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變化快,快得有時候讓人無法適應。半島局勢,前天還劍拔弩張好似馬上要搞大事一樣,突然昨天就好似雨過天晴一樣。特朗普政府連續發出的三個信號,讓人覺得這彎拐得好像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一、美國時間4月16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強調,是時候用除武力意外一切方式解決朝鮮問題了。同日(北京時間4月17日),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副總統彭斯當天上午訪問俗稱「三八線」的朝韓非軍事區後與韓國代總統發表聲明,強調美國對朝戰略忍耐時代「已經結束」。但彭斯發出強硬表態後不久,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代理助理國務卿蘇珊·桑頓(董雲裳)稱,華盛頓並不尋求推翻平壤政權。針對美方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是「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
而在此之前的4月16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通了電話,在中美高官通話後就出現了上述的系列表態。從上述表態可以看出,彭斯更像是安慰盟友,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亞太事務代理助理國務卿的表態才更加準確。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在“習特會”後改變了過去試圖通過「軍事打擊」和「推翻朝鮮現政權」來解決朝核問題的思路。
二、當全世界都認為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馬上就到朝鮮半島時,結果卡爾·文森號在與韓國聯合演習之後,實際上在4月8日到達新加坡,4月15日時已經出現在了印尼巽他海峽前去澳大利亞參加「西太平洋」聯合演習了。世界媒體震驚了,頓時感覺被特朗普給耍了。別說三艘航母,一艘也沒來。
三、4月17日,美國副總統與韓國代總統會面,大家都覺得這是加速部署「薩德」的信號,結果韓聯社當天報道稱,據韓美軍方消息,4月部署完「薩德」客觀上不可能,部署完成時間推到大選後,具體由下屆政府和美方協商後決定。報道稱,「薩德」雷達等裝備要大選後才能引進。而據韓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薩德」雷達等後續裝備要在韓美簽署「薩德」部署用地協議後再引進。即使本周簽署用地也無法在大選前完成部署。韓國國防部發言人也在當天的吹風會上表示,按目前的進展情況來看,很難短時間完成部署。
看到這則消息,不知道朴槿惠什麼感想,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冤枉?為配合美國部署「薩德」自己身陷囹圄,結果「薩德」部署卻推遲了。更慘的是樂天集團,不但被中國老百姓抵制損失慘重,現在全家都在受審。但,美國突然推遲了部署「薩德」。
美國為何轉變對朝鮮態度?為何推遲部署薩德?這背後是怎樣的考量?又有怎樣的局?
美國之所以轉變對朝態度,根本原因在於兩點:
一、在朝鮮打仗太危險,得不償失,本身美國就沒打算在朝鮮打仗。
在朝鮮發動戰爭對美國來說一方面太危險,可能把西太平洋搭進去;另一方面,在朝鮮打仗純消耗,得不償失,無利可圖。美國說那些硬話,目的有三個:一是嚇唬朝鮮,給朝鮮施加足夠的壓力;二是安慰盟友;三是給中國釋放信號,為「習特會」及會晤後雙方交易增加自己籌碼。
二、美國的目的是遏制中國,並非與中國撕破臉。
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是為了遏制中國,並非要和中國撕破臉搞大對抗。然而,現在的問題是,一旦朝核問題進一步向複雜化演變,「薩德」再促使中美對抗,中美就有撕破臉的危險。所以,美國拉中國遏制朝鮮,緩和對華態度符合美國利益。
所以,當「習特會」後雙方有了一些配合及默契後,美國選擇了緩和態度以回應中國。
那麼,美國那麼急切推動「薩德」部署,為何卻又突然主動推遲了呢?根本原因有二:
一、「習特會」的成果。
「習特會」後沒有聯合公報,沒有聯合聲明,甚至特朗普也沒提「一個中國」,「新型大國關係」好像也被遺忘了,怎麼看好像成果都不算太多。但是,雙方卻達成了建立四個新的高級別對話機制,同時在朝核問題上達成了一個共同目標性的妥協。「習特會」後,中美在朝核問題上雖然表態明顯有很大分歧,但在遏制朝核發展上卻是極力配合的。
在過去的十多天時間裡,中美配合是比較默契的,4月15日朝鮮沒有核試驗也沒有射導彈,只是閱兵展示武器,這表明中美聯手施壓至少初步見效了。美方態度的改變,是在4月16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通話後,這表明後來事態的發展是在「習特 會」成果基礎上配合的結果。
二、中國的堅決施壓。
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實際上是向三方都施加了足夠大的壓力。對美,「習特會」中國綿里藏針向特朗普表達了中國堅決反對「薩德」的態度;對韓,中國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方團長武大偉4月10號上午抵達韓國開始為期5天的訪問日程,5天時間顯然與韓方談了很多,一方面向韓國施加了足夠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在給朝鮮施加壓力。對朝鮮,中方施加的壓力很直接,把拉來的煤退回去,把國航飛往平壤的飛機都停飛了,美其名曰客源不夠(嘴上雖沒說停飛,但沒航班了卻是客觀事實。哪裡是沒人坐,當時還滯留在朝鮮的一百多位外國記者不是乘客嗎?)。這些妥妥的經濟壓力,會讓朝鮮非常難過。而就在剛剛,環球時報還發表評論員文章稱,如果朝鮮進行核試驗就對朝鮮斷油。
這些施壓,終於見到了一些效果。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敏感的朋友該有疑問了。怎麼?難道特朗普搞那麼大陣仗,就是為了向中國「認慫」嗎?怎麼有點讓人無法理解呢?
美國「認慫」?這話顯然現階段是不能說的。因為,「薩德」雖然推遲到韓國大選後部署,但並未實質性終止部署,只是暫停而已,部署進程隨時可能再次繼續。現在,美國做出讓步暫緩部署,只是給中美之間妥協留下交易的空間。如果通過談判,中美達成讓彼此滿意的妥協,美國的「薩德」部署就可能繼續「暫緩」。
然而,哪怕是「暫緩」,也是在即將部署完成時踩的急剎車,這事終歸是顯得很玄乎。很玄的事,一定就有玄的背景和目的。那麼,特朗普政府願意和中國做出這麼大的妥協準備,到底是想幹嘛?背後有什麼局值得美國做這麼大的調整?特朗普向中國所做的妥協雖與中國的努力分不開,但作用力絕非來自中國的力量,很大一部分力量來自於美國的內部。
在美國精英內部,反俄力量非常強大,特朗普競選團隊在其上任後受到來自建制派、反俄派的嚴峻挑戰,最終由於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成了建制派的首領,最終特朗普過去一直重視的「隱形總統」班農出局。隨着建制派的掌權和特朗普對美國精英層的妥協,特朗普開始重新回到過去的對俄政策和中東政策。
特朗普的這些變化,最終又和支持其的兩大利益集團的利益逐漸合流。在特朗普背後,有軍工集團和石油財團兩大財團,軍工集團以波音為首,波音的副總裁成了美國國防部的副國防部長;石油財團以埃克森美孚石油為核心,現任國務卿蒂勒森就是前埃克森美孚的CEO。對這兩大利益集團來說,只有中東打起來了才能消耗大量武器,才能把國際油價打高,兩大利益集團才能獲利。而另外一大利益集團猶太人集團,也同樣希望美國在中東有所作為,因為他們都希望以色列不成為中東動蕩的焦點,而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恰恰就是猶太人,特朗普當選後第一個拜訪的大智囊基辛格也是猶太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調整的目標依然是中東。從特朗普上任後在也門、敘利亞採取的系列軍事行動看,他要比奧巴馬敢打得多,他積極擴軍、要求盟友增加軍費,必然是要在軍事上搞大動作,這一目標就是中東。
美國要想在中東搞事,必然試圖分化中俄,而在中俄之間中國在中東相對超脫,也沒有和美國尖銳對立,所以特朗普政府最終選擇了和中國在半島問題上進行協調妥協,這應該也是「薩德」暫緩的內在動力所在。美國在韓國暫緩部署「薩德」,客觀上就像用一把匕首抵住中國,中國配合就先不捅出去,不配合就再捅出去。所謂的配合,就是在中東再超然一些,在美國中東搞事的時候不給美國製造「麻煩」。
對中國來說,中東爆發更加激烈對抗總比朝鮮半島、南海爆發激烈對抗強,畢竟中東距離中國更遠。而且,中美有這樣的妥協到美國在中東搞事還有時間周期,在此期間中國有更多時間去增加自己的應對之策。與此同時,對中國來說,美國繼續在中東搞事中國周邊壓力減小,中國將更有精力推動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至於說中東的亂局,中國出什麼牌,什麼時候出牌,完全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局勢需要。當中國因為和美國妥協後處於超脫狀態時,那麼各方對中國的拉攏會更多,中國就更加從容。所以,當美國有這樣的需求時,中國當然應該給特朗普送個熱枕頭。
未來幾個月將是中美、中俄的頻繁互動期,中美會根據彼此需要進行深入談判,中俄會開啟更加頻繁的互動,中國會因為這次妥協在國際上更加吃香。當然,現在才是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多變數,但這個開始源於「習特會」中美的妥協,這將是一個對中國不錯的新開始!
當前,最大的變數是朝鮮,因為朝鮮如果真的搞第六次核試驗,那麼剛剛被「習特會」勾勒出來有利於中國的雛形就可能被打破。如果朝鮮真的那麼干,中國可能真的就不客氣了。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才會有中國官方媒體建議,如果朝鮮再進行核試驗就斷油。然而,朝鮮最新的表態卻是,一定要在未來某個時刻進行核試驗。所以,這的確是個考驗。
當前勾勒的這個局很大,未來特朗普的任期內的世界局勢很可能就會因為這次「習特會」而發生重大方向性變化,對於後續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