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政治實驗

楊泰興:資深媒體人

再兩天,台灣的九合一大選勝負將會揭曉,目前民調封關十天,看似撲朔迷離,但其實大致底定,一萬多個候選職位固然遍及全國各區域,但提綱挈領地觀察此次選舉,最關鍵者有二,一為藍綠版圖的位移,一為是台北市長選舉;台北市長無關藍綠版圖,但卻是台灣民主實踐內涵的重大轉變。

Taiwan's-political-experiment

由於馬政府執政績效不佳,馬總統民調跌至歷史低點9.2%拖累藍營,此次竟然選舉看板無一藍營候選人願意與馬總統合照,想起2008年馬英九問鼎總統時到處炙手可熱,對照下不勝欷噓,甚至那些靠馬英九拉拔的子弟兵也急忙切割、嘉義市長候選人,號稱漂亮寶貝陳以真也膽敢放馬英九輔選的鴿子就是顯例。此次極可能在中部三縣市(台中市、彰化市、南投縣)恐有易主可能,藍綠版圖可能從濁水溪上挪到苗栗大安溪為界。

藍綠版圖挪移,主要牽涉的是短期效果,也是就所謂2016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如果以長期影響而言,台北市長選舉更具意義;而此次台北大選,由於最後一個變數:竊聽案自導自演疑雲,柯文哲陣營已經成功止血切割,民調封關前仍有兩位數字的領先如果沒有再度發生重大流血事件(例如槍擊案),在兩天之內,對手想要翻盤,恐怕不易。

分析其模式相當有趣,這一次與綠營淵源深厚的柯文哲醫師大膽地用超越藍綠的「在野大聯盟」概念,挑戰台北藍大於綠(55:45)的長期態勢,竟然真的獲得相當成功,更擄獲八成年輕人的青睞,大勝年輕他十餘歲的連勝文。我們可以看出他具備了以下幾大特色。

第一、意識型態綁架的崩解:「民主改革」固然是台灣二十多年來的驕傲,但與此一體兩面的卻是「藍綠惡鬥」、缺乏效率,政務推動停滯甚至淪為分贓政治,柯文哲能夠在台北獲得部分藍營選民認可,這堪稱是1989年台灣解嚴以來最大突破,固然背後有與綠營的結盟,但依舊為藍綠之外的第三種可能,找到一線曙光。

第二、銀彈選舉的崩解:民主政治最主要體現在於選舉,而選舉的血液就是靠銀彈下廣告、發傳單、辦晚會、組織動員,為此台灣政客不得不四處募款,甚至與金主在檯面下進行政治獻金交易,這已成為被詬病的台灣政治「必要之惡」,柯文哲參選之初誓言只花八千萬台幣(法律上限),竟然成真的實踐,當超過八千萬時竟創下關閉捐款帳戶首例,同時將個人之前納稅資料與此次參選經費帳目完全透明化,以昭公信。

因其不插旗,不發傳單、幾乎不下電視廣告,採取「小米機式行銷」(不花錢的行銷模式)、寄生蟲式曝光(利用跟議員看板合照曝光,而媒體邀約專訪,來者不拒),讓選舉預算真的壓低於上限,這也是台灣破天荒,而台北度過第一次沒有到處競選旗幟飄揚的選舉(所有參選者跟著效法),此也是破天荒。

第三、責任政治的崩解:與此對應的是所謂「參與式民主」的崛起,過去選舉均為候選人組建競選團隊與執政小內閣,政黨與候選人負總責,在野黨負責監督,但這一次柯文哲不但宣傳主要透過不花錢的網路。

而競選團隊就是透過網路海選吸納大批年輕人加入,選前更宣言之後市府所有公文書將網路公佈,徹底透明化,部分局處首長將由網路公開遴選,而甚至部分議題將開放「公民決策」,行政單位只負責執行。

以上均是台灣頭一次的政治實驗,到底會不會成功仍在未定之天,但無疑地,號稱不長眼、另類的柯文哲將會為台灣民主創造出巨大的化學變化,以大儒熊彼得觀點,他可謂是完全具備「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精神。

柯文哲醫師,一介素人,捲起政壇千堆浪,他崛起於要為己身清白討公平,卻超越了自身議題,訴求高過於政黨利益的更高價值「公義」與「文化」,這究竟是空話還是具有實質意涵,還不知道,但此次參選已然顛覆民主實踐的內涵,演了上半場好戲,如果有幸執政,能否演好下半場,值得華人文化圈長期關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