,價值觀可能隨之而扭曲。

槍戰當日喃喃自語走廊踱步

有消息稱,槍戰當日上午,警方於樂晴樓10樓外圍部署多名荷槍實彈的Hit Team探員準備圍捕槍手,飛虎隊員亦隨時候命,這時一直躲在家中的李德仁,疑精神不穩獨自走出走廊,來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語,而且夾雜粗言穢語,與街坊平日所見古怪行為,如出一轍。

消息指,如果槍手離家後取道太平門樓梯逃走,必與大批探員碰頭,肯定爆發激烈槍戰,他可能遭亂槍射死。但槍手當日沒有逃走意圖,而是整日躲在家中煩躁不安,無法控制情緒。當他發現有探員出現時,隨即於走廊向探員先後開兩槍,然後迅速逃回家中,警方亦同時還擊一響,雙方均沒有人中槍。

李德仁2011年曾因斬傷人被判入獄,當時法庭引述兩份精神科醫生報告,均表明他無精神病,有心理醫生報告則指李是一個孤單及應付壓力技巧差的人,但認為他「重犯暴力罪行的機會不高」。

出獄後無法融入社會終失控

想不到,李出獄後再度犯案,而且暴力程度不斷升級,犯罪學家指牢獄經歷有可能令槍手情緒變異,加上出獄後無法融入社會,導致壓力「爆煲」。另外,亦有心理專家估計槍手有反社會人格障礙,容易對人產生仇恨,亦善於掩飾,故當時可能瞞過心理醫生及法庭。

據《太陽報》引述香港城市大學犯罪學教授黃成榮的分析,槍手當年被判入獄,對其造成極大打擊,令他失去自由,價值觀亦可能隨之而扭曲。獲釋後即使想改過自新,卻無法融入社會,再回顧自己一生,發現家人離去,生意失敗,種種挫敗感令他情緒變異,令他「愈走愈孤單、暴躁」,加上有槍傍身,令他變得強悍,終盡地一煲做「大茶飯」。

另據槍手的前妻透露,李德仁曾於95年至2000年間,於油麻地果欄做番攤主持人。而隨着警方的蒐證發現,這個躁狂漢還是一個「槍癡」,喜歡收藏軍火。警方在其住所檢獲3個槍套,35發子彈與一部電腦,警方正重點追查兩支黑槍的來源及藏槍動機。

人格障礙心懷仇恨自取滅亡

據初步調查,案發當晚,李在樂晴樓對外跟蹤加班夜歸的43歲冷氣技工廖啟中,跟隨廖乘坐升降機至21樓,之後以極殘忍手法連開三槍將其轟斃。然而,調查指二人並非有深仇大恨,雖然槍手與死者均獨居同樓的一人單位,均娶內地女子為妻,又都是於70至80年代移居香港,身份證首個字母也都是「H」,而且都曾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入獄,但以往並不相識。警方翻查二人通話紀錄,發現並無互相通電、也無加入對方手機號碼,通訊錄中亦無共同朋友。警方一度懷疑二人在內地認識,但翻查入境處紀錄,發現二人無在同一時期離境。雖然二人曾因犯事而被判入獄,但據了解並非「囚友」。

種種跡象表明,槍手李德仁與被殺冷氣技工完全不相識,因而不排除槍手是在精神不穩下隨機殺人。槍手有機會患上反社會人格障礙,內心充滿仇恨,進而觸犯暴力罪行,最終自取滅亡。■(杜爾康/超越新聞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