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北歐國家的國旗長得那麼像

1905年8月13日,挪威跟瑞典和平分手,終結了自1814年開始的共主邦聯關係,成為獨立國家。至今已有110年。雖然在政治上獨立已久,但是挪威和瑞典仍有相當多的共性,如都是高福利、高稅收國家,氣候都相當寒冷,抑鬱症都相當流行。不過對大多中國人來說,它們最大的特點還是國旗都長得特別像。

Why-the-Nordic-country's-flag-looks-so-much-like

更加離奇的是,挪威的國旗還和丹麥、芬蘭、冰島非常類似,設計款式也如出一轍,都是豎杠偏左的十字形。

為什麼這麼多國家的國旗都如此相似?這是一個巧合嗎?

北歐諸國的國旗,從左至右分別為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和丹麥。

北歐的維京時代

除芬蘭之外,現在的北歐各國的主體居民都屬於北日耳曼人。現今的日德蘭半島以及瑞典和挪威的南部海岸是日耳曼人的原鄉,日耳曼語言文化正是從這個區域擴散到德國、荷蘭、英國等地的。

眾所周知,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徵,北歐國家國旗上的十字也正是代表了基督教。但是事實上,北歐國家早期不但不是基督教國家,相反還是基督教的大敵。

相對於擴散到南方的親戚而言,留在北歐的日耳曼維京人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比較小。因此當基督教的浪潮席捲歐陸,羅馬帝國及其周邊的蠻族紛紛皈依基督之時,北歐地區的居民仍然信仰他們的原始宗教。

作為印歐人的一支,北歐的原始宗教繼承了不少古日耳曼宗教乃至古印歐宗教的特點。在當代,北歐神話經常被用作文學和影視作品的題材,例如好萊塢電影中的雷神索爾(Thor)、他的邪惡弟弟洛基(Loki),《指環皇》中的矮人等經典形象均脫胎於北歐神話故事。

872
雷神索爾是北歐神話中的中心人物。

在其他的日耳曼民族中,隨着基督教的逐漸深入,這類神話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一般只在日期的名字上有所反映,如英語星期四(Thursday)即為雷神索爾日,而星期五(Friday)則為弗蕾亞(Freyja)日。但在古代北歐,人們篤信神話。因此北歐人以戰死沙場為榮,在面對敵人之時,北歐人的勇悍讓人不寒而慄。

公元793年6月8日,乘着長船的維京人襲擊了位於英格蘭北部的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修道院,自此開啟了歐洲歷史上所謂維京時代。其時歐洲氣候進入一個較為溫暖的時期,北歐地區人口增加,農地出現短缺狀況。為應對這種情況,維京人開始四處出擊。

在英格蘭,他們佔領了大片土地,成立了所謂的丹麥區。11世紀的丹麥國皇克努特大帝(Cnut)更是一度征服了英格蘭,成為全英格蘭的國皇。而在法國,持續不斷的攻擊迫使法皇和這幫海盜簽訂條約,將法國西北部地區給予維京領袖Rollo以換取其抵擋其他維京人的攻擊。這塊土地日後成了所謂的諾曼底地區(Normandy),Norman即為北方人的意思。而Rollo的後代成為諾曼底公爵。在東歐,留里克(Rurik)於859年成為諾夫哥羅德的統治者——雖然他聲稱是諾夫哥羅德邀請他當老大的,但是真實情況只有天知道了。

873
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遺址

而走得最遠的還是挪威人,874年,來自挪威的殷格·亞納遜(Ingólfr Arnarson)在今天的雷克雅未克登陸定居,從此冰島成為挪威的一部分。這些在冰島上的挪威人後裔更是膽大包天,在冰島人紅鬍子埃里克(Erik the Red)的帶領下,他們甚至對格陵蘭島動起了腦筋。

紅鬍子埃里克在982年由於殺人被放逐,在三年的放逐期,他去了格陵蘭島並考察了格陵蘭島的西南部海岸。當他回到冰島時,他將這個島嶼命名為綠島(Greenland)——這聽起來可比冰島(Iceland)動人多了。他的營銷策略相當成功,很快大批冰島居民跟着他去格陵蘭闖蕩了。他的一個兒子萊夫·埃里克松(Leif Erikson)繼承了父親的冒險基因,繼續向著遠方考察,甚至抵達美洲大陸,並在今天的紐芬蘭地區(Newfoundland)建立起居民點,這可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接近五百年。

至此維京人的腳步西至北美洲,北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北部,南及西西里島,東抵東羅馬帝國和羅斯,作為文明發展水平相當低的蠻族,有此戰績殊為不易。

基督教影響下的十字旗

不過海盜們的好日子終究會到頭,隨着南方歐陸國家實力的增強和氣候上的轉變,勇敢尚武已經不能使北歐人成為南方國家的夢魘。在中世紀的宗教狂熱下,身為異教徒意味着隨時受到基督教國家聖戰的威脅。成為基督徒則可贏得基督教國家的支持,在內部紛爭中獲得強大外援。

在強大的現實壓力下,北歐的領袖們紛紛皈依基督教。在11-12世紀,丹麥、挪威、瑞典先後皈依基督教。然而異教徒的影響仍然相當大,不但相當多的北歐人信仰傳統宗教,就算是名義上的基督徒,往往也保留了大量的異教習俗。

無論如何,新的身份讓北歐的國皇們佔據了道德制高點。為了表達對於新信仰的忠心,他們身上的好戰基因再次發作。在南方國家紛紛組團進行十字軍東征時,北歐國家也對北方的異教徒發動了聖戰,即所謂的北方十字軍

在丹麥、瑞典、德國的攻擊下,愛沙尼亞人、普魯士人、芬蘭人等異教徒紛紛被擊敗並被強行皈依基督。在此過程中,北歐國家也乘機擴張地盤。如經過長期佔領,1362年,瑞典正式將現在的芬蘭收入囊中。挪威由於偏居一隅,未能參與大規模聖戰,但也不斷向北方擴展領土,佔領了居住着信仰原始宗教的薩米人的地盤。

870
芬蘭西南海岸至今仍有不少瑞典後裔,瑞典語也是兩種官方語言之一。

北歐現有的十字旗的雛形正誕生於這個時代。傳說1219年,丹麥對愛沙尼亞進行聖戰,戰事相當不利,失敗基本已經註定。丹麥軍對上帝禱告,結果一面紅底白十字的旗幟從天而降。受到鼓舞的丹麥士兵士氣大作,一鼓作氣擊敗了愛沙尼亞軍。

然而這個故事並不特別可信,因為紅底白十字旗頭一次明確出現已經是14世紀了,而這則故事出現於史料中則更加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丹麥的紅底白十字旗確實反映了基督教的影響,也正是這面旗幟催生出了其他北歐國家的十字旗。

十字旗的擴散

為什麼丹麥的國旗能夠影響到其他北歐國家呢?

北歐國家的人種、文化、語言都相當接近,就是到了今天,所謂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都具有相當的互通度,相互間的距離可能尚不如北京話和廣州話。

如此近的關係,北歐的貴族和皇室也經常通婚。如有皇室絕嗣,一國的皇位經常會落到另一國皇室的手中。挪威就因此吃了大虧。

1319年,挪威皇室絕嗣,皇位傳遞到了瑞典國皇馬格努斯四世手中。他的兒子哈康和丹麥公主瑪格麗特結婚。他們的兒子奧拉夫因此具有了三國皇位的繼承權。雖然奧拉夫在成年前去世,但是在瑪格麗特的運作下,她的甥孫埃里克成功繼承了三國皇位。由丹麥主導的卡爾馬聯合就此誕生。聯合的旗幟和丹麥國旗頗有相同之處,只是由紅底白十字換成了黃底紅十字。

卡爾馬聯合成立的時候,正是北德商人的漢薩聯盟風頭正勁之時。埃里克於1426-1435年和漢薩的商人們打了一仗,結果大跌眼鏡,漢薩的商人們結結實實地把國皇揍了一頓。埃里克聲望掃地,並於1439年被迫退位。

871
由北德商人主導的漢薩同盟是中世紀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隨後的幾十年,瑞典不斷挑戰丹麥在聯合中的主導地位。終於在1523年6月6日,瑞典人選出了自己的國皇古斯塔夫,正式從聯合中獨立,6月6日也就成了瑞典的國慶節。

雖然瑞典獨立了,但是之前的影響並沒有一筆勾銷。獨立后的瑞典仍然使用十字旗。不過顏色和丹麥、卡爾馬聯合有所不同,採用了藍底黃十字的設計。當然,瑞典人也編出了類似丹麥國旗起源的傳說,說是某位古代的瑞典國皇在聖戰時看見了夜空中有金色的十字架,獲得了靈感云云。
在瑞典離開了卡爾馬聯合后,挪威和丹麥仍然構成共主邦聯。由於瑞典的退出,丹麥失去了制衡力量,在聯合中越來越佔據主導地位。1536年,丹麥宣布挪威為丹麥的一個省份。雖然挪威本土維持了相當高的獨立度,但是時屬挪威的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一股腦地被丹麥吃進。挪威吃了個巨大的啞巴虧。

不過到了拿破崙戰爭時期,丹麥站錯隊,支持了拿破崙。彼時本為瑞典一部分的芬蘭已被沙俄侵吞。瑞典在拿破崙戰爭中又正確地選擇了反拿破崙聯盟一方,為了嘉獎瑞典並對失去芬蘭進行補償,在英、俄等國的運作下,挪威從丹麥被划給了瑞典。

被劃為瑞典后不久,挪威議會於1821年通過決議,制定了國旗的樣式,不出所料仍然是以十字旗為基礎,只是在用色上更加大膽,用了三種顏色。不過到了1844年,瑞典—挪威聯合開始使用聯合國旗。為了體現兩國的平等地位,聯合旗包含了兩國國旗的元素,色彩極為斑斕,被戲稱為鯡魚色拉旗。

869
「鯡魚色拉」旗堪稱最難看的國旗。

鯡魚色拉旗堪稱審美上的災難,所幸19世紀歐洲民族主義興起,挪威人對和瑞典的聯合越來越反感,並於1905年正式和瑞典分道揚鑣。鯡魚旗也就壽終正寢了。

雖然北歐諸國的國旗基督教色彩極端濃厚,但進入20世紀以後,北歐諸國卻引領了世俗化的潮流。北歐國家每周都去教堂的人口佔比在西方國家中位列最低一檔。飄揚在北歐上空的十字旗儘管有着種種神授的傳說和輝煌的歷史,但它們對子民的背離卻似乎無能為力了。

原文轉載自 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