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5日),當香港正在為立法會選舉點票,選出帶領我們由紛亂、停滯中重新上路,更上一層樓的議員的同時,我正參與由團結香港基金舉辦、深圳高新科技考察團的兩天研究之旅。對一個幾乎從來都看不起深圳、在很多人腦海中仍是一個只適合買A貨、造平價長衫或買燒鴨的香港來說,深圳能做到GDP跟香港叮噹馬頭,更隨時會因產業高速轉型升級而超越我們,絕對是一記當頭棒喝。
今次旅程的每一站都滿載驚喜。考察的第一站是華為。今次筆者有幸能親眼目睹有智有能的私人企業,加上靈活變通的政府合力之下,為利民及新一代創造上流力的巨大力量。還記得對上一次參觀華為是15年前,那時筆者仍有懷疑,即使一代霸主Motorola、Alcatel、IBM等都一一被時代淘汰,華為是否真的能夠取代它們的市場及地位。今次真的令筆者喜出望外:華為已穩坐Fortune 500的第129位,當然低於龍頭大哥Google(Alphabet)的94位,但仍遠高於Vodafone(133)、United Technologies(136)、Mitsubishi(151)、Intel(158)、LG(180)。其在170國家工作15萬環球僱員中,45%是做科研,而且8萬僱員是股東。除了長和系公司,只有數間ok會掛單在香港作全球總部。對比強烈的是,在深圳,數、量及工作值極高的入500名的企業倍於香港。
中大深圳分校 兩年達國際水平
考察的旅程包括中大的深圳分校。該校只成立兩年,但卻已水平超卓。來自哈佛、普林斯頓等的教授比比皆是,亦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坐鎮其理工學院。去年,該校更在一個亞洲區的商業個案比賽中,有20多個學生入選最終30人的中國代表隊,清華、北大都各只有一名學生入圍。難怪國際知名的教授會選擇中大深圳分校而捨本港知名院校的教席。只有兩年歷史的中大深圳分校,已經達國際一流水平,錄取的包括國家高考成績最好的1%考生!相比本港同樣以極快速度冒起的科大,都要用上15年才能獲得國際認可。中大深圳分校好比美國泳將菲比斯當年指導的12歲天才泳手,即使當時仍未是金、銀牌得主,但最終總會成為名震體壇的星級運動員。
我們也參觀了觀瀾湖的初創企業孵化區,有一個多層的創業城,由手工製品、藝術展覽到特色咖啡店,都有空間讓年輕人發揮所長—甚至本港知名品牌GOD(住好啲)也開了分店。觀乎本港年輕人到該處創業的例子,似乎我們的年輕人正將人生夢想從香港拔起,到深圳再種新土壤。觀瀾湖有全球最大的18洞高爾夫球場,但它也在努力轉型增值—例如,環顧全球高球場,都不會見到200萬呎的商場(周末的人流等於尖沙咀海港城的一半)、多層創業城及國際一流的服務人才。
擁抱保護主義 排斥外來競爭者
筆者跟一些來自香港的高級管理人員交談,他們在深圳已工作了超過十年,都異口同聲的說,已不習慣回港生活:地方細小、人又多、科技又落後,就連過關時都多在香港關口被延誤。看來,土地供應真的是幸福生活的必須條件。筆者認為,我們個別新議員應該聽聽他們的苦水,也許這能讓他們更全面地看香港發展土地的急切需要。
考察深圳高新科技,當然少不了大疆(DJI)。企業創辦人汪滔2006年在香港科大畢業後,到深圳創立了大疆,並於2012年開始售賣無人機,到2016年預計市佔率達90%!由最初的航拍,到今天無人機的應用已遍及農業、工程和物流業。當問及當初「捨港取深」的原因,汪先生的答案很簡單:要製作無人機的配件,只要想得出的,都可以在一星期時間在深圳到手,在港則一年也做不到。
大疆的精神是「通過不斷加入激烈競爭領域,來證明成功不是靠運氣」。這顯示該企業已經將競爭作為印證其觀念的必需品—不像香港的某些行業例如醫生,總是擁抱保護主義、要特殊對待、要本土優先。這個天天執行的信念毫不含糊地嚷着:我們正在做的不只是公司任務(Mission),而是願景工程(Vision Statement)﹗就好像Amazon、Google和阿里巴巴等巨頭,都是無懼競爭,今天已遠超它們的起源,擴展出去,甚至在其領域統領全球。不難想像,以騰訊為首之後,將會有一連串的以深圳為總部的科技公司形成,成為加州矽谷的最大對手。
高新科技的最後一站是華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所,參與過大量重要的國際基因分析項目。但令筆者難忘的除了研究所的規模,還有以前在港金融工作了十多年之後到了深圳上班、成為該企業的首席營運總監(COO)和筆者交談﹣﹣原因是這位內地朋友是筆者往日在銀行工作時,一位香港舊同事的丈夫。像這段姻緣般的跨境婚姻,今天已佔本港結婚數目的四成,比2000年的約15%增加超過一倍!筆者相信,這個比例仍大幅增長。這是最自然的「中港融合」,所謂的浪漫本土派實應反思,他們到底有何理據阻止兩地男女刻骨銘心,力排世俗中港歧視、不需要任何意識形態口號的真正浪漫。
怒火取代理性 終拖累未來發展
看罷深圳這個滿是正能量的城市,隨團各人都不其然感覺欷歔:做香港人真慘,要不斷花時間跟永遠不會夠IQ及EQ的人解釋道理!在深圳,絕對沒有需要解釋發展、向前走、要進步的道理,因為人人都明白當社會每人多行前一步,明天自然會更好。相比之下,在香港提議要向前走,總會有很多人疑問是否應顧左盼右,甚至走走回頭路,也覺得是可行甚至應鼓動全民嘗試。
今次短短旅程,實在不能不替祖國高興、亦不能不替香港悲哀!一星期前,在深圳河的南邊,我們的選民似乎用怒火取代理性做決定,選出不少沒有議政經驗,只得單一議題的議員。打個比方,香港人都坐同一條船。若有一個乘客「貪玩」在船身敲穿一個洞,造了一個「小噴泉」可能問題不大,甚至可以聊以自娛。但他勢想不到,船上還有另外六個人都有同樣想法,結果敲出七個大洞!要知道,單料自殺未必成功,七料自殺就必死無疑。筆者不禁想起早前英國脫歐公投的一大堆以憤怒、情感、口號、道德高地導向的「抗議票」(protest votes)﹣﹣而明明他們應該投的是以客觀事實、冷靜分析為基礎的「決定票」(decision votes)。最終只帶來無限後悔,卻恨錯難返。
相比香港,深圳未必有更嬌美的女士或更俊郎的男士,卻肯定有更多正能量、有理想、肯努力的年輕人。隨着時日過去,相信本港以至區內的精英,都只會愈來愈多人落戶深圳發展﹣﹣甚至最近有調查指43%港人打算離港回國內退休,相信深圳也是好選擇。
發展更多元化 年輕人北上尋夢
其實,選擇城市定居/發展/退休和投資一樣,都是把自己以及老中青三代家人的未來付託在其身上。那麼若香港和深圳是兩家上市公司,你會選擇一家管理層連讀書都只是剛剛合格、完全沒有管理經驗、只有單一議題的企業;還是公司上下萬眾一心,勇敢向前,屢創新高,而且過往項目有十年升值40多倍、如今已是全球第十大市值(騰訊)這種亮麗往績的企業﹖
此消彼長之下,當想成功、要尋夢的年輕精英與退休長者都捨港他去時,剩下的就只有滿腔憤怒的本土主義者﹣﹣他們亦終於如願以償,令香港只剩下他們這些「血統純正」的本土香港人,只不過這個城市亦會同時被棄於歷史廢墟,無人問津。屆時,古語「今日河東,明日河西」的摩登演繹,便會是深港這個「今日(深圳)河南,明日河北」的戲劇性雙城記。■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6年09月12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