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壹份周刊封面報道《大陸溝淡香港人》。當看到網絡轉載這個標題,香港人的感官頓時有種類似哈利波特故事中「純血巫師」(pure bloods)的想像,有着魔法故事的荒誕。純血巫師是巫師家庭中,從來未有混雜過麻瓜出身的巫師的遺傳因子,先祖世世代代全都是巫師和女巫,而他們亦以此為傲。
若說大陸人「溝淡」香港人,已非今時今日。上世紀從內地到香港的多次移民潮,怎分得清誰是香港人,誰又是內地人。香港的精英階層到平民百姓,查查家譜,總避免不了的大陸背景;反對排斥大陸人,就像在反對多年前的自己一樣。中港矛盾的話題總可以挑動仇外情緒,或者起碼博人眼球。
周刊報道中提及一間專做大陸「港漂」租房的店舖。在訪問出街後,店舖遭到暴力打砸,而媒體成為了事件的幫兇,在原本灼熱的事件火上澆油。那麼究竟是我們選擇了內地客戶,還是內地人選擇了我們?究竟是資源不足,還是不肯面對競爭?香港大專院校開放給海外學生不曾限制國籍出生,內地學生選擇漂泊來香港讀書進修,是一份對香港的情結、一份闖蕩和適應的勇氣。香港學生也會選擇內地或者海外高校,向外漂泊。歐美和內地高校從不排斥外國學生,反而以高素質的教育來迎接這些人才,創造更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新加坡是最重視人才的國家,往往以豐厚的待遇吸引、挽留、包容各種背景的人才,這種做法已經成為長久的國家戰略。而香港近年不僅在各項競爭指標中,尤其是新創人才方面與新加坡拉開距離落後,卻依然糾纏於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內耗當中,既難解,也可悲。
在戰亂時期或者重大的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可以緊緊相靠互相支持,甚至不計得失付出。而在共同享受着和平的時代,沒有危機和戰爭,前所未有的物資富足,卻反要在人與人之間劃線,狹隘的定義「香港人」和「內地人」,人更加顧及個人的利益,排斥外來的威脅,只因害怕競爭。
就在上周,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引人矚目。他說到創造一個人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的三種方式:一起從事有意義的項目,重新定義平等讓每個人都有追求各自目標的自由,以及建立全球性社區。(By taking on big meaningful projects together, by redefining equality so everyone has the freedom to pursue purpose, and by building community across the world.)
人總在漂泊。在全球化的時代,人擁有不同身份,以至祖籍、出生、求學和安身立命的地方,不會被身上的標籤所綑綁。實現全球性的社區也許困難,但不妨拿出勇氣,漂出象牙塔去擁抱這樣的世界,擁抱目標和想像。畢竟,現實中沒有純血巫師。■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7年6月2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