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代的中國足球:亞洲第一,奧運十六強

1936年8月6日下午5點,柏林Mommsenstadion體育場,即將舉行第十一屆奧運會男子足球項目第一輪第8場的比賽,也是首輪最後一場比賽。

Chinese-soccer

比賽現場湧入了多達8000名的觀眾。在首輪比賽中,入場人數僅次於東道主德國對陣盧森堡的12000人及「世界杯冠軍」意大利對戰美國的9000人。這場比賽之所以吸引了眾多關注,主要原因便是由於當時執世界足壇牛耳者的英國隊將會出場獻藝。而英國隊的對手則是來自東亞的中國隊。在當時歐美球迷看來,默默無聞的中國隊來參加奧運會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兩天前,地主德國隊剛剛以9比0的懸殊比分,血洗了盧森堡。不少觀眾都認為英格蘭或許也能用這樣的大比分,輕松橫掃中國。

進軍柏林靠義賽籌措路費

盡管不被德國球迷看好,但當時的中國隊其實正坐擁「遠東霸主」的名聲。自20世紀20年代後,在「一代球王」李惠堂的率領下,中國隊連續稱霸了五屆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的冠軍,成為日本隊的「苦主」。此外,李惠堂領銜的中國隊也曾遠征過南洋和澳大利亞。1936年奧運會時,中國隊更是以「亞洲第一」的身份挺進柏林正賽,而這也是中國隊第一次真正有機會與歐洲乃至南美的國家隊勁旅過招。

香煙廣告賺路費
除了組織比賽,1936年的國足還需要靠香煙廣告賺路費。

1936年4月,在出征柏林前夕,李惠堂受邀為《世界運動會特刊》撰文,他非常冷靜地寫道:「我國的足球,廿多年來的進程中,努力爭得遠東霸主的稱號,可是遠東的足球程度還幼稚的很多,在遠東稱足球霸,無異在井底做蛙王。」當年上海灘有所謂「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有看李惠堂」的佳話,但李惠堂本人卻相當有自知之明,他覺得自己水平去英國大概算是「二等受薪球隊」的主力,「由此以推,即使我國球隊人人的程度和我不分軒輊,極其量也僅夠得上二等的資格而已」。盡管如此,李惠堂筆鋒一轉,同樣指出如果中國隊「因為不能奪冠軍而閉門自守,不去參加領教也是廢話」。在他看來,參加柏林奧運就如同是「登泰山」,登高望遠才能清楚知曉中國足球在世界的位置,所以應將這次奧運經歷視為難得的比賽機會。

然而,中國足球隊進軍柏林之路卻是意外的坎坷。由於民國政府囊中羞澀,球隊遠征歐羅巴的經費不能悉數到位,所缺份額只能靠前往各地舉辦義賽募捐籌措路費。為此,球隊提前三個多月便早早出發,一路旅行一路比賽一路賺路費。從1936年4月16日到7月8日之間,中國隊居然踢了多達35場比賽,從香港、南京、上海、西貢、新加坡一路踢到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孟買。而國足賺來的路費,不僅要供自己使用,還要接濟其他比賽項目的運動員。待到7月中旬抵達柏林時,全隊上下已是「過度熱身」,相當之疲勞。鑒於足球隊對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巨大貢獻,當代表團抵達柏林時,特意安排李惠堂在歡迎儀式上作為旗手引導全團。

李惠堂在歡迎儀式上作為旗手引導全團。
李惠堂在歡迎儀式上作為旗手引導全團。

中國隊2球惜敗英國隊

1936年柏林奧運會足球比賽采取「強隊直接升入正式比賽」的賽制,「實力較差之隊伍,經預賽勝利後」,才能赴柏林參加正賽。正賽共有16支球隊參加,采取單敗淘汰制,一場決勝負直至冠軍決賽。組委會根據參賽隊當時的國際戰績,將正賽各隊分為A、B兩組,A組較強(英國、德國、意大利、挪威、祕魯、波蘭、瑞典、埃及),B組較弱(奧地利、中國、芬蘭、匈牙利、日本、羅森堡、土耳其、美國)。第一輪比賽,A組球隊與B組球隊追隊捉對廝殺。作為「遠東霸主」的中國隊直接晉級正賽。不過,中國隊經過長途奔波後卻非常倒霉地與「歐洲種子隊」英國在第一輪就狹路相逢。另值得一提的是,參加這屆奧運會的是名副其實的「英國隊」而非英格蘭,很多國腳來自蘇格蘭和威爾士。此外,作為「弱隊」經過預選賽方晉級的日本隊倒卻碰到了A組中實力相對較弱的瑞典隊。

第一輪正賽自8月3日開踢,首日意大利1比0小勝美國,挪威4比0擊退土耳其。次日,除了德國9比0血洗盧森堡外,常為中國隊手下敗將的日本則出人意料地擊敗了瑞典。在這場比賽中,瑞典隊在上半場就取得了2比0的領先優勢。然而,日本隊則在下半場上演了「絕地反擊」的戲碼,連入三球逆轉取勝。在8月5日的比賽中,波蘭、奧地利分別以3比0、3比1輕取匈牙利和埃及。

到了6號,萬眾期待的另一支歐洲強隊英國隊終於登場,李惠堂期待已久的比賽也即將開始。比賽時,氣候涼爽,大約15-16攝氏度,非常適合足球比賽。根據現有比賽紀錄顯示,中國隊與英國隊在這場比賽中都排出了當時主流的2-3-5的「五鋒陣型」,李惠堂則是當仁不讓的正印中鋒。

中英國家隊出場陣容

在這場交鋒中,中國隊並未如歐陸球迷之前所預料地那樣被英國隊迅速碾壓。在上半場的比賽中,中國隊甚至與英國隊彼此大打攻勢足球,未居明顯劣勢。上半場,雙方互交白卷。而在另一邊,同時開球的祕魯與芬蘭的比賽則早早開啟了進球模式,上半場祕魯以3比1領先(終場7比3)。下半場開始後,對中國隊刮目相看的英國隊漸漸使出全力。55分鐘時,英國隊中鋒John Doods率先破門。10分鐘後,Lester Finch為英國隊再下一城,中國隊0比2落後。此後的比賽中,中國隊屢有反攻,但臨門一腳欠佳,始終未能破門。更尷尬的是,中國隊僅有11名球員參賽。換而言之,並無可替換球員可用,加之此前舟車勞頓,體力難支。最終,中國隊未能扳回比分,以0比2遺憾落敗。盡管如此,當時歐洲輿論界對這支中國隊的評價並不低。

李惠堂作為代表隊旗手,走出柏林車站。
李惠堂作為代表隊旗手,走出柏林車站。

奧運會被淘汰後,李惠堂等國腳並不想浪費這次難得的旅歐機會,又前往德國、荷蘭、法國及英國等地進行訪問比賽,與眾多職業球隊切磋球技。交鋒球隊不乏今日仍屬歐洲勁旅的俱樂部,如荷蘭的阿賈克斯(AFC Ajax)。8月27日,中國隊在阿姆斯特丹與阿賈克斯激戰,雖以3比5敗北,但也屢破對方球門。期間,甚至還傳出法國職業俱樂部紅星隊(Red Star F.C.)想招攬李惠堂的新聞,對方更是開出了2萬5千法郎的高額合同。當時的紅星隊剛以法乙冠軍的身份,升入法甲。31歲的李惠堂由於已開始考慮回國從事教練和足球推廣工作而婉言謝絕。
1936年關於李惠堂謝絕參加法國職業球隊的新聞報道。

歐洲俱樂部曾想高價收購李惠堂
歐洲俱樂部曾想高價收購李惠堂

奧運會第一輪比賽過後,淘汰中國隊的英國隊也止步於四分之一決賽,4比5意外敗給了波蘭。至於僥幸晉級的日本同樣好運不再,以0比8的比分被剛拿到1934年世界杯冠軍的意大利隊「虐殺」。「完爆」日本後,意大利隊一路高歌猛進殺入決賽,最後以2比1戰勝奧地利拿到了奧運會足球金牌。在本屆奧運會中,中國隊的最終排名是在16支球隊中位列第13名。雖然慘敗意大利,但由於成功晉級第二輪,日本隊則領先「遠東宿敵」中國隊,排名第8。

第十三名的成績,雖然稱不上優秀,但還在李惠堂的意料之中。實際上,這已經是中國國家隊在奧運會及世界杯舞台上取得的最好成績。1936年後中國隊再次排名奧運會第13名則要足足等上72年的時間,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然而1936年時中國是以「亞洲第一」挺進十六強,2008時則是借助地主之利才進入十六強。

話說回頭,李惠堂在出征柏林前曾用一句英文諺語來描述自己的參賽心情:「Nothing to loss,Everything to gain」。對於歷經百年沉浮的中國足球,似乎仍然適用。■

轉載自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