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馬英九的獅城之會,也是他們和「少年中國」夢想相會之時,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夢。
中國成為統一與富強的國家,都是少年馬英九與少年習近平的理想。他們在少年之際,就了解近代中國的苦難,也立下了宏願,要在有生之年,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夢。
在2015年11月7日之前,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但都從父親的言教與身教中,了解中國近百年的苦難與動盪,必須排除萬難,繼承父輩對中國命運的承擔,扭轉乾坤。
他們的父輩分屬敵對的陣營,但對爭取中國的富強,實現現代化的美夢,卻是毫無分歧。他們也都目睹自己黨內的鬥爭和種種不堪的內耗,都了解制度建設的重要性,避免人治翻雲覆雨的禍害。
2015年,當他們在政治權力的最高峰的時刻,驀然回首,發現兩岸到了距離最接近的時刻、也是國共互動最關鍵的時刻。
中國大陸七八十年代所開始的改革開放,顛覆了馬列的計劃經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尤其在過去十年間,更是發揮了「規模經濟」與人口紅利,再加上決策明快、經濟發展迅猛,國力上升到歷史的最高峰,但也面對法治與人權滯後,亟待加強改革。
台灣自八九十年代的民主化,揮別了威權主義的囹圄,進入了眾聲喧嘩的時代,也在人權與法治上大幅上升,但經濟近年由於生產力下降,在互聯網與高新科技的發展上進入瓶頸,亟需尋求突破。
從生活方式來說,兩岸社會越來越「零距離」。他們聽一樣的周杰倫、張惠妹、看一樣的九把刀電影、沉迷一樣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愛上了《甄嬛傳》,喜歡《康熙來了》與《奇葩說》的八卦。超越政治,他們都可以成為好朋友,甚至談戀愛、結婚……
台灣有兩百萬的台商縱橫神州大地,而台灣每年也接待四百萬人次的「陸客」,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可以在台灣購物,兩岸的經濟與社會其實都進入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價值鏈。支撐台灣經濟的鴻海集團、台積電,都和大陸的經濟緊扣在一起。而在社會改革與政治改革方面,兩岸也有很多可以互相借鏡之處。
對習近平來說,他的台灣感覺,不僅是他所熟悉的鄧麗君歌聲,更要聆聽中共元老汪道涵的智慧之聲。這位前上海市長、海協會會長,早在1999年接見藍營大老許歷農時就提出:要超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國號之爭,要以「中國」二字涵蓋,則兩岸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事實上,從胡錦濤時代,就對國軍在抗戰時期「正面戰場」的貢獻,加以肯定,而不是處處延續內戰思維,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邊緣化。
習近平和馬英九的獅城之會,也是他們和少年時代的夢想相會的時刻。他們都要為實現梁啟超和孫中山的「少年中國」夢想而奮鬥。他們不會因為現實政治的種種障礙而退縮,更不會對近年台灣所出現的「去中國化」逆流低頭,而是要像父輩那樣奮勇衝刺,實現孫中山所說的「和平、奮鬥、救中國」,追求統一的、富強的自由中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