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機釣島衝突 日機選了最慫的認輸方式

吳雨洪

6月17日,中日兩國主力戰機在釣魚島海域爆發空戰。

Chinese-and-Japanese-Fighters-Clash-Over-East-China-Sea

對比雙方對此事的報道,我們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又從偷襲起手?日軍心理百年不變

中國國防部發布的細節是:中國2架蘇-30戰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巡航時。兩架日本F-15J戰機高速逼近挑釁,還開啟火控雷達進行照射。中國軍機採取戰術機動,日機投放干擾彈後逃逸。

日本的消息則來源於共同社。航空自衛隊前中將稱:中國軍機對緊急升空的自衛隊飛機「做出了類似攻擊的動作」,自衛隊飛機「一邊使用自我防禦裝置,在避免中國軍機導彈攻擊的同時飛離了戰域」。「這也是空中自衛隊創建以來首次空中格鬥實戰……自衛隊駕駛員都有着紀律約束,不會提前發射導彈,但經驗不足的中國海空軍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日本《產經新聞》則披露了更多細節:中方戰機突破了以往的主動返回空域,於是日機繞道中國戰機背後試圖警告。然而中國戰機突然掉頭對準日機,日機決定離開然而中方尾隨不放。最後日機無奈釋放熱焰彈脫身。

The-Japan-Times-screenshot-07052016

綜合看來,是F-15J先佔據有利位置想偷襲蘇-30,結果被蘇-30掉頭反咬。F-15J狗斗半天無法擺脫只好放熱焰彈認慫脫離。

這一幕的即視感極強,不禁讓人想起豐島海戰和偷襲珍珠港來:開戰完全靠偷,不聲不響打悶棍。日本人的做法反映出其小國寡民心態和百年前完全相同:明知總體實力不如,一廂情願的把希望寄託到依靠前期優勢迅速逼迫對手求和的老套路上。然而無論面對中國還是美國,如何結束戰火是日本能決定的?

空中對峙怎麼玩?日本還需要學習提高

和平時期雙方戰機在巡邏線上的摩擦,是大國之間的獨特交流方式。比拼的不僅是雙方戰機的性能和支援保障體系的完整有力,更是飛行員技戰術水平和心理素質的直接較量。

日本航空自衛隊前中將稱此次事件是「空中自衛隊創建以來首次空中格鬥實戰」。那只能說日本航空自衛隊實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早在1965年,中國的殲-6就和美軍的新銳F-4戰機展開4v4大戰,並成功誘使美機發射導彈擊中友軍,最後打出個3:0的驚人比分。比從未實戰的日自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就連台灣空軍的F-5戰機飛行員也經常主動跟巡邏的美軍戰機進行「友好的較量」。看來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飛行員還要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啊。

此次對峙事件中,F-15J戰機在開局佔據巨大優勢的情況下被蘇-30反制,6點被咬怎麼都甩不脫,明明是我先的,怎麼會這樣呢?在巨大的心裡落差和極度的恐慌之中,為保小命已顧不了太多,在蘇-30並未發射導彈的情況下主動釋放熱焰彈保命。

和平時期空中對峙很常見,技不如人落敗也很正常。在公開頻道里調侃兩句或者放棄機動平飛脫離認輸都很正常,日本飛行員居然選擇了實戰中最後的救命稻草,實在是顏面盡失,輸陣輸人。

多年以來,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認為日本航空自衛隊是美軍一手帶大的。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體系都師承美軍,訓練水平和戰術素養在亞洲首屈一指。而中國空軍則是蘇聯體系,教條嚴重戰術呆板。

然而今日並非往昔,中國空軍早已有了自己的「美式部隊」:塗裝是美軍的,作戰風格是美軍的,聯絡呼號是美軍的。有這樣的部隊做磨刀石,中國空軍技戰術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成長。因此逐漸有了殲-11在南海調戲美軍偵察機,美軍大呼「不專業」的情況。

在東海,為錘鍊部隊,中國海空軍各航空部隊也是輪番上陣和日方進行對峙。一開始不熟悉對手套路的部隊往往會表現得比較謹慎,取得了足夠的經驗之後,才發現日方不過如此。

蘇-30到底是什麼種類的戰機?

很多人認為蘇-30戰機是一款戰鬥轟炸機。執行的任務應該是以對地對海攻擊為主。空戰性能應該不如F-15這種純粹的空中優勢戰鬥機。然而在中國空軍機種分類中,蘇-30是多用途殲擊機。意味着老本行還是制空,對地對海攻擊是「兼職副業」,只不過這個「副業」乾的比較好而已。

蘇-30MKK戰機是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一款針對性極強的戰機。中國本身就是世界軍貿市場的大玩家,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在豐富的蘇-27戰機使用經驗基礎上,準確把握世界戰機發展潮流,根據自身的需求對引進的蘇-30提出了大量的改進意見。因此引進的蘇-30戰機保持了強悍的空戰能力,增大了載荷和航程,整合了強大的信息獲取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在面對30年內少有升級,航電和操縱系統早已落伍的F-15J戰機時,輕易逆轉開局優勢並「咬住不放」是很正常的。

隨着中國海洋利益的不斷擴張,東海南海的局勢尚不穩定。未來的空中對峙態勢將長期保持。中國的戰機和飛行員們完全有能力捍衛自己的祖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