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孤膽踏入美國50年來的禁忌之地,破局又抄底

雷思海

22日,一則消息沸騰了中東。據媒體報道,未來5年,中國將以不同方式,拿出550億美元,幫助中東實現工業化。

breaking-the-game

比較一下,亞投行56個成員國,加起來的資本金是1000億美元,而一個中東地區,中國就要拿出550億美元,這個手筆,絕非等閑。

它是中國重塑世界工業化方向的大膽一步,而中東工業化,是美國50多年來,對外政策的最大禁忌之地,因為它會威脅到美國金融帝國的最大外部支柱之一——石油美元。

因此,中國踏出這一步,堪稱孤膽之舉,也是對美國資本帝國釜底抽薪的一步,未來想象,不可封頂。

有關外匯儲備投資的一個似是而非的看法

在談論更多之前,我們還有必要,先澄清一個似是而非的老問題。一旦談起中國的對外投資,就有人說,中國又做了冤大頭,只會撒錢,何不投資在國內?國內這麽多落後的地方嗷嗷待哺呢?

這個問題貌似有理,實則完全錯誤。

中國央行手頭的外匯儲備,是非沖銷購匯所得。購匯所得,很好理解,就是說,是從居民手里買來的,哪個國家的外匯都是這樣的,所以這句是廢話。

關鍵是非沖銷,也就是說,這筆買外匯的錢,央行不是從市場上籌的,而是以基礎貨幣的形式印的。

因此,這筆外匯所對應的人民幣,在國內已經到了個人手中,它早就以不同的形式(比如有人買房,買股票,有人做投資,有人做慈善),對中國經濟投資了。外匯儲備如果在國內投資的話,會造成真正的貨幣雙發,也就是一塊錢的資產抵押,發了2塊錢的鈔票。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所以,中國當前的外匯儲備,只能投資國外。

央行目前手頭外匯儲備,是3.3萬億美元。這筆錢,怎麽花,是個大問題。因為購買美國國債,收益是很低的。其他國家的國債,還不保險。所以,做一些穩定收益的有國家擔保的貸款,是比較好的,起碼比美國國債收益高一些,美國國債就是個保險,收益非常一般。

這次550億美元的促進投資方案,是怎麽回事呢?不妨具體看看這些意向,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100億美元商業性貸款,支持開展產能合作;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中東傳統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端制造業等。

可以看出來,基本是貸款,利率應該會以美國國債為參照,很大概率不會低於美國國債收益。

美國輸出工業化,成就一個金融帝國,關鍵是選對了方向

重要的是,這些貸款,是隨著中國的產能一起輸出的,因此,有利於將國內的產能變現為海外資產,為什麽如此,可參閱《亞投行用美元結算,人民幣暗度陳倉》。其實,輸出工業化,這件事情,迄今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國。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化輸出以來,美國的海外資產,從區區數千億美元,暴漲到了今天的23萬億美元以上,這是美國成就今天的金融帝國的最重要基石。

其實,當初美國人的高明之處,不僅在於輸出工業化,更重要的,在於輸出工業化方向的戰略選擇!

當時的情形,是世界油價剛剛經歷了10年暴漲,蘇聯正處於巔峰時代,在1979年出兵佔領阿富汗之後的幾年里,西方還看不到蘇聯後來的突然崩潰的可能。

要知道,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1988年他75歲生日的時候,還寫了一本名為《1999,不戰而勝》的書,在書中,尼克松認為蘇聯在今後依舊會采取進攻主義政策,美國要爭取佔上風,除了要改進與蘇聯的談判方式,保持與蘇聯的競爭優勢之外,就在於將其美式自由主義精神傳播到世界,尤其是中國。由此可見,即使在蘇聯、東歐事變前夜的1988年,美國還沒有預料到蘇聯會在2年後突然分崩離析。

在1980年代,美國決定輸出工業化開始之際,就已經把目標,鎖定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因為,這是最好的、將中國從蘇聯的勢力範圍里拉出來的辦法。

歷史證明了這個選擇的巨大威力,中國與西方市場,建立了最緊密的經濟與資本聯繫,失去中國經濟與市場的蘇聯,不到10年就土崩瓦解。

當然,美國在主導向中國輸出工業化的過程中,並沒預見到後來物質財富生產能力的失控問題,也就是中國自身生產能力的崛起,會對美國龐大金融帝國的利潤來源形成威脅的問題。不過,總體而言,中國的競爭是符合西方規則的競爭,美國是可以接受的。

印度工業化,與中東工業化,以前只有一種可能

從歷史來看,一個時代,只有一個區域能夠比較好的實現工業化。在中國工業化的時代,差不多走完之後,全球目標已經在聚焦下一個工業化的區域。從歷史可以知道,這不僅是經濟的布局,更是地緣政治的大佈局。而全球,有資格引導這個布局的國家,只有區區幾個。

當前來看,最有潛力實現新一輪大規模工業化的區域,有兩個。

一個是中東,一個是印度。印度的優勢是人口密集,但資源貧乏;中東的優勢是,人力資源、油氣自然都很豐富。人口規模大約5億,能源的價格低的要命,沙特原油開採的成本,是6美元一桶,比較一下,中國是30美元一桶,美國是40美元一桶。

這兩個地區,誰先實現工業化,其實意味著不同的地緣政治結果的。這點,我們看看美日的選擇,就知道了。

美國與日本,現在力挺的是印度的工業化,日本不僅曾經提出1000億美元的貸款計劃,要幫助印度搞基礎設施建設,而且公開主張與印度搞價值觀同盟,壓制中國。美國智庫與媒體,也鼓吹印度將來會超越中國。美日的用意,是扶持印度,來制衡中國。

中東地區渴望工業化的歷史,已經有60多年,但一直不受西方歡迎,首先是因為,在西方的潛意識里,中東地區是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沖突之處。美國人亨廷頓,曾經寫過《文明的衝突》,就談到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難以調和,這極大的影響了西方國家對中東國家的產能輸出。

當然,美國之所以不願意中東工業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它想控制中東國家,把它們當做是自己的棋子,勢力範圍。因此,希望保持中東地區,作為單純能源供應國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這些國家。

而壓制中東地區工業化,也是迫使石油美元,長期投資美國市場的一個保證。這一點,美國知名的政經學者,赫德森就曾專門談過,他指出,沙特等中東國家,想通過石油美元,實現本國工業化的夢想,注定是不受到美國歡迎的,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禁忌之地。只有不斷地購買美國國債,才是美國所樂見的事情。

所以,中東工業化失敗似乎是必然命運。

只有中國,能夠重塑世界工業化的道路

可以說,從地緣政治,文明背景等角度來看,在中國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有力量,能改變中東工業化的命運。

首先,沒有哪個國家,有中國這樣的文明寬容心態。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美國的一個很有名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世界的大國中,中美是兩朵奇葩,美國是宗教信仰程度最高的國家,而中國是宗教信仰程度最低的國家。

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是最容易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合作的。

記得2015年8月10號的《紐約客》雜誌,曾經做過一個題為《在埃及賣內衣的中國人》的報道,說的就是,中國人可以突破其他西方國家,所無法突破的中東習俗禁忌,和中東國家做任何生意。這點,對很多西方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確實如此,中國的這種文明寬容的特質,非常有利於中國與中東國家合作。當今的中東國家,不論是遜尼派掌權的沙特,還是什葉派掌權的伊朗,或者是世俗化的埃及,都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這樣的情形,在全世界大國中,可以說,絕無僅有。

所以,向中東地區輸出工業化,是中國所獨有的優勢。其他國家,即使有這個想法,也難以做到。也就是說,只有中國,才能這樣去一力獨攬,改變下一波世界工業化浪潮的地緣格局。

對美帝的釜底抽薪,說到底是更大一級別趨勢的產物

一切變化,看似設計,但最內在原因,都是發乎自然。

中國與中東在經濟上遠比中印要互補,幫助中東工業化是成本更低,收益更大的選擇,而中東選擇中國,也是如此。

中國的這一步,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有利於中國地緣政治的變化,它會沖銷美日力挺印度工業化戰略,對中國的制衡效果;同時會對美國的金融帝國,形成釜底抽薪的效應。

對美國這個金融帝國來說,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石油美元,離開美國,變成石油歐元,或者石油人民幣。

歐元局限於西方文明的偏見,難以從根本上威脅石油美元,而人民幣則不同,此次中國力挺中東工業化,已經顯示出了中華文明包容性的巨大優勢,隨著中國向中東輸出工業化,石油人民幣,必然會成為選項。

這是美國50多年來,一直極力阻止的事情。也是美國反對中東工業化的真正原因所在。

而這一切,未來將可能會成為泡影。

但是,這也許並非中國所有意設計。

從根本上來說,它是更大一級趨勢的產物。譬之春夏之時,發育萬物,何等盛大流行之氣!然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豈無風雨雷霆,亦只時發間出,不見匠作之跡。這便是最高級別的趨勢。■

* 雷思海,政經學者,長期專註於環球政治經濟與資本市場的互動之研究。著有《第五帝國的終結》(2003)、《大對決》(2013,騰訊最佳金融圖書)、《十問中國夢》(合著,改革中國的金融)。2012年,準確預測到美國推出QE3、歐元的購債計劃、日元的大幅度貶值等;2013年,準確預測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加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