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選舉新國會 親歐路線「大獲全勝」

26日,烏克蘭舉行自親歐運動「廣場革命」(Euromaidan)爆發以來首次國會大選。據出口民調結果顯示,烏克蘭已選出自脫離前蘇聯23年以來,最親西方的政府。這加強了她脫離俄國控制的動能,並給予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現行路線更大肯定,但也突顯國內東西部的矛盾依然劇烈。

Ukrainian-TV-National-Exit-Poll

在29個政黨之戰中,由波洛申科領導的親歐聯盟約拿下23%選票,顯示他代表的親歐路線、民主改革與終結東部分離運動的承諾,受到大部分民意肯定。5月獲選總統的波洛申科在投票結束後不久,發表演說指出,「先前,我請求你們投票組成一個民主、改革、親烏克蘭與歐盟的多數民意,我感謝你們聽見並支持我的籲求。」

波洛申科也認為,這顯示大部分選民支持當前解決烏東頓巴斯(Donbass)衝突的和平計畫。這指的是政府軍與烏克蘭親俄分子交戰的東部地區,至今已造成3700人死亡;其中300人是在9月簽訂的停火協議之後喪生。波洛申科已表示,他希望往後能透過政治協商,而非武裝衝突解決境內矛盾。

由現任總理葉森尤克(Arseniy Yatsenyuk)領導的「人民陣線」(People’s Front)拿下約21%選票,表現優於預期。這顯示葉森尤克應可繼續坐穩總理職位,並與波洛申科繼續合作。依照烏克蘭憲法,現任政府必須辭職,並由新國會選出新政府。波洛申科先前表示,「人民陣線」會是國會政府的「主要盟友」,並指出結盟會談很快便會展開,過程可能花上數天以至數周。

第3位為另一親歐政黨「自助黨」(Samopomich),得票率約為13%。許多退伍軍人與「廣場革命」的運動人士,看似也將進入國會,這應與他們具有強烈愛國及國家主義象徵有關。整體來說。此次大選肯定了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ich)被罷黜以來,烏克蘭人民親歐的意向。

然而,支持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反對聯盟」亦拿下約7.6%選票,足以取得國會分配席次資格。其支持者主要來自東部地區,顯示了即使在政府控制的烏克蘭地區內,仍然有著不小的認知差異。「反對聯盟」領導人前能源部長波伊科(Yuriy Boiko)表示,將會努力「改變當前政權」。這股勢力可望在未來與俄國的協商中貢獻一份心力。

東西部矛盾難化解

這場國會大選原定2017年舉行,但因街頭革命及隨後在東部爆發的分離運動,而提前到2014年10月。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接近投票結束前的投票率已逾51%。但國內東西部落差顯著,在西部利維夫(Lviv)地區,投票率接近7成;仍在烏國控制下的東部地區則僅3成。

共約480萬名居住在克里米亞(Crimea)、頓內次克(Donetsk)與魯漢斯克(Luhansk)受叛軍控制地區的人民未能完成投票。烏克蘭總選民人數約為3600萬。克里米亞於3月被俄國兼併,但境內仍持有烏克蘭公民身分的人民,可以到烏克蘭境內投票。

頓內次克與魯漢斯克的親俄分子則表示,他們準備在11月舉行自己的投票。26日,分離分子也宣布已將現行時區由基輔時間改換到莫斯科時間。由於主要政黨皆將平定東部叛亂視為主要政見之一,這場選舉可能再度激化烏東叛軍與政府的緊張關係。總理葉森尤克也持續對停火協議提出質疑,同時,烏東叛軍已表示希望向西進佔更多領土。

這導致烏克蘭國會450個席次中,將有27席會象徵性地空缺。烏克蘭國會為一院制的立法體系,其中約半數席次來自地方直選,半數依據政黨得票率分配。29日,新政府的首個挑戰便是再度與俄國會面,協調天然氣供應協定,以度過這個冬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