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否決政改 須先交代出路

張志剛: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

由幾間傳媒機構委託不同大學的民調中心以及私人市場調查公司所進行的政改民調在近日陸續發布,其結果都是大同小異,其數字的差距大多是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

Pan-should-explain-the-way-out

這些民調結果的一致性,主要是涉及的事情簡單,民調設計的問題也不涉及複雜的理念或者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問題,探索民意。不同的民調,基本上都只是問兩個問題,一是否支持政府的方案,二是立法會應否通過方案。而第二條的支持度又一般比第一條稍高,那代表有三幾個百分點在取態上不支持政改方案的市民,但都希望立法會通過議案,他們大概都是從政治現實出發,也是政治上的務實分子。

政府爭取六成支持 仍存機會

對於政改方案而言,支持比不支持的平均高十個百分點左右,而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議案的差距就再闊一些。這些支持度,比部分政界人士期望的六成支持度有點差距。

由現在到立法會投票尚有個多月,這些指標仍然會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堅決反對政改的核心死硬分子大概是三成左右,所以政府要爭取六成的支持度,是有一點困難,但不是完全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未表態那十個百分點的市民固然可以爭取,就算現時認為立法會不應通過的三成八,其中邊緣的八個百分點也不是鐵板一塊,政府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把那八個百分點的市民爭取過來,也存在一定機會。

從民調結果的走勢來看,支持方案和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方案的比率能否到達六成,是未知之數。但在比率上比反對的為高,相信可以支持到底。但民調始終是民調,就算不跟泛民某些議員去玩數字遊戲,把《基本法》附件中的修改條件,亦即是要三分之二立法會議員支持,張冠李戴到民調之上。這種做法,連偷換概念也不算,根本就是百分之百的錯誤,而且是一錯到底。

立法會人數的三分二和民調中的三分二,根本就是兩碼子事。立法會有一半議員是功能組別,他們的席位是按功能來分配,而不是以人數為基礎,一些功能組別的議員只是由幾百個,又或者三幾千人選出來,那又怎可以跟完全數人頭的民意調查來比較。

泛民反民意而行 需解釋原因

民意調查可以說是科學,但怎樣說也不是法律。其中的抽樣誤差,以至調查方法且不去爭拗,民調本質就只是用來作參考。所以部分泛民議員一早表明,無論民意,又或者民調如何,他們都會否決以「八·三一」為基礎的政改方案。

從法律又或者政治上而言,他們的確有權這樣做。因為大多數政治體制是代議政制,行政首長和立法機關議員一經選出,他們就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行事,他們有權跟民意對賭,自己做自己認為對的決定。但在做這個決定時,他們必須同時記,以及接受兩件事情,一是他們必須向公眾解釋,他們為何反民意而行,道理何在?原因何在?第二,是他們願意接受違背民意,跟民意對賭的政治後果,這政治後果最直接是在下次選舉中反映出來。

蘇州過後 何地何時有船到?

泛民不跟民意投票,也要好好解釋,他們否決了政改之後有甚麼出路?如果無法令到政府重啟政改五步曲,他們又如何負責?如何交代?至現在為止,泛民也無法解釋他們如何可以令到特區政府重啟政改五步曲。特首明言,蘇州過後不知何地何時有船到。泛民在決定否決時,應該有一明確說法,船幾時到,何處搭到。

至於付上政治代價,那泛民不必明言,心中有數就好了。■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5年5月1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