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英 核電高鐵或成合作新亮點

自俄羅斯近半個月轟炸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據點以來,中東局勢不斷演變,美軍繼續留在阿富汗至2017年,正是美國為應對俄在中東擴張勢力的對策,美俄間的互動亦勢將影嚮往後幾年世界經濟的變化。

Xi-Jinping-visits-UK

10月19日,習近平首度開啟對英國的國事訪問,這將是「習式外交」中為數不多的一次「只訪一國」,也是時隔10年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的專機再度橫跨歐亞大陸,直抵大不列顛島。

2005年,在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英國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僅為現在的三分之一,而這一次,英國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在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中國,面對它的崛起,英國準備好了嗎?

關係反轉

在習近平訪問期間,將會有超過150項聲明發布,範圍遍及政策層面和經濟層面等,而核電和高鐵項目將無疑成為此次訪問的最大亮點。

「這是一種完全的關係反轉。」前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凱利·布朗(Kerry Brown)在談及英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時評論道。

「因為在過去,一直都是英國在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尋找投資機會,但現在卻是英國反過來希望升級他們老舊過時的基礎設施,並向中國尋求投資,而且不光是這個,他們尋求的還有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秘訣。我想這也標誌着中英雙方的關係正在走向更互惠更平衡的方向。」布朗說。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此前曾表示,中英雙方已經在兩家中國企業投資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上獲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而在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可能會有一系列有關此項目的協議簽訂。

倫敦大學亞非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邁克爾·豪克斯(Michel Hockx)表示:「中國經濟正在減速,而它的性質也正在從受投資驅動變為向外尋找可投資領域。中國非常渴望能夠在別的國家進行投資,並輸出一些中國擅長的產品,比如基建、高鐵、能源等等,而這些東西也正是英國需要的東西。」

此外,中國也同樣希望通過英國在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叩開人民幣國際化的大門。

然而,就在這一段「黃金關係」正式開啟前,中英關係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不慍不火、波瀾不驚的狀態,甚至在3年前,這段關係還一度因為英國首相卡梅倫和達賴的會見而降至冰點。

《紅色資本》一書的作者之一弗雷澤·華威(Fraser Howie)稱,對於中國成為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中國人總是非常高興的,而在面對英國時更是如此(畢竟這是一個在鴉片戰爭中打敗了中國的國家)。

「現在,局面扭轉了,中國佔據了優勢,而英國則成為了示好的那一個。」華威表示。

布朗也認為,時代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中國從一個相對較弱的國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也相應需要改變」。

外交升級

事實上,作為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似乎一直都想改變中國人對於英國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將「傳統和保守」扭轉為「時髦和創新」。

2012年起,英國即在中國展開了名為「GREAT英國」的推廣活動,鼓勵中國公眾從全新的視角看待英國。

但在英國政府內部的對華政策上,這種刻板或許並沒有改變。

布朗認為,現在的中英關係很好,但兩國的外交互動仍然有待與時俱進,有些外交官們還在用「十年前的語言」進行交流,而英國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也急需改變。

「事實上,從2010年到2014年,英國外交部主張的政策並沒能實現英國政客們尋求的東西,所以在處理英中關係時,英國的外交大臣們並不是真正的話事人,因為他們沒能發揮想象力,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問題,而是依然對中國採用老一套的不慍不火的交往方式。」布朗說。

而財政大臣奧斯本主導的對華政策或許真正為這種交往方式畫出了休止符。

今年年初,英國不再顧及美國臉色,率先在眾多歐盟國家中宣布申請成為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舉動,也傳達出了一個信號——在和中國打交道的領域裡,英國正在試圖走出一條自己的獨立道路。

豪克斯說,當前的英國正在趁着中美之間的嫌隙,拉攏中國。

「這是一個具有風險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經貿聯繫上,英國肯定可以獲益。」

《外交家》雜誌評論稱,對於中國來說,他們不僅僅看到的是英國外交的務實,更看到了英國希望將普通的雙邊關係升級為一種新型的大國關係的迫切願望。

「奧斯本主義」

20世紀90年代初,一名剛剛大學畢業的英國學生在中國北京開啟了他的「背包旅行」。他到過上海,又乘船來到武漢,還去過成都。

20多年後,這名叫做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的少年重新以英國財政大臣兼首席國務大臣的身份踏上了這片土地。

「對我來說最為有趣的是,一切都變了。」奧斯本在近期的一次專訪中講述了20多年前他在中國的故事,「說真的,(置身北京)你可能以為自己在倫敦老街,或者是舊金山。但這樣的事要是放在我多年前還是學生時來中國時,是完全無法想象的。現在每一次我來到中國,我都會驚奇地看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家正在經歷的發展。」

或許,在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內閣中,再沒有像奧斯本那樣為中國「代言」的人了。除了他自己曾在青年時就遊歷過中國,他的妻子還會說中文,而他的孩子也正在學習中文。

今年9月,當奧斯本第一次以財政大臣的身份訪問中國時,他發出了豪言壯語——「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英國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好的夥伴!」而其主導對華政策的最佳抓手,無疑就是擴展經貿聯繫。

奧斯本在訪華過程中表示,誓將在2025年之前促進中國成為英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英國《經濟學人》將奧斯本的這種對華政策形容為「奧斯本主義」,並將其總結為在經濟、政治和外交上與中國捆綁。首先是樂於同中國進行經濟捆綁,寧願讓英國銀行和基建項目冒受中國經濟放慢影響的風險。

事實上,在貿易與投資領域,英國和中國的關係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與歐洲其他大國——如法國和德國。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英國接受的外來投資中僅0.1%來自中國,因此,在這一領域,中英之間仍然有着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布朗稱,奧斯本做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他認識到中英之間的關係需要被簡單化,且從戰略上着眼於一個領域——即可以體現出切實成果的領域。但無論是在對內滿足公眾期待上,還是對外和中國保持可持續關係上,奧斯本的選擇依然可能存在着風險。

務實和崛起

無論是「奧斯本主義」抑或是其他主義,人們始終能夠看到的是英國外交政策里的「務實」。

英國人正在「務實」地對待中國目前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英國第二大非歐盟國家貿易夥伴,英國也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資深顧問蒂姆·薩默斯(Tim Summers)表示:「總的來說,我認為英國人對中國崛起並不像美國人那麼充滿憂慮,他們其實相對更加歡迎一個強大的中國。英國有一種非常務實的外交文化,對全球權力的再分配也保持着開放的態度。」

奧斯本也在訪談中稱,他認為英國會比其他歐洲國家更擅長應對全球化挑戰,而中國目前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以至於像英國這樣的貿易中心無法不選擇接受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英國內部「退出歐盟」的呼聲再度高漲,卡梅倫也在此前的大選中允諾將於2017年進行「退歐」公投。

而中國方面似乎對於英國的「退歐」並不持十分肯定的態度。

據路透社14日報道,中方表態希望歐盟維持統一併繼續在世界舞台發揮重要作用,而外交分析人士認為,中方做出這番表態是出於擔心英國脫離歐盟后對中歐自由貿易的影響。■

來源:澎湃新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