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啟動 現「北熱南冷」格局

經歷7個月的籌備,「滬港通」終於在11月17日正式啟動,投資內地的滬股通額度下午兩點前已用盡。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首日交易情況穩定,符合預期,又指內地散戶需時熟悉港股運作。滬港兩地股市同樣先升後回,其中港股更倒跌近200點收市。

HK-and-Shanghai-stock-connect-starts

根據「滬港通」上線首日港交所的數據,滬股通130億元的限額截至17日13:59分全部消耗殆盡,港股投資者參與踊躍。港交所稱,新的買盤提前逾1小時結束交易。而截至港股收盤,港股通當日105億限額還有余額87億元,僅耗18億,只用了16.8%。首日交易,「滬港通」呈現出明顯的「北熱南冷」市況。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稱,開盤數分鐘滬股通額度就已經用了一半。目前來看,北向資金將主導滬港通,南向的資金量有待觀察,估計是較為慢熱,內地投資者熟悉港股有一個過程。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網誌表示,「滬港通」正式開通是香港金融業的大事。他認為,香港北上購買內地股的資金,包含全球資金,因此,「滬港通」的意義,不在於資金流向對比,而是「滬港通」能夠鞏固香港作為中國投資市場的資訊及知識中心的地位。

梁振英指,當環球投資者購買內地股票時,香港可以提供成熟及專業的分析服務,締造更多就業和發展機會,餅造大了,年青人的機會也會更多更好。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自今年7月滬指從2000點展開的一波嶄新牛市行情恰恰印證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活力和潛力,A股的吸引力和挖掘空間更加顯著,一些被低估的質優藍籌股將受到更多海外新增資金的青睞,此次此刻推出的「滬港通」通道,可謂正當其時。

武漢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董登新指出,相對於從6000點墜落並逐步企穩進入慢牛起步階段的A股,港股處於歷史高位,因此香港投資者更傾向進入A股市場避險投資。

其次,業內人士指出,大陸股民屬於風險厭惡型的較多,對於港股交易的熟悉程度、對於港股風險波動的承受程度、對於除股票之外衍生品的了解程度等的不足,制約了大陸投資者投資港股通的熱情。

再次,為防止互聯互通帶來的潛在風險,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設定了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門檻也成為大陸投資者投資港股的隱形門檻。

此外,港幣滙率過高的買入和賣出價差也被認為是阻礙港股通的又一大原因。上交所近日公布的港幣滙率買入參考價為0.7671,而賣出參考價為0.8145,二者有著0.0474的差值,也就是約5.82%的滙率差。舉個例子,若投資者花費50萬元買入港股標的,換滙後港股資產變為61.38萬港元,一旦投資者執行賣出,換回人民幣後,原始金額縮減為47.09萬元。也就是說,即便所買港股通標的沒有漲跌,由於滙率原因,一買一賣就已經虧損2.9萬元。不少投資者表示,與其不遭受港股通這一渠道的交易成本折損,還不如直接去開港股賬戶。

但從長遠來看,港股通對大陸投資者而言,還是投資產品的富礦,其運作機制更為市場化、投資品種也更為豐富,投資者在經歷一個適應和培育期之後,港股通的熱情勢必逐漸升溫。

闊別七年,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試驗再次起步,毋庸置疑的是,七年前慘淡收場的「港股直通車」讓投資者多了幾分成熟與冷靜,投資理念更趨於理性化。業內人士指出,一是兩地的交易規則、佣金費率、流動性環境和投資標的均有較大差異,個人投資者對彼此股市均不熟悉,再加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監管手段干預,從短期看,多數個人投資者選擇觀望可以理解。

從B股到國際板,從「港股直通車」再到「滬港通」,為進一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監管層通過頂層設計、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正在不斷邁進。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滬港通」開通儀式上表示,「滬港通」是推進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在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實現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創了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首日港股通反應較為平淡,對此並不感到著急,他強調一切交易正常平穩,滬港通發展「要慢慢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