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國慶節前夕的某個晚上,都會有一輛吊車緩緩地取下天安門城樓上懸挂的毛澤東畫像,然後將新畫像吊起替換。這個「換畫」的程序,是從何時開始?毛澤東畫像為什麼每年都要換?
這幅毛澤東彩色巨幅畫像,不管你站在畫像前方的哪個位置,那莊重而慈祥的目光都會注視着你。畫像並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被第一次懸挂的,而是在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上。從1949年到現在的60多年裡,這幅毛澤東畫像經歷過「八次更迭」。
第一幅畫像
1949年2月12日,慶祝北平解放大會
1949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十五,二十多萬北平市民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慶祝北平和平解放。那天,天安門城樓中央懸挂着毛澤東主席的巨幅畫像(主筆為董希文),城門上掛着寫有「慶祝北平解放大會」幾個金字的紅色橫幅,中間有「工、農、兵、學、商」塑像,工人、農民高舉斧頭、鐮刀,一顆紅星掛在雕像上方。
這是毛澤東畫像第一次掛上天安門城樓。那天,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時懸挂的畫像還有朱德、林彪、聶榮臻、葉劍英。一次懸挂這麼多的人物畫像,這在天安門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而且也是惟一的一次。
第二幅畫像
1949年7月7日,紀念「七七」抗戰12周年大會
1949年7月7日,抗戰12周年紀念日這天,北平各界人民紀念“七七”抗日戰爭12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前舉行。天安門城樓上除了懸挂上毛澤東畫像(主筆為董希文)外,還有朱德畫像。
第三幅畫像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懸挂起戴八角帽的毛主席畫像。主筆為北平國立藝專實用美術系周令釗,他畫領袖像頗有名氣,六國飯店(今為華風賓館)國共和平談判會場、北京飯店會議室等處懸挂的毛澤東畫像都是他的傑作。這幅畫像寬4.6米、高6米,重達1.5噸。
第四幅畫像
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
1950年5月1日,毛澤東主席免冠畫像掛上天安門城樓。擔任主筆的是人民美術工作室的辛莽,左輝、張松鶴協助繪製。
第五幅畫像
1950年「十一」至1952年「五一」
1950年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前夕,攝影家陳石林精心製作出毛澤東第一張標準像后,新華社向全中國正式公布。畫像的主筆為辛莽。
第六幅畫像
1952年「十一」至1963年「五一」
1952年國慶節,第六個版本的毛澤東畫像掛上了天安門城樓。這幅畫像的主筆是中央美術學院張振仕。
第七幅畫像
1963年「十一」至1967年9月30日
1963年10月1日,第七個版本的毛澤東畫像懸挂於天安門城樓。這版畫像主筆仍是中央美術學院張振仕。
第八幅畫像
1967年10月1日至今
1967年10月1日,第八版毛澤東畫像掛上天安門城樓,主筆是北京市美術公司王國棟。1977年,其徒弟葛小光接任主筆,直到現在。
畫像背後,你不知道的事
1、文革前重大節日才懸挂,文革起天天掛且年年換。
在1966年8月以前,每逢重大節假日,天安門城樓上才懸挂毛澤東畫像,平時在城樓上是沒有的。1966年8月以後,經中央決定,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天天懸挂,並且每年國慶節前要更換一幅新的。
2、天安門城樓後邊院內有專門的畫室。
為了便於繪製完成後的畫像運輸、懸挂,畫室就在天安門城樓後邊院內。剛開始,這是一座90多平方米大小,三層樓高的鐵棚子(可防火)。如今,鐵棚畫室升級改造,添加了很多設施,更新了畫像的吊裝設備。兩層樓高的木製梯子上也變成了液壓電動升降梯,方便許多。
3、毛澤東的眼神平視前方,似乎在注視着每一個人。
現在這幅畫像依據的是毛澤東第四張標準像。當時正值1967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有革命群眾提出此前懸挂的毛澤東的側面像只突出一隻左耳朵,且左眼珠偏上,顯得他「偏聽偏信」,於是要製作一張全新的正面標準像。
重新畫像的任務落在了畫家王國棟的身上,他在繪像時注重了眼神的表現。很多人都說,不管你站在畫像前方的哪個位置,感覺毛澤東的目光都會注視着你。其實這並不神秘,只要繪畫者的基本功到位,畫像就會呈現這樣的效果。
4、畫師必須身體好,並經過嚴格政審。
每次繪製天安門主席像,畫師經常要從6米多高的梯子上跑上跑下,查看繪畫效果。繪製這張像很需要體力,一般要分成幾個部分繪製,一個部分就要一氣呵成,最後再做整體調整,繪製時間一般要持續20多天。所以,畫師必須身體好。
1975年,為了滿足需求,經當時的北京市委領導特批,承擔領袖像繪製的北京市美術公司決定招收10名學生。這10名特招學生都要經過嚴格的政審,家裡直系親屬的歷史都要調查,遵循的原則一定是要「歷史清楚,政治上靠得住」。
5、18種油畫色搭配,高檔顏料減少褪色。
畫像用了18種油畫色搭配而成,顏料是不易褪色的「中國銀珠」。油畫色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很容易褪色,最多堅持一年,這也是畫像每年都要更換的原因。
另外,新畫板是一塊手糊成型的平面玻璃鋼層壓板。這些元素的構成,使毛主席像能夠經得起風吹雪打、日晒雨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