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家族一門五傑 球星二代佼佼者

香港早期球星之中,不少第二代都繼承衣缽,如李惠堂兒子育德和炳德、黃柏松兒子永康、張金海的子文、子岱、子慧,都是其中例子。唯一奧運兩朝元老馮景祥,更加有四名兒子成為足球員,有一門五傑美譽,堪稱是球星二代的佼佼者。

FITOP-players

本欄今年一月《唯一奧運兩朝元老 神腿馮景祥》一文中,曾經提到馮景祥的其中四名兒子:紀魂、紀良、紀光、紀棠都成為足球員,堪稱是一門五傑。適逢紀魂、紀良、紀棠近來都在香港,筆者便相約三位球壇名宿,一同做了一次訪問。

FITOP-players2
左起馮紀良、馮紀魂、馮紀棠一同接受訪問

跟許多球星第二代一樣,馮氏兄弟加入球壇,都是受到父親影響。六兄弟之中,排行第二的紀魂與第三的紀良,中學時代都是聖若瑟書院校隊成員,在學界賽事奪冠無數,由於馮景祥當時正擔任星島教練,兄弟二人便順理成章,在星島展開球員生涯。至於排行第七的紀棠,則未有踢過校隊,直至十七、八歲,為了賺取五十元車馬費作零用錢,才加入星島預備組。

FITOP-players3
三兄弟一同到台灣訪問比賽,左起馮紀棠、馮紀良、馮紀魂

談到父親馮景祥,紀魂讚不絕口:「最佩服爸爸控球技術好,腳法又純熟,對方球員很難搶他的腳下球,加上傳球準繩,因而贏得神腿美譽。」紀光接著說:「爸爸從不帶我們去看球,記憶中只曾看過一場星島對海軍,在先失兩球劣勢下,爸爸最後15分鐘連入三球,協助星島反勝3比2,賽後被球迷英雄式抬離球場。」紀棠則透露父親一段軼事:「在廣州四騎士年代,爸爸曾經在比賽中導致空軍一名球員斷腳,賽後到醫院向對方道歉。儘管該名球員因傷被迫掛靴,之後來香港任職記者,卻與爸爸成為好友。」年代久遠,他已忘了對方名字,只記得其綽號叫「馮一足」叔叔。

FITOP-players1
左起馮紀良、馮紀魂、馮紀棠

雖然四兄弟曾經同時效力星島,但當時紀魂、紀良是甲組主力,紀光與紀棠只是預備組球員,因此四兄弟未試過一同上陣。紀棠說:「提升上甲組第一年,曾經和兩位哥哥並肩作戰,後來轉投南華,反而有較多機會與兄長對壘。」

當年香港球星都首選代表中華民國,紀魂謙稱因為中華民國沒有挑選他,便代表香港出賽,並且成為香港代表隊六十年代主力中堅。不過,他其實並不喜歡擔任後衛,他說:「我原本是踢前鋒,後來因為球隊戰術需要,才被安排轉任後衛。」所以他難忘踢七人賽可以滿足射門慾:「記得有一年七人賽,我第一場比賽射入一球,第二場連中三元,到了決賽星島A、B隊內鬨,戰況膠著之際,他先推過張子慧,在假身騙過郭錦洪,順勢射入協助B隊勝出奪得冠軍。」

FITOP-players4
星島大軍外遊,前排:馮紀良(左一)、馮紀魂(左三)、區彭年(右一)、張耀國(右二)、譚漢新(右三),後排右二為教練許竟成

司職中場的紀光,原來是球隊通天老倌,十一個位置都曾經踢過,包括因門將受傷而客串把關,更試過救出12碼。他說:「初出道時,曾經因為在夏令盃表現欠佳,被父親責罵以後不准踢足球,後來由於羅國泰受傷,首次獲派在甲組賽事上陣,便射破九巴門將衛佛儉十指關,翌日報張紛紛大讚虎父無犬子。」

FITOP-players6
馮景祥(前左二)與何應芬(前左一)與朱永強(前右二)協助星島贏得銀牌賽冠軍

至於擔任前鋒的紀棠,出道不久便轉投南華,有機會與「三條A」並肩作戰,他最難忘一役是對班霸怡和:「怡和當年財雄勢大,網羅猛將組成巨型班,南華賽前被看低一線,我在比賽中梅開二度,第二球更是倒掛金勾,協助南華以2比1勝出,算是個人代表作。」

馮氏家族一門五傑,至今猶為老球迷津津樂道,可惜到了第三代,只得紀棠的次子馮家業,曾經入選過香港青年軍,以及短暫效力過東方。其餘家族成員,踢足球都只是興趣,再沒有人全職投身足球事業了。■

FITOP-players5
1948倫敦奧運中華民國大軍,隊長馮景祥(中排右二)與教練李惠堂(中排左三)

1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