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及反對誰不會

盧展常:前報章編輯

最近有兩宗新聞,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第一宗是特首梁振英表示關注到內地居民來港個人遊(即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的社會問題,會在兩會期間,與中央有關部門跟進,以及商討有否收緊相關政策的空間。第二宗新聞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佈2015至16年財政預算案,減稅增福利之餘,又推出多種建議,振興本土經濟。

20150228-criticism

不過,上述的新聞,在部分香港傳統媒體及新興網絡眼中,再一次成為批評政府的「憑據」。有報道批評,特首梁振英自詡為「自由行之父」,當年以建議自由行政策為傲,今日卻提出與中央商討及收緊,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辱己辱港。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財政預算案「派糖」,又惹來很多批評,如補助受佔中影響行業被說成是「政治回饋」,檢討民生收費的建議則被指與市民斤斤計較,漠視民間疾苦之類。

以上的批評,只能慨嘆說一句:「反對真的很簡單。」

施政因時制宜亦要審慎

作為執政者,在施政上必然是以審慎為主,事事要顧全大局,盡量平衡各方的利益之餘,也要顧及社會的整體發展及趨勢。政策亦不會出現「千秋萬載、一成不變」的情況。還記得當年香港經歷非典型肺炎病役後,經濟蕭條,自由行政策的出現就成為振興香港旅遊業的強心計,亦帶動了其他服務業的復蘇。政策推行至今接近十二載,引起水貨客、兩地居民矛盾甚至發生衝突等社會問題,政府意識到問題所在,於是提出與中央商討,看看有否收緊「自由行」政策的空間。簡單而言,公共政策就是要因時制宜,需要經常調整和變化。現時大家看到的,特區政府至少對自由行政策並非朝令夕改,根本不知道這類毫無意義的批評起到甚麼積極作用。

以現時本港的政治氣氛,基本上特區政府作出甚麼舉動都會惹起批評,尤其是來自立法會泛民議員的批評。筆者在這裡可以大膽猜想,假若梁振英沒有提及與中央商討自由行政策,就會出現梁振英辦事不力,只顧內地人利益犧牲香港的聲音;若財爺曾俊華沒有在財政預算案中「派糖」,他又會惹來「守財奴」之類的罵名。

環顧世界各地,不少在野黨在執政前,對政府的批評,加上一個吸引的口號,為民眾帶來無限憧憬。但當在野黨變成執政黨,往往表現反而比之前的執政者更差。因為批評別人,不代表你會比他人做得出色。始終,批評他人,很多時候都只是閒話一句,不需要負甚麼責任。出現問題時,又可以指責受批評者辦事不力。為罵而罵,為反對而反對,誰不會做?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批評者只要夠無恥,基本上已是立於不敗之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