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泰兩國政府簽署了中泰政府間鐵路合作框架文件,以及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這意味著曾經因泰國政變而中斷的高鐵換大米計劃終於破局。
作為泛亞高鐵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中泰高鐵對中國拓展對中南半島、乃至整個東南亞的地緣影響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也正是這段意義重大的部分,在實施過程中卻一波三折。
2013年10月,中國總理出訪泰國,與時任泰國總理英拉達成協定,中國參與泰國高鐵項目建設,泰國則以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這便是所謂的高鐵換大米計劃。
雖然時間已過去兩年,當初「高鐵換大米」協議之初,中國輿論一篇沸騰,鋪天蓋地皆是憧憬叫好之聲。孰料沒過多久,泰國政局急轉直下,反英拉政府的遊行大規模爆發,英拉政府陷入困境,剛剛出爐的高鐵換大米計劃也受波及,泰國反貪腐委員會認定,英拉政府在此項目中存在弄虛作假,假公濟私。最後,2014年5月,泰國軍方發動政變,英拉下台,陸軍總司令巴育接任總理,高鐵換大米計劃也由此擱淺。
費盡心機達成的國家戰略半途而廢,消息傳回,輿論頓時萬馬齊喑,許多人由此悲觀認定,中泰高鐵已遙遙無期。
當然,悲觀者也自有道理:高鐵換大米本是英拉政府簽訂,英拉系政治勢力也從中獲益匪淺,甚至被反對派利用起來,作為打擊英拉的政治籌碼。既然如此,隨著英拉的下台,反對派自然要將其廢黜。
不過時隔兩年,中泰鐵路卻在當年反英拉的中堅力量——軍政府的操持下重新啟動,這又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當年一手中止高鐵換大米計劃的軍政府,現在卻又對這一項目欣然笑納?
一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英拉是泰國方面促成高鐵換大米計劃的關鍵人物。
當然,這種認識本身並無錯誤。畢竟英拉在位時,積極推動高鐵換大米計劃,而當初的協議也是由英拉政府一手簽訂。但這並不代表軍方等泰國的其他勢力,就反對高鐵換大米。
畢竟,高鐵換大米,本身就能給泰國帶來極為需要的資金;這項重大基礎設施的興建,也能直接拉動泰國的經濟增長。而其建成後,不僅將成為泰國自身的經濟動脈,而且由於其與中國的泛亞高鐵系統連為一體,會大大緊密中泰地緣關系,進而使泰國融入中國主導的經濟圈,享受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溢出效應。換言之,高鐵換大米,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泰國這個國家。
甭管皇室、軍方還是英拉,都是泰國的土著政治勢力,泰國的發展,整體而言對他們都是有利的。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軍政府沒有阻攔高鐵換大米的理由。
可他們依然這麼做了?這又是為何?
原因很簡單,政治利益使然。
雖然高鐵換大米能讓泰國整體受益,但當時推動此事的是英拉政府,簽訂協議並主導實施的也是英拉政府。如果讓英拉政府撈到這票大紅利,不僅短期內能夠獲得急需的資金支持,從長遠看,隨著高鐵換大米工程的啟動,泰國經濟會獲得持續穩定的增長動力,而這都會對英拉政府統治基礎的鞏固大有裨益。這也就是說,如果不阻止大米換高鐵,那麼英拉系勢力將越來越強,此消彼長之下,與英拉系不對付的反對派勢力將受到嚴重壓制。
這當然不符合他們的政治利益。而拋開政治不談,僅就實際利益而言,反英拉勢力也有杯葛高鐵換大米的理由。
畢竟泰國從來就不以政治清廉聞名,甚至腐敗還相當嚴重。高鐵換大米這麼大一票好處,誰家不想從中撈上一筆?英拉系想從中發財,其他人難道就不想?只不過在英拉政府執政的情況下,反對派想撈也無從下手。只有把英拉先拉下馬,自己上位,掌握權力,才能有上下其手的可能。
所以,無論是爭權、還是奪利,當時反對英拉的勢力都有理由拿高鐵換大米做文章——雖然這麼做,會影響中泰高鐵建設,進而對泰國長遠發展構成負面影響,但在政治鬥爭如火如荼的情況下,為把英拉勢力拉下馬,一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等到英拉被拉下馬,軍政府上台,這時候他們既要承擔起推動國家發展的責任,也有順勢為己謀利的權力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屁股決定腦袋,也就有了重啟高鐵換大米計劃的動力。
當然,上述都是從邏輯關係方面而言,具體到現實層面,早在2013年12月,英拉被迫解散下議院時,其敗局就已註定,等到2014年5月,軍事政變爆發,英拉政府徹底垮台。既然英拉早在一兩年前就已失勢,為什麼直到現在,高鐵換大米才重新啟動呢?
這要從中泰兩國的角度來分析。
對泰國來說,首先軍政府上台之初,既要壓制英拉系政治勢力,以及其所代表的廣大農民,又要擺平皇室、僧侶以及反對派文人政黨等各方面利益,這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在此期間,其政治根基還未完全鞏固,秩序也未穩定,不宜大興土木。其次,畢竟高鐵換大米協議是有英拉一手促成,如果這麼快就重啟,等於讓英拉白白享用這份註定會影響深遠的政績,所以也需要一定時間緩沖。
而泰國的這場大規模政治動蕩,也讓中國不得不重新審視中泰高鐵建設中的政治風險:
本來,由於高鐵換大米符合泰國整體利益,所以中國對誰在泰國掌權,其實是並不在乎的——反正誰當這個家,都不能拒絕這筆大買賣。中國在乎的,是中泰高鐵建設能否順利進行。
而泰國政變的發生,讓中國不得不對這項工程的開展充滿疑慮——如果泰國政局不穩,各派惡性鬥爭,不僅意味著中泰高鐵這項對泰國來說牽涉甚廣的重大工程,會被各派利用,成為彼此攻訐的籌碼——就算這種做法有損國家,但只要對自己爭權奪利有利,身陷黨政漩渦不能自拔的政治勢力們,依然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幹。
而且,還有可能出現更糟糕的局面:如果泰國局勢進一步惡化,超出政治範疇,進入社會層面,使國家陷入長期動蕩,那中國投進去的錢,可就徹底打了水漂。
總而言之,在泰國政局能夠維持穩定之前,中國貿然重啟中泰高鐵建設,實在有極大的風險。所謂的高鐵換大米計劃,自然也就只能擱淺。
只是,鑒於中泰高鐵的重要意義,中國也不能什麼都不幹。在觀察巴育軍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權威以維持秩序的同時,中國也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幫助泰國實現穩定。
那麼,中國該怎麼做,才能幫助泰國維穩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除泰國的動亂之源。
簡單的說,在工業化受挫的情況下,泰國沒有能力讓全部國民普遍享受現代文明的發展成果,除了幾百萬中層以上人士,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數千萬農民,長期處於僅夠溫飽的低級生活條件下,難以改變自身的貧困處境。
在這種情況下,以他信——英拉為代表的政治勢力,以類似「均貧富」的口號和做法,爭取到了農民的支持。但這種「劫富濟貧」,又理所當然的招致皇室、財閥、軍方、乃至中產階級的堅決反對。雙方的矛盾,體現在現實政治中,就是支持他信英拉的紅衫軍,與代表中上層階級利益的黃衫軍,長期爆發沖突和對抗。
要解決這一困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推動經濟增長,通過將蛋糕做大,使泰國有能力讓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農民如果能夠通過勞動獲得更多收入,也犯不著冒著被打壓的風險,去搞什麼打土豪分田地,搶富人的飯吃。
當然,大米換高鐵本身,就是做大蛋糕的最佳方式。但這項協議不幸的淪為兩派黨爭的工具,沒有施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有將工作進一步前置,先想辦法讓泰國的階級矛盾稍加緩和。只要能夠阻止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短期內泰國政局就可以穩定,大米換高鐵就有了啟動的戰略空間。隨著工程的層層推進和建成後的巨大效應,泰國的階級矛盾會逐漸走向緩和,中泰鐵路的長遠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所以,在這兩年里,雖然大米換高鐵計劃擱淺,但是中國並未因此裹足,反倒積極增加對泰國投資,對國人赴泰旅遊也大開綠燈,各地機場飛赴泰國的航班數量大幅增長。
中國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強泰國社會的穩定基因,為大米換高鐵計劃的恢複和正常運轉打穩根基。
只是,中國的這種做法,也招致了一些國人的不解。在許多不明就里者看來,中國不僅不報複一手破壞了大米換高鐵計劃的軍政府,反倒跟他們積極合作,這完全是一種軟弱無能的表現。這種情緒反映在現實中,就是網上對泰國軍政府的一些負面言辭,以及曾經一手促成大米換高鐵計劃的英拉,受到中國國民的高度追捧。
這其實反映出一種政治認識方面的偏頗:許多人在看待中外政治關係時,總是自然而然的陷入一種「因人成事」的狹隘思維,將中國海外利益的實現,寄托於某個外國政治人物,或某一政治勢力的「親華」立場之上。其實這並不符合實情。
作為世界第二大國,中國早已擺脫了這種「投機」思維的主導,在獲取和維護自身海外利益時,中國近年來一直堅持以國家利益為紐帶,將中國的海外利益,與所在國的國家利益高度關聯,而非將命運寄托於命運充滿不確定性的某一政治人物或政治勢力之手。
這無疑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具體到泰國,雖然當初大米換高鐵的確實是在英拉任內簽訂,但中國本質上並不是與她本人,或她的政治勢力合作。中國的合作對象,是當時她所代表泰國政府;合作的根基,也是泰國的國家利益,而非英拉的一己之利——雖然她也確實能夠順道給自己撈點好處。
所以,即便英拉不再,巴育上台,中泰合作的根基並未松動,只不過泰國的混亂政局,使中泰高鐵的上馬遭遇了一些技術性難題。只要將這些技術性難題排除,那麼無論誰在泰國總理的位置上,中泰合作都不會出現方向性變化——哪怕英拉重新上位也同樣如此。
現在,經過巴育政府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中國政府的經濟幫扶,泰國的局勢已經初步穩定,短期內料不至於再大動幹戈。既然如此,大米換高鐵的重新啟動,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