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為何不出席巴黎「大游行」?

占豪

法國恐怖襲擊後,1月11日巴黎有超過百萬人的游行,悼念在恐怖襲擊中死難的17名遇害者。其中,法國總統奧朗德、英國首相卡梅倫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在內的40余位國家元首和政要都進行了游行(當然,情況也並非如西方媒體報道的那樣加入了游行隊伍,而是在一個幾乎沒人的街上,政要和保鏢們一起走了400米「秀」了一下。其實,目的不是游行,是為了制造影響)。不過,這次游行,美國政要並未出席,不單總統奧巴馬,連副總統拜登、甚至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什麼的都沒有出席,在法國開反恐會議的內政部長也沒有出席。

why-is-Obama-not-joining-the-march-in-Paris

結果,白宮的冷淡引發美國各界的批評。迫於壓力,白宮1月12日對此進行了回應。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星期一罕見地表示:「美國沒有派出高階官員前往出席巴黎週日的反恐大游行,是一個錯誤。如果當時的情況允許,奧巴馬總統會很樂意前往巴黎。」

為何一個死了17個人的恐怖襲擊就能引發以歐盟國家領導人為主的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要齊聚巴黎街頭進行「游行」?法國和歐盟的想法是什麼?美國為什麼在這樣的場合卻沒有派出政要出席?美國各界又為何因此批評白宮?白宮在外界批評下又為何認錯反悔並准備補救?這背後都是什麼邏輯呢?

40多國領導人和政要為何上街游行?

這次恐怖襲擊事件大不大?放在世界範圍內不大,放在法國不小。在世界範圍內,各種恐怖襲擊層出不窮,這不算太大的恐怖襲擊,無論規模還是死亡人數都只能是較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但是,對法國來說,這卻是4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事實上,關鍵問題不在於這次事件的大小,而在於大國意圖。就事件本身來說,正常情況下不至於搞出來40多個國家的上街「游行」的戲碼。馬航MH17已經確認是被擊落的,死亡人數超這次事件十倍,但歐洲國家的領導人長時間保持了沉默。所以,鬧這麼大動靜,我們分析這次事件已經不能只著眼於事件本身,而應著眼於其影響及背後演變邏輯。

paris-march-wide-shot
政要和保鏢們一起走了400米的「秀」

法國和歐盟之所以刻意要營造這種高調的氣氛,是想實現如下三個目的:

一、試圖借北約之力打擊IS,整合地中海經濟圈。

之前文章我們分析過,打擊IS的目的本質上還是為了敘利亞。如今,北約在烏克蘭局勢的推動下已經激活,法國試圖像上次主導利比亞戰爭那樣再次主導這次北約對IS的戰爭,同時也為未來推翻巴沙爾政權做准備。這麼做的目的,從歐盟的戰略上說,是為了整合地中海經濟圈。在推翻巴沙爾政權這個目的上美歐雖然是一致的,但兩者進一步的目的並不一樣。歐盟推翻巴沙爾政權是為了復制利比亞模式,拿到敘利亞的主導權從而進一步整合地中海經濟圈;美國則不同,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翻伊朗政權做鋪墊。

二、法國試圖代表歐盟展示對外領導力,歐洲國家捧場則試圖展示歐盟團結。

這次「游行」,除了法國總統奧朗德之外,還有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意大利總理倫齊、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等歐洲領導人以及馬利、尼日利亞、塞內加爾、貝南等8個非洲國家首腦、約旦國王阿蔔杜拉、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等中東國家領導人都赴巴黎以示支援。如此多國家參與,是為了展示法國在歐盟及地中海周邊的領導力,也展示了歐盟在對外方面團結。當然,政治外交對外主要是團結在法國周圍(內部經濟整合和對外經濟合作則主要團結在德國周圍)。這種團結,有利於歐盟在未來對外施加更大的影響力。

三、為了冷淡可能引發歐俄新冷戰烏克蘭局勢。

烏克蘭局勢之所以這麼熱,根本原因在於美國背後的支持,美國目的是為了激發歐俄新冷戰,但歐盟不想新冷戰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借恐怖襲擊的理由打出打擊IS的牌,則可一定程度地轉移視線。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總統和外長都明確表態支持法國,俄羅斯外長還參加了這次游行。從這一點上說,歐盟和俄羅斯還是心領神會的。

美國政要為何沒有出席?白宮為何反悔?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奧巴馬即致電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支持。奧巴馬或白宮政要沒有出席這次「游行」,說明歐美在這次事件的操作方向上存在分歧。至少在細節上,奧朗德一定沒有很誠意的邀請,白宮也沒有特別希望參加。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上述法國和歐盟的目的和美國的想法並不一致。在美國看來,需要進一步激化烏克蘭局勢,並繼續推動歐俄對立,只有在俄羅斯癱瘓並無力再支持敘利亞政府之後,進一步在中東搞大動作才能順風順水。美國是擔心,歐盟和俄羅斯最終在敘利亞問題上和烏克蘭問題上同時妥協,最後把美國給賣了。

在美歐彼此的猜疑下,美國政要沒有參加這次「聚會」也就不難理解了。那麼,為何美國各界又對白宮決策表示批評呢?白宮為何又承認是一個錯誤,並反悔呢?

之所以遭到各界批評,原因是這次法國搞得動靜太大,40多個國家的外交秀美國這個西方領導者卻缺席了,這是多大的損失?如果出席,美國可進一步主導進程;相反,這40多個國家所做的意見統一美國就無法參加意見,這自然是對美國戰略布局的一大損失。未來,美國在針對IS打擊的決策上及烏克蘭局勢上,都有可能因此陷入被動。所以,美國各界對白宮決策表示批評就不難理解了,白宮承認錯誤也就順理成章了。

法國這次游行,號稱動員370萬人參加,僅巴黎就超過120萬人,還有包括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要。從客觀效果上看,這實際上是一次由法國出面、歐盟主導的國際峰會,是為下一步決策做輿論造勢和意見溝通。

更引人注目的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巴勒斯坦國總統阿巴斯、波蘭總統波羅申科和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都共同出現在游行現場。這不但是巴以領導人4年以來首次出現在同一公開場合,也是歐盟和俄羅斯的一次互動。而且,1月11日參加完這次游行,烏克蘭、俄羅斯、德國和法國四國外長就於第二天、即1月12日在柏林舉行了「諾曼底式」談判,就烏克蘭局勢進行溝通協調。

上述情況表明,這次政治交易預熱美國被排除在了核心圈子之外。這才是白宮痛心疾首、反悔認錯,並准備派克裡在本周訪問巴黎以實現快速糾錯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奧巴馬正准備邀請盟國的領導人參加2月1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全球安全峰會」,議題是阻止暴力極端主義思想上升的問題。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峰會將重點討論美國一些社區試行的應對極端主義的最佳方案和新努力。如果僅僅是這種議題,恐怕並不是歐盟會滿意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