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團隊3大錯致2天蒸發2000億

占豪

近幾天,淘寶和工商局硬碰硬來回扳腕子的新聞充斥各大媒體,包括境外主要媒體均對此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受此負面影響,阿里股價近周三、周四兩天就蒸發330億美元,合人民幣差不多2000億。這一事件,在1月30日工商總局局長會見馬雲,雙方達成諒解後有所平息。但是,這一事件對阿里的負面影響將是長期的,未來因這件事為導火索的很多負面事件都可能長期困擾阿里。

alibaba-evaporation-200-billion-in-2-days

據最新報道,國家工商局針對阿里的一份行政指導白皮書可能成為美國律師行狙擊阿里的重要文件,外電稱有五家美國律師事務所以此為據,指其財務及營運隱瞞投資者及可能違反上市規則。市場估計,一旦法院接納其中一宗集體訴訟申請,其他訴訟恐怕大量湧現,屆時阿里將淪為「提款機」,支付巨額和解費或賠償。

對於馬雲和阿里,占豪一直持肯定評價,原因是無論阿里還是馬雲,對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都起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中國商業歷史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商業發展史中,馬雲和阿里都會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這是由他們做出的創造性成績決定的。馬雲和阿里改變了中國的商業環境,推進了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了上下游不少新興服務產業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升級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雖然有人指責馬雲和阿里破壞了中國傳統商業生態,但在占豪看來,這就像大工業生產替代手工業者、工業體系替代農業體系一樣自然,是社會進步的體現。阿里的出現,大大減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間環節,降低了老百姓獲得商品的成本,客觀上提升了大眾的生活福利水平,這是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力量。所以,站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發展角度來說,我們對於包括阿里在內的電商,要有呵護之心,要以大局為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國家工商總局和阿里的這次本可不存在的爭端,正是因阿里沒以大局為重而瞬間發酵的。這一發酵,在全球範圍內給阿里造成了幾乎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在占豪看來,馬雲和其公關團隊至少犯了三大戰略性錯誤(雖然馬雲已退出管理層,但其精神領袖和老板的地位是不可改變的,故這裡就只能仍將其與阿里放在一起來看。何況,在事件接近不可收拾之時,還是馬雲出面和工商總局局長協調方才平息)。

一、馬雲和阿里團隊對中國深化體制改革的大方向、大趨勢理解得不夠透徹。

從馬雲和馬雲團隊針對國家工商總局報告作出的反應上看,馬雲和阿里團隊顯然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中國深化體制改革的方向、政策沒理解透徹。說白了,就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精神沒有吃透、搞明白。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過占豪十八大以來關於中國的一些政策解讀和評論的戰友都應知道,個人曾作出過這樣的判斷,即這次深化體制改革將會決定未來中國三十年走向,後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四中全會《決定》,則是決定這一方向和實現手段的一個大框架。未來三十年,頭十年將是決定性的。在這十年中,中國將構建出未來發展的大框架。也就是說,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的《決定》,就是未來30年的藍圖,就是未來10年建設的規劃圖。沒有理解其中的根本精神,就會在戰略上出差錯。這次阿里的差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太豐富,限於篇幅不能長篇大論地論述,這裡只討論與阿里這次事件有關的內容。

我們知道,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了兩項內容:一是提升市場地位,即由市場來決定資源配置。二是政府將重新定義自身職能,要將大量審批權下放甚至取消,政府部門職能將由過去前置審批轉變為事後監管。簡單點說,就是由過去嚴進寬出轉為寬進嚴出。

這兩點內容是什麼關係?又是什麼聯係呢?

在闡明上述問題之前,占豪要提出一個新的經濟領域的概念「大市場大政府」。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大市場小政府」,以西方市場經濟為代表,特別是美國;也有「大政府小市場」,譬如剛剛改革開放後頭一二十年的中國,就是「大政府小市場」,21世紀後的中國應該用「大政府中市場」描述才准確。

中國確立下來的深改的方向,既不是一些人希望的「大市場小政府」,也不是另一些人希望的「大市場大政府」。在中國核心政治層面看來,前者是邪路,後者是回頭路,這是當年胡總執政時就有的潛台詞。中國改革的方向只有一個——「大市場大政府」。客觀上,這是唯一符合中國國情,且是唯一一種可在制度領域超越西方的路,別無他途。某種意義上說,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是歷史的選擇。

「大市場大政府」這個方向如何實現呢?過去數年,我們學術界、輿論界吵吵鬧鬧地討論了很多,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一錘定音。即,屬於市場的權力全部還給市場,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政府來制定市場的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則,劃定足夠大的範圍,交給市場進行公平競爭,所謂的符合中國國情和對中國長遠發展有利的,都會鼓勵發展;在產權方面,采取各種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的發展模式。簡單點說,就是政府退出微觀經濟領域,不再參與直接的市場競爭,只掌控宏觀調控和對市場的依法監管。更直白點說,就是市場的終極裁定權歸政府,市場的自由博弈權歸市場,政府是國家市場這輛「大巴」的司機,所有的市場成員都是大巴「乘客」,大家可以在這輛大巴上依法競爭自己的位子。

我們再說三中全會《決定》中那兩點的關係。《決定》中既然將資源配置權力交給了市場,那麼政府做什麼呢?若政府自此不怎麼管事了,那就走向了「大市場小政府」的邪路,不符合中國國情,也不符合中央精神。所以,雖然資源配置的權力交給了市場,政府原來的審批權取消或下放了,但政府不可能不管市場。否則,像中國這個遠不成熟的市場經濟,就會出現野蠻、原始的市場競爭,那將會傷及經濟長遠發展。所以,政府在下放審批權的同時,一定會加強對市場的監測、監管,政府絕不會讓市場失控。

在政策層面,深化改革改什麼?就是改掉政府原來那些權力,調整政府職能。要將政府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讓政府依法辦事,讓市場經營者依法經營,大家都能各在其位、各司其職、各行其道。當然,這麼一改,市場經營者過去寬松的經營環境就不存在了,規範化下的市場,對過去的經營者來說會有一個較不適應的階段。

如此,就出現了這樣兩個矛盾:一是政府層面的矛盾,二是市場層面的矛盾。

在政府層面,對工商總局等這樣的政府部門來說,過去嚴進寬出,如今要寬進嚴出,那必然就需要加強監測監管。由於過去對市場監管得不夠,也就必然有對市場缺乏有效監測、監控、監管經驗和手段的現實矛盾和問題存在。為了加速實現深改目標,政府部門就必然會深入市場最底層進行摸底,並准備制定相應的監測和監管市場的相應規則。

在市場層面,過去企業經營者所面對的環境是「嚴進寬出」,如今所面對的是「寬進嚴出」,作為經營者必然很不適應,特別是對於政府下基層摸底很不爽。因為,政府部門的到來,在短期內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過去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可能就要變成違規甚至違法了。這種不適應新的監測、監管的矛盾,將會是未來較長時間內的市場常態。

馬雲和其阿里團隊,就是沒有明白這些內涵,所以才會對工商總局的那個報告有如此強烈反應。在阿里看來,有這樣的強烈反應,特別是針對辦事的司長,能起到打蛇打七寸、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然後讓政府作出讓步。

可是,工商總局執行的是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的政策,這是深改必然要走的路,哪怕阿里有再強大的背景,都不可能和這股力量對抗。因為,這股力量是代表13.5億人的深改力量。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與這股力量對抗都必然會被碾得粉身碎骨。在這種背景下,包括中央最高層、包括所有官方輿論,甚至包括很多民間力量(包括受益阿里的消費者),都很難再支持阿里。這就是大勢的力量。

所以,我們看到,在官方,多個部委立刻表態支持工商總局,因為他們支持工商總局就是支持自己,以後自己也面臨著一樣的問題;我們看到,很多官媒直指阿里,因為官方媒體也一樣要執行中央精神;我們看到,網絡媒體對阿里一片不滿之聲。在美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立刻感受到阿里的潛在危機,阿里股價大跌。因為,在美國投資者看來,如果沒有好的政商關係,阿里在中國將會寸步難行。

退一萬步說,哪怕未來針對劉司長的投訴真的見效了,這一事件過去後,也會再派新的李司長、王司長繼續往這個方向推動改革。這種改革,根本不可能因為某個人的問題而被終止。客觀上,這次阿里的盲目開炮反擊,挑戰的不是劉司長,也不是工商總局,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立的深改大方向。如此挑戰,簡直是飛蛾撲火的行為。

當然,從政府層面上說,監測、監管市場也是一個試驗的過程,暫時也不會真的對市場的一些反彈力量真的下殺手。面對新的監測、監管形勢,政府部門也需要試著號市場的脈,而不是盲目、強力去做,一定有一個摸底和過度過程。作為政策面,可能允許一次或兩次挑戰,也可以聽取市場反饋的意見,但絕無可能進行方向調整,也不可能容忍一次次對權威的挑戰。作為企業,該做的是和政府進行良好溝通,並共同努力將市場建設好,這才是共贏方式。

基於此,占豪在事件發生後於1月28日晚上9點發表了這樣一系列評論:

針對工商總局關於2014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淘寶公開發表聲明反擊。頓時,輿論把工商總局查淘寶和淘寶的聲明視為尖銳對立,甚至有媒體把兩者之「爭」稱作「開撕」。事實上,兩者看似對立,實則非也!

中國處深改初級階段,政府職能正由過去前置審批走向事後監管,市場參與者的市場准入門檻正在被大大降低。在這種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大市場建設方向的指引下,監管部門需要適應自己全方位市場監管者新角色,而市場經營者則需要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下國家監管裡的的增強。在初期的磨合過程中,兩者出現摩擦、衝突是必然的,因為兩者之間對自己的新定位都不適應。

對監管部門來說,從過去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審批權上,如今監管者必須放掉這塊權力,並開始對市場進行全方位的監測、監管。如此,監管部門在檢測能力、監管能力方面必然面臨初期能力的不足、工作方法的不到位和對市場理解得不夠等問題。所以,對於這份新階段的監測結果報告,市場在很多方面不理解就很正常。因為在市場看來,過去習以為常的事突然可能有緊箍咒了,而且這樣的報告還可能以偏概全,這可能會影響市場的正常經營,自然要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無可厚非。因此,而已預見,監管部門未來必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在監測、監管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監管部門不斷去深入了解市場,要搞清楚哪些是對市場發展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不可以進行的,哪些現在是可以進行的等等。

對於市場經營者來說,對監管部門逐漸擴大監測、監管範圍,手將伸得更長,在最初必然不適應。因為過去雖然門檻高,但進入市場後的監管相對較松。如今,門檻低了,監管嚴了,那麼原來的市場經營者必然有一段時間不適應。但是,擴大監測、監管必然是政府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市場也必然有一個適應過程。

對於電商的健康發展,相信無論政府還是電商自己,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兩者在對市場的看法和理解上必然有差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政府,應該繼續深入地了解市場,通過制定有利於電商健康發展的規則,來推動電商的發展,對違規違法者要能及時糾正。如此,就需要政府部門和市場經營者之間有更深入的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如此,假以時日,規則必然明晰,各方必能各處其位,各司其職,各行其是。

盲目將兩者進行尖銳對立的炒作是錯誤的,這不過是現階段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深化改革進程中的必然磨合過程,不必大驚小怪。

政府是想讓經濟好,企業也想經營好,最終遏制的破壞市場者,對那些好的經營者是有利的,對壞的經營者是不利的。現實問題是,大家都對新角色有一個適應期,必有摩擦。事實上,摩擦即磨合過程。

淘寶作出如此反應合適嗎?

如此反應是公關不成熟的表現。若在承認問題同時,善意指出工商總局監測監管上的問題,並對此表示理解,呼籲相關部門加強溝通,主張共同努力杜絕假貨,那公關效果比現在有利得多。淘寶如此反應會和工商總局雙輸,企業和政府雙輸歸根結底是企業先輸。

如此反應,對淘寶有何負面影響?

  1. 強化淘寶假貨印像,這對淘寶下鄉戰略不利;
  2. 針對劉司長看似捏7寸,實則觸犯政府職能轉變之權威,在深改政府轉變職能時最高層面一定支持工商總局而非淘寶,此乃戰略輸著;
  3. 淘寶反應,只會促使政府提升監測監管能力,並針對淘寶制定規則。

看評論,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置於其中一個立場中,將兩者尖銳對立,實則不然。我的評論沒有雙方立場,只有中國發現大趨勢的利益立場,同時只談此事影響及應該如何趨利避害。希望雙方都冷靜下來,避免博弈傷及電商行業和廣大消費者,在這一點上淘寶態度尤其重要。

工商總局在執行的是深改政策,是大方向,需要調整的是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是方向,淘寶挑戰這個方向豈不是要自絕嗎?自然是淘寶態度,只有淘寶有態度才能很好溝通,工商局是行使國家職能,手段和工作細節可能有問題,但事情沒問題。分不清自己就會吃虧。

這種問題不要一下子就提升到政治領域的博弈,那是要出大事的,會嚴重傷害中國經濟,局限在商業和監管層面對彼此,對中國經濟都是最有利的,也符合三中全會精神。別玩過火!

對於這次教訓,希望工商總局和阿里進行深入溝通,並加強協作,努力將市場干好,無論阿里還是別的企業,都能在這個市場中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只有彼此進行更加深入溝通,才能在三中全會精神基礎上,真正建立起來「大政府大市場」這個將來必能影響整個世界的「中國模式」。

二、面對政府職能調整,馬雲和阿里團隊在阿里發展方向上存在盲點。

淘寶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靠寬松的政策環境、巨大的且相對廉價的中國市場及強大的制造業,這些條件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什麼這個世界只有中國能誕生淘寶的根本原因。客觀上,是中國的大環境成就了馬雲和阿里。

更具體點說,就是淘寶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以創造性思維,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創業門檻極低機會。在巨大市場力量的推動下,阿里得到飛速發展,同時帶動相關產業和創業者的發展。淘寶給中國帶來的好處我們說了,這裡再說說淘寶的問題。

淘寶是不是「假貨」泛濫?

客觀地說,「假貨」多是客觀事實(假貨應該稱作「冒牌貨」更合適,就個人淘寶購物經驗來說,總體上還是質優價廉,只要不貪便宜還是能買到質優價廉的好東西),但是淘寶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也正是因為其質優價廉才得以贏得市場。所以,一方面這些「冒牌貨」確確實實比較多,另一方面很多購買者其實也並不關心是不是所謂「假貨」。譬如,很多所謂國際品牌的短袖襯衫很便宜,顯然是「冒牌貨」無疑,但其整體質量完全值那個價,消費者也沒指望能幾十塊買件國際名牌穿。但問題在於,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大量的「冒牌貨」存在顯然是不利於規範市場的發展的,這就決定了政府必然會出來管。

政府這麼一管,問題來了,這些過去做這些生意的店家怎麼辦?如果不轉型就得死。轉型,就必然面臨不適應和陣痛,也會有不少商家會被市場淘汰。而且,如果這麼管下去,淘寶的門檻會繼續提高,其活力必然下降,這就影響淘寶的進一步發展,也就影響到阿里的發展。

所以,如果一下子門檻提得很高,會給阿里經營帶來很大風險。如果大規模封殺淘寶店,沒那麼多商家的話,阿里的業績增長就會受到打擊,股價也就會受到打壓,公司發展就要面臨嚴重問題。所以,客觀上說,淘寶面臨著如何轉型發展的問題。

換句話說,阿里在未來發展方向上已經開始出現較為嚴重的盲點,到底怎麼保持高增長成了淘寶的問題。更直白表述,就是阿里面臨著和中國當前經濟一樣的問題,即轉型升級問題。如何轉型,轉型中如何拓展新的市場,這成了淘寶面臨的真正困難。阿里反工商局反什麼?其實反的就是自己的發展盲點和對未來方向的擔心。即,一旦工商局嚴厲監控、監管下去,阿里未來發展必受打擊。正是基於這種內在的危機感,使得阿里在面對工商總局的監測報告時出現不理性爆發。

實際上,對阿里來說,對抗轉型升級是錯誤的,這是大勢所趨。阿里糾錯也還是很快的,馬雲很快和工商總局局長會見並達成一致意見就是明證。根據新聞報道,雙方進行了深入交談,將共同探索管理模式,促進網絡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馬雲還表示,阿里公司將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技術等投入,加強原有專業打假團隊,加強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與執法部門共同聯手,切實有效解決現實問題。

馬雲當前的態度就對了,這就回到了上述我們談到的處理邏輯上。這種糾錯及時,後邊工作也要盡量配合好才行。但是,阿里做到這些還不夠,還必須在兩個方向上作出足夠努力,才能真正維持「基業長青」。這兩個方向包括:

(一)淘寶的轉型升級,在這方面,阿里應該在創造質優價廉商品品牌方面做更多工作,以避免在轉型升級上阿里商業活力的下降。

(二)要在淘寶之外結合現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或打造新的商業體系,否則諸如微信的微商和京東的拍拍發展起來,淘寶將面臨兩面夾擊之勢。

這兩方面做好,阿里的高增長才能持續,才不會陷入困局。

三、馬雲和阿里低估了官方決心和事件可能對阿里的長期發展影響。

相信阿里在作出反擊工商局決策時,也是做了充分的權衡與考量。但是,由於對第一條國家深改政策方向理解得不夠透徹,導致在決策時低估了官方的決心,並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甚至,在考慮這一事件對未來阿里長期發展的負面影響方面,負面估計得也遠遠不夠。更直白地說,阿里潛意識中有了守成的想法。但是,就像傳統商業被淘寶大面積替代一樣,一旦這種守成的潛意識繼續擴散和延續,則不可避免數年後淘寶也將面臨傳統商業同樣的困局。

如果阿里能充分對三中全會的《決定》精神有一個深刻理解,相信團隊在做決策時不會如此選擇。而且,在做戰略規劃時,相信會更加進取而非不知不覺間強化守成潛意識。事實上,馬雲離開阿里團隊本身,就會給這個團隊帶來一些守成的內涵,因為至少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替代馬雲在阿里的位置,甚至永遠都無法出現這樣一個人。在占豪看來,通過這次事件,阿里團隊應充分認識到上述大趨勢,然後根據未來的大趨勢,對未來商業環境的變遷做充分考量,並根據這種變遷趨勢作出新的定位和選擇。

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將會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發生深刻變革,阿里應該順應這種變革趨勢,方能有更大作為;相反,如果逆這種變革而行,或對這種變革心生抵觸情緒,阿里也必將進入衰落季節。阿里若衰落,不但對阿里、對馬雲是巨大損失,對中國經濟都將是巨大損失。所以,政府和阿里應加強溝通和協調,就如何作出更有利於中國經濟的選擇作出努力,在發展大勢上達成更大、更多共識,為中國深化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正所謂順勢而為者昌,只要能順著大勢,相信在大勢發展中也能獲大利而非相反。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